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5-04-14严桂林
严桂林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000)
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体态、表情等非语言交际行为,这些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日本由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的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指导。
一、中日非语言交际中见面礼节存在的差异
日本见面礼节中一般采用的都是“非接触行为”,例如点头、鞠躬等;仅在特定的场合中采用握手的方式,在与女性握手的过程中,只有女性主动才能够握手,否则将视为无礼的行为。在日本,鞠躬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能够让双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身体方面产生接触。中国见面礼节一般都采用握手的方式,还包括一些拍、敲等动作来对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行表达,这些接触动作对于日本人来讲非常难以接受。此外,中国人习惯在逛街或者散步的过程中挽住手臂或者牵手,表现出一种亲昵的感情;而日本人则将这种行为视为没有教养的行为。此外,中日在对待“接触行为”的态度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这些差异能够看出日本人对“接触行为的”不喜欢。例如在见面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无意识的接触行为,中国人一般情况下都比较淡然,很少会对此作出反应;日本人则非常在意,会立刻向对方表示歉意。
二、中日非语言交际中手势存在的差异
手是交际中活动范围与幅度都非常大的身体部位,手势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的过程中,相同的手势可能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要对手势的含义进行明确。例如,在用手势表达一到十时,中国的手势表达与日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国从一数到五的手势基本相同,从六开始就存在差异了,日本一般是借助两个手来完成数数。如果用中国的手势对数字进行表达时,日本人可能会出现理解错误,六的手势在日本代表着打电话、八的手势在日本代表手枪、九的手势在日本代表小偷。竖起大拇指与竖起小拇指在中国分别代表着赞扬与蔑视的意识,而在日本着分别代表男性与女性。敲食指的动作在中国人看来是客人对服务人员的一种感谢方式,而日本人一般是在双方关系紧张或者是比较迷茫的时候才会下意识的敲食指,如果频繁使用这个动作则会恶化双方的关系或者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人。
三、中日非语言交际中眼神交流存在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中国人认为在交谈的过程中要直视对方才能够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日本人则认为注视对方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例如,在日本人交谈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低头或者看别的地方;在开会的过程中,日本人经常会低头或者闭着眼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正在认真听会议的内容。总而言之,对于日本人而言眼睛是非常敏感的部位之一,每一个人都对他人的眼神非常的敏感,为了避免出现不礼貌的行为,一般情况下都会回避对方的视线。这种非语言交际行为与其在语言方面委婉的风格是相互一致的。
四、中日非语言交际中感情表达存在的差异
日本人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将情感抑制视为一种美德,在交际的过程中面部表情一般都是比较平淡与含蓄的,与中国人情感充分表达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并不相同。日本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很少将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进行表达,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平静的表情或者微笑来掩饰自身的情感流露,即使内心汹涌澎湃,表情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要面带微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场合与情况都不能够忘记微笑。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之下,日本人逐渐将面带微笑作为一种社交过程中的规则甚至是义务,不论发生什么状况都要尽量表现出优雅的微笑。此外,日本人非常克制对厌恶情绪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维持个人的体面,这种行为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规则,在日本人的行为及语言中都进行了渗透。日本人在面对悲伤、恐惧等情绪时,非常压抑的表达方式让别人很难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情感表达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日本传统的“和”精神,使其将真实的情感掩藏起来。日本属于单一民族的国家,国民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和”精神的影响之下,国民之间为了能够减少摩擦,通常都采用克制的方式来进行情感表达。
五、中日非语言交际中副语言存在的差异
副语言指的是交际过程中一种有声音、意义不固定的语言,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意义。例如在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中对沉默的运用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人认为沉默具有积极意义,属于对话中的一部分。而日本人则认为沉默是对消极意义的一种表达,认为沉默中往往包含着反对、冷漠、厌恶等情绪。中国人在交谈的过程中会利用沉默来应对尴尬或者难以应对的一些问题,而日本人则认识交谈中的沉默是一种侮辱性的行为,即使出现尴尬或者难以应对的问题也不应该沉默,甚至谈一些别的话题都好过沉默。在与日本人交际的过程中,即使会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也应该选择与对方进行交流,不能够选择沉默。
六、非语言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都将重点集中在语言教学方面,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与掌握;对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关注不够,知识讲授比较不全面,导致了学习在进入社会与别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非语言交际方面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实际上就是时间、空间及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分析就是文化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解或者理解方面的歧义,主要的原因就是将对方的生存方式主观地按照自身的生产方式进行理解与感觉,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行为或者姿势的表达、理解,导致了交际中出现失败的情况。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交际方式非常重要,而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配合同样不可或缺,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够达到预期的交际交流目的。在交际过程中,要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功能、意义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注重与语言行为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确保认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语言交际手段的正确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语言交际规则与非语言交际规则的协调与平衡,将非语言交际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适时地传授给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学内容中纳入非语言交际行为,强调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找出两国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存在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一般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很少单独使用,都是与语言交际相互结合使用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包括:补充、否定、重复、强调、替代等。如果在交际的过程中,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出现矛盾与冲突的情况时,人们对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的交际信息更加信赖。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中国与日本在文化方面存的差异,对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特征进行学习与掌握,与语言交际相互结合,排除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模式化及文化偏见的影响,正确地处理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关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的交际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对语言进行学习,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方面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导致交际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误会。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语言、文字等这种有声的方式进行利用,而且还对非语言方式这种无声的方式进行着广泛的应用。这种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够正确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将会使跨文化交际活动受到阻碍。此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习俗、思维方式,如果单纯用本民族的观点对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行为进行思考与理解,很容易造成误解。在交际的过程中,要重视对非语言行为的审视,从对方的角度对其非语言行为进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
总结
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不断增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对非语言行为的误解而导致的摩擦比由于语言误解而导致的摩擦更加严重和醒目。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要重视处理语言教学之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语言交际知识与非语言交际知识的基础之上,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张丹,刘荣,李步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2011,09(12):125-127.
[2]徐红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赤子(中旬),2014,02(43):83-84.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关系[J].汉语学习,2013,03(54):37-43.
[4]孙清忠.浅析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11,02(26):32-41.
[5]邹明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43):81-86.
[6]杨燕.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以中英交际文化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7(54):101-102+106.
[7]闫丽萍.论汉维民族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中的禁忌习俗——兼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禁忌文化教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9):60-63.
[8]袁嘉.汉语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7(43):215-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