APP下载

说说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2015-04-14张咏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口诀字形儿歌

张咏梅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参中,有句话出现频率极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观摩众多一年级老师的教学,也都能抓住这个重点,但仅是抓住就够了吗?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也应朝更高的方向努力。

一、用好方法,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新课标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教师用编儿歌、顺口溜、念口诀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些方法中,有的过于繁杂难记,有的没有尊重字理。如有教师教“闷”字时,编口诀:心入门,闷得慌。将形声字解说成会意字,既不符合科学,也制约了学生对“们、问、闻”等字的理解。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方法选择上首先要尊重汉字特点,以科学为前提,兼顾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还要简洁。

1.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善用方法

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教学前三种造字法产生的字,可用联想识字法,形声字则可用音、义分析法来识记。

一年级课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如山、水、土、川等,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形状,画出与字有关的事物,帮助学生记忆,这是象形联想。

掌握一些象形字后,识记“歪、尘、尖”等会意字时,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就很容易入手。“不”“正”即“歪”;细小的土为“尘”;上“小”下“大”就是“尖”……用一句口诀就能记住字形。理解意思时,先讲偏旁意思,再理清各部分之间的事理关系,归结出的就是字义。

指事的字不多,常见的有上、下、三、本、末等。教学时,可用指事联想法。比如:教“本”字,先说明“木”在古时表示“树”,要表示树根,就在“木”下加一横,这是“本”的原意。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本”,又见识了古人的聪明。

形声字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类字,音义分析法能起很好的作用。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形声字的读音较易掌握,形旁的表义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如“也”加“亻”成为“他”,问:“这个他跟什么有关?”依次加上“土、马、氵”,先说字义再组词。

2.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巧用方法

汉字是画、是故事,汉字有形、色、味。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宽广的联想,是进行识字教学时编儿歌、谜语、口诀等的前提。基于前面提到的尊重字理,教师若拿捏不准,可从字形入手。

有些字适合编顺口溜或儿歌。“碧”的部件、笔画较多,可编口诀:小王和小白,坐在大石头上晒太阳。学生记住口诀,也记住了“碧”。有的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善”:小羊拿出两块糖,一口把它们吃掉了。师回应:“哦,善良的小羊也喜欢吃糖!”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个易错字。

有些字适合编字谜。如:一人在树边打瞌睡——休;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谜猜出来了,字也会写了。字谜要根据字的特点,以简单形象为主,避免故意出难题。

3.根据形近、同音字的特点归类教学

一年级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形近字、同音字,教师要在课堂上用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识记、巩固更多的汉字。

(1)比较辨析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清楚认识一个字的结构、笔画及组合。在教学形近字时,要引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理性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在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中出现“喝”和“渴”,人用嘴巴喝水,所以“喝”左边是“口”,人口渴时需要水,所以“渴”左边为“氵”。这种方法简单又理性,适合用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

(2)学课文编韵语

在一年级下册《识字4》学习“驰、地、他、池”四个字时配韵文: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琅琅上口的韵语使学生快速记住了这些字。学习“灯、盯、叮、钉”这组字就能模仿这种方式:有了火能点灯,有了眼盯着看,有了口叮咬人,有了金属做钉子。

此外,“一字开花”也是好方法,一个汉字,学生通过观察、识读、辨认、思考后联想到相关词语、句子,通过交流,达到由字到词再到句的训练效果。

二、多管齐下,写字教学轻松规范

“方块字”的说法体现出汉字的端庄之美。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规范、端正地写字,长远来看,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汉字的书写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但是,不小的书写量、高度要求的规范性,都是学生练写中的障碍。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写得规范呢?

1.儿歌对答,掌握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

活泼的儿歌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通过“儿歌对答”代替枯燥说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课堂书写开始前,“对歌”先打头阵:

师:身正——

生:肩平、足安。

师:看书写字——

生:三个一。

学生一边应对,一边自觉快速地挺起胸脯,摆好写字姿势。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提醒、纠正。“儿歌对答”,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有趣。

2.用田字格,掌握字形、结构、比例、笔顺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系统发展不全面,难以发现事物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掌握字形复杂的汉字较困难。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示范字,包括字形、结构、笔顺及各部分的比例。让学生理解,字的结构就如一个人的头、颈、躯干、四肢,比例恰当才协调。书写前要学生先观察字形,看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观察其他笔画的位置,最后一笔一画照着写。

3.发挥想象,掌握笔画中的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汉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活化汉字,使字形“深入生心”。

教学《江南》中的“鱼”字时,有学生把“ク”写得很大,盖过了“田”,显得头重脚轻。笔者引导学生把“鱼”字想象成一条鱼,“ク”是鱼头,“田”是鱼身,“一”是鱼尾。问:“鱼一般是头大还是身体大?”生答:“鱼身大。”追问:“若鱼头大过鱼身,感觉怎样?”同时在黑板上故意写个不规范的“鱼”字。学生哈哈大笑,说这肯定是条怪鱼。再趁热打铁:“我们可不能写出怪鱼来。”顺势把学生的视线引至田字格,仔细观察,“ク”中的“フ”要对齐“田”中间的“丨”。这样的讲解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写出的“鱼”就端正、美观。

教学“燕”字时,有冒失鬼喊:“上面是草字头。”“真是草字头?你见过头上长草的燕子吗?”大家纷纷摇头,说:“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短横。”简单的反问让学生迅速把脑中燕子的形象和眼前的字形联系起来,达到正确记忆字形的目的。

教师指导书写时,观察越仔细,重难点笔画讲得越清楚生动,学生记得就越清晰,有利于提高书写技巧。

4.善用评价,让激励使学生的热情更高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的每篇课文都有10个左右的生字,书写量不小。练习次数增多,学生的新鲜感就会慢慢消退,产生懈怠甚至厌烦心理。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及时表扬鼓励,才能让学生的热情持久。课标规定每天语文课中要有10分钟书写练习,这给了教师好机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好字立即表扬:“你的描红真入帖!”“你写的跟字帖几乎一样,佩服!”总结时把好作品投影展示,在大家的惊呼声中,受表扬的学生更坚定了写好字的信心。展示机会要兼顾全体,即使有的学生只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也要表扬,慢慢地就会写出更多好字来。

汉字的书写,一年级是启蒙也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调动学习积极性,改进并完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们轻松学会规范书写汉字。

猜你喜欢

口诀字形儿歌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怎样熟记口诀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睡觉儿歌
巧用口诀求积商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