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密卫职能探微

2015-04-14王晓静辛时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朝贡哈密

王晓静,辛时代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哈密卫,是明朝初年在西北地区设立的一种军政合一的地方权力机构,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天山山脉的东端。自古便是中原与西亚、中亚诸地进行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也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目前学界对哈密卫建置的原因及作用、哈密与吐蕃、蒙古、明朝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其中多有涉及哈密卫职能的探讨,但研究尚属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哈密卫的职官设置入手对哈密卫的职能略做探讨,权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一、哈密卫的设置及变迁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迅速挥师北上平定河南,攻取大都。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继续组织残余力量从北方和西北向明朝发动反击。为了消除北元势力的军事威胁,明朝大规模用兵于西北地区,基本控制了河西地区。《明史·哈密卫传》载:“太祖既定(撒里)畏兀儿地,置安定等卫,渐逼哈密。”[1](卷329:哈密卫传P8511)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命甘肃都督濮英率军西征哈密,攻取白城、苦峪。哈密王“兀纳失里惧,遣使纳款。明年五月,遣回回阿老丁来朝贡马。”[1](卷330:哈梅里传P8567)洪武二十四年(1391),兀纳失里向明朝请求在延安、平凉、宁夏等地以马互市,结果遭到明朝拒绝。于是,哈密王阻挠中亚诸地的使者、商人前往明朝,甚至“从他道来者,又遣人邀杀之,夺其贡物。”[2](卷330·洪武二十四年八月乙亥条P3138)这种行为为明朝统治者无法容忍。洪武二十四年(1391)八月,左军都督佥事刘真、宋晟率军攻破哈密城,“斩豳王别儿怯帖木尔、国公省阿桑尔只等一千四百人,获王子别列怯部属千七百三十人,金银印各一,马六百三十匹”。[1](卷330:哈梅里传P8567)在这次军事打击下,兀纳失里遣使贡马、骡请罪。从此,哈密与中原关系密切。

成祖初年,明朝遣使“往哈密抚谕,且许以马以入中国市易。”兀纳失里死后,其弟安克帖木儿掌管哈密部众,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遣使“来朝贡马,其市易马四千七百四十匹,具命悉官偿其值,选良者十匹入御马监,余以给守边骑士。”[2](卷25:永乐元年十一月甲午条P455-456)哈密和中原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关系逐步加深。永乐二年(1404),安克帖木儿上表向明朝请求赐爵,在明成祖看来,哈密前代王爵均不足再论,“但取其能归心朝廷而封之,使守其地,绥抚其民,可也”[2](卷32:永乐二年六月甲午条P573),遂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次年,忠顺王安克帖木儿为瓦剌迤北可汗鬼力赤毒死,永乐四年(1406),成祖封安克帖木儿侄子脱脱为忠顺王。同年三月,明朝正式设立哈密卫,“给印章,以其头目马哈麻木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等官;又以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辅导(脱脱)。冬,授头目十九人为都指挥等官。”[1](卷329:哈密卫传P8512)哈密卫的设置,标志该地区正式纳入明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延续了汉、唐、元朝以来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哈密卫特殊的地理位置,既使它成为沟通中原和西域的“金路”,又使它成为周边强蕃觊觎的对象而沦为四战之地。哈密与北面的瓦剌、西与土鲁番以及东面的沙州、罕东、赤斤等番卫“悉与构怨”。[1](卷329:哈密卫传P8514)在哈密卫设立的初期,社会比较安定,西北边疆尚未出现重大的变故。随着西域和北方诸势力的消长,瓦剌首先与明朝争夺哈密,也先要求哈密卫叛明,忠顺王不敢答应。也先遂派兵掳走忠顺王的母亲、妻子。忠顺王没有办法,只好与瓦剌暗中来往。瓦剌衰落后,土鲁番势力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日渐强大,对哈密卫构成了更为严重的威胁。为了掘取“金路”的垄断权,土鲁番屡屡东侵,强占哈密城池,自成化八年(1472)迄弘治六年(1495)三次出兵攻占哈密,致使哈密卫“三立三绝”[1](卷329:哈密卫传P8526)。明朝所扶立的忠顺王“率庸懦,又其地种落杂居。一曰回回,一曰畏兀儿,一曰哈剌灰,其头目不相统属,王莫能节制,”[1](卷329:哈密卫传P8513)哈密内部各部族离心离德,难以一致拒敌。哈密卫官员写亦虎仙甚至与土鲁番相互勾结,唆使土鲁番入据哈密。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边备废弛,朝廷对哈密卫的兴废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但哈密卫复立之事最终湮没于明朝内部党派之争。正德八年(1513),忠顺王拜牙即投降土鲁番,哈密卫被土鲁番兼并。嘉靖三年(1524),土鲁番进犯肃州。嘉靖八年(1529),明朝批准哈密“专图自治之策”[1](卷329:哈密卫传P8526),明朝主动放弃哈密卫。

