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选择空间中驾驶差错防范措施研究

2015-04-14朱宏萍

交通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时间性次序盲区

谢 力, 朱宏萍

(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 215600)



动态选择空间中驾驶差错防范措施研究

谢 力, 朱宏萍

(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 215600)

驾驶员实际上是在一个受自身掌控的动态选择空间中行车. 驾驶员对该空间构成要素认知不恰当,就不能正确甄别行车信息,就会产生驾驶差错. 选择驾驶员的行为与心理(意识)作为变量,可将驾驶差错分为疏忽性、执行性、多余性、次序性与时间性差错5种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驾驶员差错的具体分布数据,明确了规避驾驶差错的重点与方向. 认为驾驶差错本质原因是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知、态度与理念存在缺陷,行车中没有建立确保动态选择空间安全的理念,导致驾驶违规与过失. 根据这个结论,提出规避驾驶差错的具体措施.

动态选择空间; 驾驶差错; 行车盲区; 间距; 时距

1 问题提出

按IEC/TC56(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件可靠性技术委员会)术语含义,人的差错指引起未预料到后果的人类行为以及超过某一容许范围内的人类行为集合的一部分. 研究指出,人的因素一直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95%左右的事故与驾驶员的差错(故意违规和过错行为)有关[1-4]. 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认知与态度存在缺陷,导致行车违规与过错. 其他致因要素依次是,驾驶经验与技能、个性特征、疲劳与饮酒、驾驶适应性、情绪与心理应激、年龄、身体素质与生活背景、性别等[5]. 这是目前对驾驶差错本质特征的描述.

实际上,驾驶员在行车中注视点随车速前移,视野变窄,客观上存在一个前视空间[6],还要照顾左右侧方、后方,相应也存在侧视与后视空间. 这些空间动态变化,将驾驶员“包裹”起来,驾驶员从这些动态变化的空间中选择一个安全的行车空间,确定车辆轨迹点,即驾驶员实际上是在一个动态选择空间中行车,只是不一定意识到该空间的存在.

那么,动态选择空间如何构成,驾驶员在其中如何规避驾驶差错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2 构建动态选择空间

动态选择空间是驾驶员观念上的行车空间,由驾驶员的前视、侧视与后视空间构成. 其构成要素反映该空间受挤压、侵占程度,驾驶员据此控制行车方向与轨迹. 包括:

① 前视、侧视与后视空间信息的性质、清晰度及密度. 反映收集、感知动态选择空间信息的难易程度,如行车盲区、交通流大小与方向、天气、交通节点的车辆形态等;

② 车辆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间距,即前视、侧视和后视空间的边际范围[7-8];

③ 车辆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时距,即车辆移动速率、变速率及其行车方向等[9-10].

驾驶员对以上要素认知不恰当,前视、侧视与后视空间之间的关系就紊乱,影响驾驶员对行车的预判和操控.

3 动态选择空间中驾驶差错分布

驾驶差错是在,通过感官从外界搜集信息、信息的感知和理解、决策与处置3个步骤中发生[11]. 但这3个步骤之间存在交叉,影响对差错归因分析,不利于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3.1 驾驶差错类型

按哈默的行为与心理(意识)分类[12],驾驶差错分5类:①疏忽性,指疏忽中,对困难作出不正确的决策. 如驾驶员未发现行车盲区;②执行性,指过度利用某个功能,不能实现所需的功能. 如超速驾驶、措施不当;③多余性,指完成一项不该完成的操作. 包括超员、违章占道、违章超车会车、其他违章行为;④次序性,指操作时,由于不熟练或其他原因发生操作次序差错. 如低驾龄驾驶人经验不足;⑤时间性,指对意外事件反应迟钝,不能意识到风险情况. 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单调行车(行车信息长时间、单一重复刺激)等.

这是驾驶差错框架式分类,以驾驶员行为作为分析变量,避免了差错之间相互交叉.

3.2 确定各类驾驶差错分布状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驾驶差错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确定在动态选择空间中,该5类驾驶差错具体分布状况,从驾驶行为与心理(意识)上,探讨防范突破口.

驾驶员差错事故(目标层A);疏忽性、执行性、多余性、次序性与时间性差错作为中间环节(准则层B)影响目标层A;驾驶员各类差错是一系列致因因素(具体方案层C)作用的结果.

图1 驾驶差错事故层次结构图

判断矩阵A的各元素aij大小,由“判断矩阵重要程度标度定义及解释表”两两比较5类差错严重性程度来确定[13]. 根据实际驾车经验,一般认为多余性、执行性差错最严重,其次是次序性、时间性差错,最后是疏忽性差错. 构造判断矩阵A如下:

A的相应的特征向量B={wi},最大特征值λmax,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比例CR,分别按下面公式计算:[14](其中i,j=1,2,3,4,5)

经计算,A的特征向量B=(0.073,0.183 3,0.236 3,0.262 2,0.245 0),λmax=5.38,CI=0.095. 查表,当n=5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2[15]. 得出,一致性比例CR=0.085<0.1,认为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可以看出,超速、未按规定让行等性质较严重的执行性与多余性差错共占41.96%(0.419 6=0.183 3+0.236 3),说明提升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认知与态度,遵守道路交通规章与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反映驾驶操作失误、经验不足的次序性差错占26.22%,比率最高,时间性差错比率高达24.5%,应引起驾驶员高度警示.

