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人性的枷锁》中女主人公的悲剧

2015-04-14赵奇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普莱斯诺拉枷锁

赵奇志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引言

《人性的枷锁》是英国19世纪知名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长篇半自传体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于1915年出版。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前半生的迷惘、探索、失望、挫折和痛苦。作品的主题是命运羁绊之下的人性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先后出现了五位与男主人公有感情纠葛的女性,分别是威尔金森、普莱斯、米尔德、诺拉、和萨利。感情纠葛也是作者主要描写的男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枷锁之一。这五位女性的人生离不开悲剧的意味,尤其是普莱斯和米尔德,一个上吊自尽,另一个沦落风尘。女主人公悲剧人生产生背后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对女主人公悲剧产生原因的深层次思考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读人生和人性,可以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推此及彼来审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心理,以及努力追求摆脱人生悲剧,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独立自主、要求紧紧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现代女性觉醒的重要标志,这是研究《人性的枷锁》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人性的枷锁》一书问世后,专家学者对作者毛姆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包括现代的众多研究者从毛姆的写作主题、写作风格、主人公所戴“枷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而对女主人公命运的关注比较少,所以本文从现代女性觉醒和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人性的枷锁》中女主人公的悲剧,重点研究普莱斯和米尔德两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一、女主人公遭遇的悲剧

(一)毛姆笔下的女性

在19世纪的西方国家曾一度出现过“女性恶”观念,认为女性是邪恶的,带有致命诱惑的,认为女人使男人堕落。毛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这在其作品中可见一斑。具体到小说《人性的枷锁》一书,作者毛姆也丝毫没有手下留情。在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众多女性角色都带有愚昧无知、自私自利、贪慕虚荣等特点,体现的最明显的是米尔德,而她两度被男人抛弃而后两度沦落风尘,与她的自身性格不无关系。

《人性的枷锁》一书以男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为线索,讲述了他在不同时期的生活际遇以及他的感情生活。最开始进入他心灵世界的女性应该是他的伯母。他的伯母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呢,在菲利普的心里他对伯母最真实的评价应该是在她去世的时候,他觉得她的一生虚度了,白白浪费掉了。他的伯母是一个以丈夫为中心的善良女人,但却没有任何个人意愿的体现,她实际上是丈夫的附属品。第一个和菲利普产生感情纠葛的女性是威尔金森。菲利普对她可以说是始乱终弃,在威尔金森的抱怨和不满中两人的感情纠葛告一段落。第二个喜欢菲利普的女人是在巴黎学作画期间认识的普莱斯,一个自认为满赋绘画天才、自以为是而又好为人师、敏感的女人,最后因为现实的打击和羞耻感而选择自尽。而最让菲利普为之纠结、烦恼也是和他纠缠最长时间的女人是米尔德,一个女招待。菲利普对她的爱因为征服欲望而产生,最后几经纠葛,最终摆脱了这种折磨人心的感情,而米尔德最后沦为了妓女。最后收获比较好归宿的女性角色有诺拉和萨利。两个女性角色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温柔、宽容、仁慈的性格,而对菲利普都有着无私的爱。

总体来说,在《人性的枷锁》一书中,作者毛姆为众多女性角色的人生染上了一种悲剧的色彩,而不同的女性又有不同的悲剧命运。

(二)普莱斯和米尔德

普莱斯和米尔德这两个女性角色在整部小说中悲剧色彩最为浓重。

普莱斯的悲剧是一种令人心生怜悯的悲剧。不得不说,莱普斯在巴黎的处境和最后悬梁自尽的结果让我们为之动容。普莱斯身上有性格缺陷,她性格怪异,在巴黎学画期间很多同学包括老师对她都没有好感,这是因为她的自高自大以及对自己有绘画天赋的深信不疑。而最后因为现实的迎头棒喝,这个为了艺术奋不顾身的女人在孤独和饥饿中走向了死亡。她对男主人公菲利普的一厢情愿以及在爱情中因为孤傲而表现出来的难以接近也导致了自己感情上的失败。

米尔德的悲剧是一种咎由自取的悲剧。《人性的枷锁》中描写最多,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女性角色是米尔德。米尔德是唯一一个令男主人公菲利普夜不能寐、劳神费力的女性。两人初识是在餐馆,米尔德的傲慢无礼令菲利普难以忘记。米尔德总结起来就是愚昧无知而又自甘堕落型的女人。她自私自利,对菲利普极尽利用之能事,一味索取,最后因为勾引菲利普不成而恼羞成怒,离开了菲利普,最后沦落风尘。在米尔德无知空虚的心灵里,爱情和金钱、性欲画上了等号,从来不知道除了爱情,男女之间还会产生怜悯、同情和仁慈这样高尚的情操,所以在米尔德的口中,我们经常听到他说菲利普是傻瓜,觉得菲利普奇怪不可理解。这一切都是无知和空虚的折射。

