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连接课内与课外

2015-04-14钱文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丹顶鹤寓言生动

钱文霞

如何打通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通道,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是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语文课堂上,背景资料如何渗透到课堂中去,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无痕连接?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资料来源要双向、内在逻辑要科学、呈现内容要生动、呈现形式要多元、呈现方式要交互。

一、资料来源要双向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要达到“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作为高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搜集、筛选、整合并运用资料的能力,布置学生查找一些资料的任务。

如有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麋鹿》一课时,就“麋鹿为何脚趾朝后长”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回去查找资料,学生带着具体的目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上课时,在重点体悟“麋鹿外形奇特”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解释“麋鹿的脚趾为何朝后长”,学生拿着打印出来的资料,照本宣科,所查资料语言过于学术化,艰涩难懂,其余同学均摇头表示不懂。教师再追问这位发言学生自己是否明白时,发言学生也直摇头。教师当机立断地停下来,组织大家讨论听不明白的原因以及怎样使自己和别人读懂所查资料。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搜集到的资料要经历甄别、筛选、整合和再加工的过程。

这位教师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很好地将背景资料的来源由教师单向变成师生的双向,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内在逻辑要科学

背景资料的内在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如有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丹顶鹤在生态自然保护区里“无忧无虑”的生活时,依次呈现了警察解救丹顶鹤、工作人员喂食、医生治疗伤情等几幅图片,让学生分别说说每张图片的内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因为被捕捉了有警察去解救,受伤了有医生治疗,捕不到食物有工作人员送来,所以丹顶鹤在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活得“无忧无虑”。这样借助生活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体验,看似这样理解“无忧无虑”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内在逻辑顺序却有点乱。

如果这样设计:教师先提问,丹顶鹤如果不在生态自然保护区,会“忧”什么,“虑”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猜想中肯定有惨遭捕杀、生病、受伤、饥饿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图片,依次出示工作人员喂食图、医生治疗伤情图、警察解救图,教师此刻再总结:生活无忧,吃得饱;生存无忧,生病有医生治病,被捕杀有警察解救,这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啊!

这样的设计,学生对于“无忧无虑”的理解就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呈现内容要生动

所谓“生动”就是背景资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悟。

如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一句时,要让学生体悟到“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就得选择生动的、贴近他们生活体验的内容来呈现。我选择了用一种打比方的方法,如一个人由于贫穷,迫于无奈,把自己的孩子抵押给一个有钱人家,现在这个穷人富有了,想要回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在有钱人家的管教下,已经习惯了,如果让她回来重新适应自己家的生活会很难。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这家人想出一个方法,把孩子接回来,但尊重他的生活习惯,让他保持原来的不变。这样既让一家人团聚了,赢得了自尊,又不让那个孩子无法适应。 这个贫穷人家就是中国,那个孩子就是香港、澳门和台湾,那个有钱人家就是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这种方法就是“一国两制”。

通过一个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小故事,将“一国两制”艰深难懂的政治内涵深入浅出地介绍出来。这样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呈现形式要多元

背景资料的呈现要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科学组合,精心设计,以达到高效、精巧、科学的效果。

如在上《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在理解第一自然段邓小平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民族崭新历史”的内涵时,要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领悟到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笔者用几幅典型、鲜明、有冲击力的图片,反映了1979年中国老百姓生活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的现状,配上简洁的文字介绍,文字配图片,给学生印象深刻,冲击力很强,并配上《二泉映月》的音乐。沧桑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在眼前浮现,一句句直击人心的文字介绍在学生心田扎根,那段贫苦、艰难的岁月就印在了学生心中,极好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后面理解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以及体会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作铺垫。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元化的媒体资源,加以科学整合,定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现场生成要交互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库,而每一个学生由于兴趣不同,知识面也不同,班级学生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很多背景资料呈现时,教师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资源库”,现场生成背景资料,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学习,也能极大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笔者在上五年级上册《 伊索寓言》一课,当介绍寓言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时,笔者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资源库,回忆读过的寓言,小组内交流分享,并思考: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讨论中,学生很快就发现:寓言都是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在结尾点出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师此刻加以总结,就形成了一段十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背景资料: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或拟人化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源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结果,是现场生成的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科学生动的背景资料。

猜你喜欢

丹顶鹤寓言生动
寓言
成长的寓言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时装寓言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丹顶鹤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它们如此眷恋着湿地 丹顶鹤与白枕鹤:和而不同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