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及其显性化的点滴实践

2015-04-14张立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示范性师范院校教法

张立新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及其显性化的点滴实践

张立新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学识的主渠道,更是向学生示范和传授为人之师的思想、方法和技能的重要平台。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涵容教学的全过程。

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示范性;点滴实践

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机构。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学识、技能的主渠道,更是向学生示范和传授为人之师的思想、方法、技能的重要平台。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教学本身的示范性及其积极的有效传导;有些教师或许有示范和传导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意识,但大多又都是隐性的、不自觉的,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发挥出应有的示范作用和传导价值,以至于我们的师范生走出校门当了老师,很多人却驾驭不了课堂,往往一肚子的学识和技能,却不会备课、不会讲课。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及其显性化应该成为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加以重视和考核。

一、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示范性的内涵及其特点

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是指在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向学生展示、示范为师之法,以其在传道、解惑的同时,实现“授业”的并举,为学生未来的为师之路奠定好方法论的基础。

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要体现全面性,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要贯穿示范意识,如教态、板书、语言教学设计等等。

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还要要体现全程性,即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贯穿示范意识,如备课、导言、讲授、过渡语、总结、作业及其批改,以及教学后记等。

二、强化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示范性的重要意义

从教法的角度来说,师范院校的各科教学都应该是教法示范课和训练课,并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显性存在的重要内容。不同学科的课有不同的教法,但不同之中存在着共性的规律。不论学生学什么专业,当教师的基本的教法理念和教学规程是一致的,是相通的,如备课的基本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流程的展开以及说课的基本框架等。这些共性的规律的存在,是在各科教学中强化课堂教学的示范性的客观基础。

1、强化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有利于弥补专门性教法课的不足。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通过专门的教法课来完成。在实际的教法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教学时间还是训练时间来看都是极为有限的,而教法课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是需要多角度、长时间培养的。为什么很多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进课堂,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训练的少,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主动感知和主动汲取的少。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让教法示范显性化,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方式,也是立足于学生应聘、工作的现实需要而必须作出的教学观念上和教学实践上的合理定位。

2、强化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有利于培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自觉意识。毋庸置疑,教师要给学生做示范,教师就一定要在教学理念上和教学设计上精雕细琢,就一定要下功夫、花力气研究教学,从而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提高教学能力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来自于教师自身,不同于来自外部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规范,更具有可持续性、自我创造性和自我愉悦性。

3、强化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的示范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自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课本知识,同时还能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讲授诸如怎样阅读教材、怎样备课、怎样批改作业等等有关为师之法,不仅会增添教学的内涵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时刻牢记“准教师”的角色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职业性情,提高职业素养。

三、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示范性显性化的点滴实践

由于教学环节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教学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师范院校教学示范性的显性化有着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土壤。笔者多年从事师范院校的政治理论教学,在教学示范性显性化方面,有过一些粗浅的认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也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和喜爱。在此采撷几处实践例证,以飨同仁。

1、教学设计“公示化”。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展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多注意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般很少有学生关注和反思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而这恰恰是教师的心血所在,更是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在课前或课后,通过文字表述或口头介绍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或讲述这个教学案例的设计过程、理论根据、重点的确定、难点的突破等,不仅会增强学生对教师教学责任心的钦佩、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的领悟。

2、组织教学“仪式化”。组织教学是教学的一个礼节性的开篇环节。司空见惯的组织教学方式,无外乎教师仪态端庄地站在讲台前,喊一声:上课,然后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好后学生坐下,然后开始教学。

政治理论课是培塑学生精神生命的主渠道,是师生双方精神生命相互唤醒、共同生长的精神殿堂。在自己的教学中,结合师范教育的特殊性,我这样更新、改革了课堂的组织教学形式:教师仪态端庄地站到讲台前,环视学生一周,然后喊一声:上课。学生起立后,师生同时各自用右手捂住自己的心口,等待学生安静、端正地站好,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提问下,大声说出两句话:

教师1问:请大声说出你的角色;学生齐声回答:我是学生,我是准教师。

教师2问:请大声说出你的愿望;学生齐声回答:我愿意接受一切美好的理论,我愿意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

当学生回答完毕,教师也同样用手捂住心口向学生庄重地回应:“老师听明白了!请坐”。然后开始授课。

这种仪式化的组织教学方式,体现了心理学“自我心理暗示”积极作用,很好地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同时也很好地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3、教材阅读“备课化”。在日常的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教材内容,譬如某一章节或某一章节的某一部分,无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理解和掌握。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通常可以转化成培养学生备课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编写阅读提纲,挖掘其中的重难点、思考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等。这样做,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巧妙地完成了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更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做教师所必备的备课能力。当然,在要求学生做之前,教师要给出一个案例示范,并逐一讲解其思考过程、理论依据,使学生在自己编写的时候

4、作业及其批阅“职业化”。做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和批阅学生的作业是一门艺术。给师范院校学生布置作业,不仅可以着眼于巩固知识本身,还可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为师之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布置诸如撰写阅读提纲、撰写教学点评、撰写学习心得等内容。这样的作业题目,不仅可以彰显学生思想的个性化,有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思想的产生和生长,更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备课、学会鉴别一堂好课的标准,为学生今后做教师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作业的批阅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和情感汇聚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一名好的教师一定善于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对于学生作业的批阅,最好都要逐一写上批语,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彰显教师的责任心,给学生作出示范,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给予学生以及时的指点和校正。

5、精神回应“理性化”。所谓精神回应,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经常性地将自己教学感悟、内心的所思所感传递给学生,以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共振,最终提升思想认知、指导行为方式。所谓精神回应“理性化”,就是要求回应的时机恰当、回应的方式成文、回应的主题鲜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常常把握几个重要的精神回应时机:一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二是笔记、作业批阅后的讲评;三是教学感悟强烈如鲠在喉之际。精神回应的方式成文,多是以随想、诗歌、散文、论文等形式写出文章,并印发给学生。这样做,无疑会畅通师生情感,深厚师生情谊,营造良好的关系氛围,必然有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进步。

以上5点,仅仅是师范院校课堂教学“示范性”得以显性化的几个视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出示范的方面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设计教学课件、如何使用规范的教学用语、姿态语,甚至如何撰写论文等。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的职业。师范院校的教师,不仅有教书的使命,更有“育师”的责任。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更多的教师都能明晰这个责任,并长此以往地坚持做下去,相信学生会因亲近、敬爱自己的老师而喜欢、崇拜自己未来的教师职业;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为师之能,也一定会让学生在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少走些弯路,更好更快地适应职业要求,尽早地成熟起来。

G641

A

1008-7508(2015)10-0075-02

2015-5-18

张立新(1966-),女,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副教授、院办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示范性师范院校教法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职业教育示范性教材的开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