4 规避动态选择空间中驾驶差错的措施

4.1 消除行车固定盲区与移动盲区,防范疏忽性差错

观察道路交通监控视频发现,几乎每一起事故都与行车盲区有关,好像提示驾驶员要首先防范疏忽性差错,这种认识存在缺陷. 因为其他类型差错,监控视频中较难直接反映出来. 实际行车中若不能及时发现,或错误处置行车盲区,就会犯次序性差错,这也是次序性差错率达26.22%的原因之一. 疏忽性差错7.3%最低,只说明其他类型的差错行为与心理(意识)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行车盲区中的固定盲区由车辆本身结构原因造成. 如变换车道时须清楚侧视与后视空间信息状况,除了观察后视镜,还要适当左、右回头观察,消除固定盲区隐患.

行车中的移动或静止障碍物会遮挡驾驶员视线,造成移动盲区,隐蔽性很强. 驾驶员只有建立动态选择空间安全的理念,才会重视该盲区,主动收集、甄别盲区信息. 也要防止自己在别人的盲区中. 一旦发现行车方向出现这种信息,一定要控制车速,看清再通过.

4.2 规范驾驶行为,防范次序性与时间性差错

次序性差错率26.22%,是由于不熟练或其他原因造成仓促操控. 本质上仍然是不能提前识险与消除行车隐患. 可见驾驶员端正行车理念、提高驾驶技能的重要性. 时间性差错演变过程中,一般伴随次序性差错,这是次序性差错率较高的另一个原因.

时间性差错率24.5%也较高,一是“明知故犯”,导致行车边际范围消失,二是该差错隐蔽性强. 因此要用定时提醒装置,防止单调行车超4 h[16];其次要杜绝“酒驾、情绪驾和药物驾”等;三要检查对车距、车速判断准确性,如用“三秒原则”或道路提示牌估测[17].

4.3 将动态选择空间“格式化”,防范执行性与多余性差错

执行性与多余性差错的共性是驾驶员抱侥幸心理或者有违规违章行为存在. 差错率合起来占41.96%,说明这两类差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动态选择空间构成要素看,卓越驾驶员是从控制行车边际范围、降低风险与明确信息节点3个方面,将动态选择空间“格式化”,规避这两类差错[18].

① 行车边际范围“格式化”:保持恰当的前向、后向与侧向间距与时距. 即用“空间换时间”,留出处置“万一”情况的余地,防范突发信息;防止在“不恰当”时机变换车道、超车和跟车,以“时间换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车要“开慢一点”的原因.

② 行车风险“格式化”,即评估自身行车风险阈值. 不开“英雄车”、“情绪车”;

③ 行车信息节点“格式化”. 在路口、弯道、坡道、混流车道等道路交通节点,辨明动态选择空间信息清晰度、密度与性质. 信息不清,一定要减速观察,绝不盲目行车.

5 总结

可以看出,5种类型驾驶差错本质原因都涉及对道路交通安全认知、态度与理念是否正确,实际行车中驾驶员要解决的是,使这种“正确性”体现在构建自身能够掌控的安全动态选择空间,在此空间中,“扫描、放大”行车信息,消除行车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识别险情,从改正、规范与优化驾驶员行为上保证行车安全.

[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R]. 2010.

[2] Lee D. Fifty years of driving safety research[J]. 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2008, 50(3): 521-528.

[3] Zhang Wei, Huang Yueng-Hsiang, Roetting, etal. Driver's views and behaviors about safety in China—What do they not know about driving[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06, 38(1): 22-27.

[4] 王武宏. 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及其心理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J]. 汽车技术, 1994(11): 13-18.

[5] 马艳丽. 驾驶员驾驶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6] 方鼎. 汽车驾驶员的动态视认性的试验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05.

[7] 方鼎. 汽车驾驶员的动态视认性的试验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05.

[8] Summla H. Risk control is not risk adjustment: the zero-risk Theory of driver behaviour and its implications[J]. Ergonomics, 1988, 31(4): 491-506.

[9] 周呆尧, 过秀成. 驾驶员行为特性对交通仿真模型的影响及其应用[J]. 现代交通技术, 2005(2): 64.

[10] 康国祥. 地面动态环境中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的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05.

[11] 黄贵荣. 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及其预防[J]. 人类工效学, 2002(12): 55-56.

[12] 肖贵平, 朱晓宁. 交通安全工程[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13] 于春田, 李发朝. 运筹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第一版, 2006.

[14] 王莲芬, 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引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15] 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原理[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

[16] 郑培, 宋正河. 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测评方法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6(6): 101-105.

[17] 白春虎. 危险位置与行车安全[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18] 特里. E. 麦克斯温(美). 安全管理流程与实施[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The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Driving Error in Dynamic Selective Space

XIE Li, ZHU Hong-ping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ngsu 215600, China)

Drivers are actually running in a dynamic selective spac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mselves. If the driver’s cognition is not appropriate to these elements in the space, then the driver cannot correctly identify the critical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the driving error will likely occur. To select driving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consciousness) as variables, driving erro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negligent, execution, redundancy, order and time error.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obtain the data of distribution of driver errors,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and emphasis of avoiding driving errors. The essential reason of driving errors is due to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driver’s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road traffic safety.If the concept of the dynamic selective space security is not established while driving, then the violations and errors likely occur. On the basis on this finding,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reduce driving errors.

dynamic selective space; driving error; blind spot;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vehicles; the speed or acceleration of a motor vehicle

10.13986/j.cnki.jote.2015.06.011

2015- 03- 3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名称“机动车新手驾驶员动态安间中安全行车规律”,课题批准号:2012SJD630097

谢 力(1962—), 男,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现场管理、行为安全. E-mail:857186328@qq.com.

X 928.03

A

1008-2522(2015)06-55-04

猜你喜欢

时间性次序盲区
盲区50米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智珠二则
生日谜题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重庆事件与医保盲区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放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