二、哈密卫的职官设置

哈密卫,是明朝在西北边疆设立的“关西七卫”之一。根据《明宪宗实录》中记载:“西域诸夷,哈密为重。”[3](卷252:成化二十年五月丁亥朔条P4528)《明经世文编》亦载:“哈密,甘肃藩篱,诸番领袖。”[4](卷232:许恭襄公边镇论P2440)与其他卫所相比,哈密卫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倍受明朝重视。考虑到哈密王族在历史上权势显赫,血统尊贵,声望在西北各族中最为高涨。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政治遗产,利用哈密王族的号召力,笼络故元后裔,来稳定河西及其西北政局,集中力量防御蒙古诸部的威胁。[5](P13)鉴于“夷人以种类高者为根基,非根基正大者,不能管摄其族类。”[6](卷93:弘治七年十月甲申条P1716)明朝在忠顺王的选任上,往往看重忠顺王的血统。如天顺四年(1460),哈密王卜列革死后,王位一直空悬。当时罕慎摄行国事,多次要求继任忠顺王职,都被明朝拒绝。直到弘治元年(1488)二月,明朝才封罕慎为忠顺王,土鲁番速檀以罕慎为贱族,以结亲为名,诱杀罕慎。这件事使明朝意识到保证忠顺王血统的重要性。

哈密卫是明朝所设置的带有羁縻性的卫所,这使得它区别于关内诸卫,官员在名义上由朝廷册命,实际上均为忠顺王统治下的各部落首领,职官允许后代世袭。官员任命首先由忠顺王提供侯选名单,“复命脱脱凡部下头目可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者,具名来闻,授之以职。”[2](卷52:永乐四年三月丁已条P787)经明朝批准同意,颁发敕书、印信、冠服授与官职。在《钦定续通志》卷136《职官略七》中记载:“明土官武职,又有番部都指挥使司、卫指挥司、万户府千户所,皆因其俗,以附寨番人官其地,羁縻之而已。”[7](卷136:职官略七)哈密卫的职衔以卫所武职系统为主,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正千户、副千户、百户等官职。天顺三年(1459),明朝“升哈密指挥佥事苦出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正千户阿都剌为指挥佥事,百户哈只为副千户,授失儿哈等六人俱为百户,以忠顺王卜列革奏其迎送朝廷使臣有劳故也。”[8](卷310:天顺三年十二月己巳条P6518)其中,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百。通过王爵封赐,明王朝实现了对哈密卫各部首领的笼络与控制。从文献记载来看,哈密卫还设有长史、经历、纪善、大师等文职,这些官职是王府的佐官,“辅导”忠顺王管理地方事务。[9](P84)

