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5-04-14吴士杰
吴士杰
【摘 要】 随着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学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凸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意识欠缺,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确立信息化在学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资源、队伍、机制、规划等方面加以改进,使学院信息化建设逐步趋于完善,走向成熟。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需求分析 总体规划
2012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将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重要试点单位进行了安排部署,可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工作。目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正在步入发展的新阶段,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招生逐年增长,专业设置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学院大力推动校内办公、教学管理与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学院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建设,积极创建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虽然学院的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使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走向成熟,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1 信息化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1.1 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现状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院经过建设与积累,形成了百兆与千兆相结合的网络主干结构,并且具有一定冗余的小型机服务器可以作为应用服务器,但这不足以构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在网络基础服务方面,目前学院各种文件的传阅及共享多以FTP文件服务器做为查询下载的方式,工作交流以及通知公告多以腾讯通系统为主要的发布渠道。部分部门级的应用系统在使用中,这些应用系统主要是为各自部门的工作提供便捷和数据积累及维护。但是,其中部分应用系统由于易用性、适用性等种种原因阻碍了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导致该系统没有被推广使用,或只推广使用了极少部分的功能。
1.2 信息化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分析
目前,学院使用中的应用系统均是针对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来进行设计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全院一体化的考虑。主要体现的问题如下:(1)各个部门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一致,并且存在同一份数据需要通过纸介从数据负责部门传递到其他使用部门的现象。部门之间同一份数据的流转不能实现实时同步,并且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也较为困难,导致数据及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共享。(2)目前,学院各项的通知公告需要通过腾讯通系统进行上传下达,通过FTP文件服务器实现文件的共享,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完成文件审批。在文件审批的流程监控、信息发布审核等方面缺少相应的功能进行操作。日常办公事务需要通过纸介文档进行管理,导致查询、统计的工作量较大。(3)学院的教务系统主要用于实现部分课程的编排,以及成绩的录取。如果各系部想自行排课,实现较为困难,数据查询也很不方便。并且,教务系统中的信息查询主要是科研、自编教材、下厂锻炼等方面,缺少师资队伍的信息查询功能。(4)学工部缺少资助工作方面的支撑系统,无法对学院的资助信息进行系统管理,不便于查询与统计,影响了后续考核评比相关业务的使用。另外,评奖评优工作目前也缺乏相应的系统进行支撑,导致学院学生评奖评优信息无法进行系统管理。(5)学院的军事化素质考评工作主要通过纸介进行信息的记录,这种管理方法的时效性较差,既不便于查询统计,又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并且,与毕业审核、评奖评优等关联工作的管理也很不便捷。(6)学院对辅导员考核相关的制度与规范,特别是辅导员深入宿舍登记,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导员管理手段,这些信息记录比较零散,不利于整个辅导员考核体系的系统化建立。(7)学院科研管理中论文发表的评审,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工作,都要通过纸介进行信息记录及统计,致使与科研相关的业务上的操作比较复杂。
2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将对学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待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战略战术,并提出体制和业务的改进建议,从而尽量规避规划的缺陷和不足,从根本上减少风险。
2.1 总体建设目标
通过对学院管理业务进行一体化规划,底层数据库模式与管理业务分析,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权威数据源,实现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并基于同一份业务共享数据提供跨业务的查询统计服务。对各个业务部门提供给师生的信息服务进行总结,建设以服务为主导的综合管理系统。基于各项权威数据源进行统计分析,建设面向领导的主题分析与监控服务应用,辅助领导进行科学决策。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
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包括两种模式:部门级MIS+应用集成方式(又称“应用集成”)和校级ERP方式(又称“集中式ERP”)。这两种建设方式思路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各有特点,两者之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
结合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特点,建议采用“集中式ERP”的建设模式,该模式的特点重点体现在:(1)站在学院整体的高度规划设计。构建学院整体运营的管理支撑平台,满足学院资源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统一需求,包括师生、业务职能部门与各级领导。(2)按照业务域来进行功能边界的划分,并进行业务之间的融合。基本建设思想是打破以往的部门边界,对以往的分段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提高流程执行的效果和效率。从软件架构的角度来说,目标是建设面向学院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的应用系统,需要实现院级的综合应用。(3)以平台化方式分层次建设,统一运行管理。为了防止各个系统重复开发学院所需的基本功能,对于各个业务模块需要的公用功能,使用统一的平台,保证不重复建设,并确保核心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系统基于统一的运行监控平台,提供日志记录、安全审计等运维功能,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审计和保障。
2.3 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主要建设综合业务运行中心,综合管理主要围绕学院的教学、学生管理、办公及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的综合应用系统。(1)学生综合管理。从学院整体角度来考虑,进行数据源的权限划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数据流的规范,构建面向学生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学生管理事务由于管理的学生数量多,加上业务要求变化快,往往在管理上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来完成一项事务,如果还是简单的以部门或者以学生类别的方式进行独立管理,学院的系统建设还是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有重复建设的可能。(2)教师综合管理。专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覆盖人才选、用、育、留的全过程,提供一体化的管理以及面向教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主要覆盖人事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职称管理、考核管理、科研管理、科研上报等。(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即是利用数据抽取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梳理校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促进学院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也有助于院领导及时掌握学院情况,成为学院进行决策的辅助手段。
3 结语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以“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综合分析、资源共享”四大中心为建设目标。搭建学院统一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师生在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打造师生信息服务中心。要支撑学院的发展战略,提升信息化决策支持能力,建立综合分析服务。学院要以学习为中心,建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并逐步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努力将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
参考文献
[1]李育泽,胡荣亮,徐义东.高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3).
[2]计国君.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应变策略[R].上海:信息化建设十周年演讲稿,2009(11).
[3]江飞君.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2).
[4]杨涛,管刚,李娜.教学信息化及教师素质问题[J].企业导报,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