此外,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在哈密卫设置僧纲司,授宗教首领为都纲,管理当地的宗教事务。都纲的升迁、罢黜事宜均由明朝掌管,如《明太宗实录》中记载:“哈密忠义王免力帖木儿所遣阿都儿火者请于其地设僧纲司,且请以僧速剌失为都纲,皆从之,给赐敕命及印。”[2](卷128:永乐十年五月辛卯条P1593)僧纲司的最高长官为都纲,其下是副都纲,一般各只有1名,都纲官俸九品。僧纲的职位可以世袭,但必须经过明朝的审查与监督,如《明宣宗实录》载:“天顺七年(1463)九月庚申,哈密忠顺王母弩温答失里,奏举必剌牙失里袭从父绰帖木国师职,……其弟以都纲授之。”[8](卷357:天顺七年九月庚申条P7117)僧纲的主要职责:一是编制、管理、上报寺院花名册和僧人名册;二是僧纲司的统治机构为寺院,下辖一个或若干个寺。[10](P79)僧纲司的设置旨在维护哈密卫在当地宗教、世俗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有力补充。

三、哈密卫的职能

从上述哈密卫的内部组织结构来看,哈密卫是一个“国”、“卫”二制并存的管理机构,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明朝设立哈密卫后,并没有派军队直接驻守,而是分封蒙古宗王出伯后裔为忠顺王,不改变其内部原有的统治架构。忠顺王在哈密卫的封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哈密卫的百姓犯法,由哈密卫本地处理;哈密卫的百姓须向忠顺王家族缴纳赋税,承担各种摊派、杂务;哈密卫有自己的部族武装;哈密卫官员听命于忠顺王。但作为明朝在西北的一个卫所,哈密卫的法令执行、官员任用等方面都需要听从明朝中央政府的安排。如《明宣宗实录》所载,宣德元年(1426)宣宗朱瞻基登基,大赦天下。哈密同内地一样,“自诏书至日,以前所犯,罪无大小悉赦不问。”[11](卷13:宣德元年正月庚戍条P352)哈密卫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哈密卫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在哈密设卫后,哈密卫与明朝保持了密切的朝贡往来,史称“修贡唯谨。”如天顺四年(1460)七月,“哈密使臣马哈麻等累奏,欲以自带来玉石并驼进。收,请照例将玉石送内府,每十斤赏绢一匹、驼一双送御马监,赏采缎三表里,绢十匹从之。”[8](卷317:天顺四年七月丙子条P6607)对于哈密卫的朝贡,明朝政府给予了优厚的赐赍。但是,过度频繁的朝贡活动,也使明朝政府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化元年(1465),礼部尚书姚夔上疏:“哈密贡马二百匹,而命名人乃二百六十人。以中国有限之财,供外蕃无益之费,非策”。明朝以哈密卫每年三贡过于频繁,“定岁一入贡,不得过二百人。”[1](卷329:哈密卫传P8513)哈密卫朝贡活动的背后固然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但不可否认这种积极的朝贡活动强化了哈密卫与明朝之间的政治关系,促进了中原和哈密地区的经贸发展。

二是哈密卫充当明朝政府管理西域各地进贡事宜的代理机构。[12](P170)哈密是明代西域、中亚诸国进入中原地区朝贡、贸易的咽喉要道,“西域三十八国,朝贡皆经哈密”[13](卷107:西戎上P94)。明朝在这里设有“会同馆”的分支机构,朝贡使者到达哈密卫之后,“必令少憩,以馆谷之,或遇番寇劫掠,则人马亦可以接护,”[6](卷91:弘治七年八月甲申条P1679)一方面向各处贡使提供朝贡顿宿之所,另一方面保卫贡使、贡物的安全。如正统十年(1445),“阿端地面使臣舍黑把哈兀儿丁等朝贡回还,”英宗敕谕关西诸卫:“甘肃总兵镇守官遣人护送至尔处,尔等宜各令人马护送至哈密地面,然后听其自去。”[8](卷127:正统十年三月乙酉条P2534)同时,哈密卫要翻译朝贡诸国的奏书表文,以便文件内容能够直达明廷。当明朝使臣出使西域时,哈密卫要负责接待,并派兵沿途护送,保障其人身安全。《明宣宗实录》载:“中官李贵等使西域哈烈等国……敕哈密忠顺王卜答失里、忠义王脱欢帖木儿,沙州、赤斤蒙古二卫都督困即来、都指挥察罕不花等以兵护送。”[11](卷86:宣德七年正月丁卯条P1979-1980)哈密卫还设有关验,稽察朝贡人员的相关文书、证件,通过审验后,方可合法进入中原地区。如英宗曾敕谕哈密卫:“今后瓦剌差人数多,及无印信文书、不系紧要者,尔处不必起送。其假托瓦剌差人,即皆谕遣发还,不必放进。”[8](卷134:正统十年十月庚申条P2674)严格执行关验检查制度。

三是哈密卫“把守西陲后门,缉探外夷声息”[8](卷163:正统十三年丁巳朔条P3155),向明朝提供西北、漠北地区的情报,保卫西北边疆安全。哈密卫居“关西七卫”的最西端,北接瓦剌,西连土鲁番,地处北方蒙古诸部、东察合台汗国及明朝所羁属沙州、罕东、赤斤蒙古诸卫之间。除关西诸卫以外,其他均系强邻,它们不但对哈密卫构成潜在或直接的威胁,而且经常与明朝发生摩擦。由于哈密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明朝侦察、监视西域或漠北诸地区的前沿,[9](P84)西域“诸国之向背虚实,因赖其传报”[26](P2),肩负着“弥西戎东窥之心,断北虏南通之臂”[3](卷252:成化二十年五月丁亥朔条P4528)的重任。关于哈密卫在明代西北边防的重要性,巡抚许进曾指出哈密卫,“外连罕东、赤斤、苦峪等卫,使为唇齿;内连甘肃等卫,使为应援,若哈密有警,则夷夏共救之。”[14](卷上P7-8)明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哈密卫使者向明朝汇报周边情报的记载:永乐四年(1406)哈密卫设立后,忠顺王在哈密,“遥控诸番,以奠西裔,传报夷情”,明朝以其功勋给予优赐。景泰六年(1455),亦力把里也咩力火者王领人马袭劫哈密,明孝宗敕谕哈密卫首领:“仍先密遣的当人员,探听牙兰动静。如果机有可乘,别无声息,星驰传报。”[6](卷102:弘治八年七月甲午条P1867)“仍”一字,表明哈密卫在景泰六年以前就已长时间担任明朝在西北边疆的耳目之实。天顺三年(1459),“哈密忠顺王卜列革遣使臣舍剌罕等报边事至京”[8](卷306:天顺三年八月辛亥条P6444)。明朝统治者通过这些情报,及时掌握西北或北方边疆的有关动态,便于迅速作出反应。

综上所述,哈密卫是明朝在新疆哈密地区设置的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哈密卫因其特殊且重要的战略地位饱受蒙古和吐蕃势力的侵扰,嘉靖初年,明朝主动放弃哈密,为土鲁番所有。与关内诸卫不同,明朝对哈密卫采取因俗而治、依从其旧的羁縻政策,尊重忠顺王血统观念,册封任命当地部落首领为卫所官员,允许职官世袭,实现了明朝对各部的统治与管理。特别是僧纲司的设置,明朝通过对宗教的工具性运用,对哈密地区行政管理制度加以有力补充。哈密卫自设置伊始,便承担了单独处理卫内事务、向明朝朝贡、代管西域进贡事宜、提供侦察情报等职能,成功扮演了“国”与“卫”的双重身份。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明太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3]明宪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4]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赫志学.明代哈密卫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明孝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7]钦定续通志[O].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

[8]明英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9]田卫疆.论明代哈密卫的设置及其意义[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科版),1988(1).

[10]权平.明代对西北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J].民族历史研究,2004(7).

[11]明宣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

[12]苗普生.历史上的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3]申时行.明会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许进.平番始末[M].北京:中华书局,1991.

猜你喜欢

朝贡哈密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二元并存,多层参差:探寻两宋时空交错朝贡运行之力作
——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评价
哈密方言“走”字句
额济纳旗至哈密铁路进入实施阶段
明代蒙古朝贡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