二、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从社会环境分析——时代的悲剧

悲剧的产生有的时候是某个人无法控制的,就像菲利普伯母的悲剧、威尔金森的悲剧和普莱斯的悲剧,处于男女不平等社会下的女性本就需要更多地勇气和强大的内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19世纪的西方世界对女性的束缚远比同时代的男性多,也远比现代的女性多。包括19世纪出现的“女恶论”[5],单从很多作家把女性塑造成自私、冷酷的妖魔,认为她们是导致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一点来说,就可以看出社会上对女性存在的固有的偏见。再看看《人性的枷锁》中的描写。有一个细节,作为牧师太太的温莎伯母,要出去做礼拜帽子上想要插一根白色羽毛或粉色玫瑰都不行,因为他的丈夫不允许他这么做。而在感情世界里,女性似乎永远只能被动的接受男性的追求喜爱抑或背叛和抛弃。

威尔金森只能被动的接受菲利普的始乱终弃,从某个角度来看,威尔金森只是菲利普的性启蒙老师,满足着菲利普年轻身体散发出来的饱满情欲。小说有一处描写,菲利普对威尔金森身体渴望的想象超出了对其身体渴望的本身,由此看来,威尔金森只不过是菲利普在情欲勃发的青春期的一种发泄,因为在海德堡旅居期间他的情欲得到了启发。最后随着威尔金森的步步紧逼,菲利普选择的是尽快摆脱这个大龄老剩女。而米尔德虽然自私贪婪爱慕虚荣,但有一点和威尔金森相同的是她也只能束手无策的接受男人的玩弄和抛弃。先是米勒,一个结了婚有三个孩子的德国男人。因为对米勒经济能力的相信,而和他私通,虽然说一周15英镑的收入令米尔德爱上了米勒,因为在这个无知的姑娘心里,金钱就是爱情,但是最后因为怀孕而被无情抛弃时,米尔德也只能束手无策,接受现实。格里菲思对米尔德的抛弃似乎也是同样故事的上演,从最开始的夺人所爱到最后的厌烦,米尔德也无计可施。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在恋爱中似乎只能被动的接受抛弃,而对这种局面丝毫做不出任何有益的改变,指责抑或无休止的纠缠最后导致的是同一个结果。如果碰巧碰上了一个米勒一样有胆偷腥无胆承担的男人,抑或像格里菲斯一样只是玩一玩的男人,女人的爱情似乎注定就是悲剧了。

这是威尔金森和米尔德的爱情悲剧,也是那个时代许多普通女性共同的感情甚至是人生悲剧,因为时代不允许他们如同男性那样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菲利普所做的那样,一次次打破自己人性中的枷锁,随心境选择自己的生活,虽然也和自己的大伯做出了一番斗争,但那种斗争,相对于女性要和时代所做的斗争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二)从自身原因分析——不同性格造就的人生

1.共同的特点是无知、弱懦和依赖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但是悲剧的产生,只要仔细剖析,总会发现其背后的共性。而《人性的枷锁》中女主人公的悲剧的造成,也有着一些共性的人格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依赖于男人,没有把自己看成独立于他人而存在的个体;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客观的分析事物;对生活的困境缺乏挑战和改变现状的勇气,更多的时候是逆来顺受。

比如说诺拉,在诺拉身上体现的美好的品质很多。他对男主人公菲利普有着温柔的、仁慈的如母亲一般的爱,但是却得不到菲利普同样的付出,虽然他也很感激诺拉。诺拉最后生活的出路还是找了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这是她改变为报社写廉价小说来为维持生计的唯一出路,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男人的一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和寄生特征在米尔德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米尔德在两次被男人抛弃沦落为妓女后,菲利普一直接济她,而她不找工作的理由有的时候竟然是因为自己的衣服不够体面抑或是雇主给的报酬太低,甚至后来的勾引菲利普,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米尔德为了找到一张长期而又可靠地饭票而做的最后的努力。种种举动都说明了米尔德想不劳而获,靠男人生活。虽然这种想法在当时看起来是多么正当,而且大部分女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米尔德是以身体交换金钱,这是他人生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普莱斯的人生悲剧

怪异的性格、自负、贫穷导致了普莱斯的人生悲剧。

之所以说普莱斯的悲剧是人生悲剧,是因为她在对艺术的追求中和对他人的傲慢无礼中最后选择了自尽。普莱斯对菲利普暗生情愫,心生好感,但却装出一副满不在乎、骄傲的样子,对菲利普的主动邀约显得满不在乎,对同学显得阴阳怪气,对老师的否定又表现的歇斯底里。普莱斯的悲剧不光是因为家庭贫穷、与哥哥之间的感情淡漠,更多地是因为性格的不合群和自我压抑。而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她的家境贫穷和对自己绘画天分的过度自信有关。普莱斯最后的丧礼也办的很不体面,因为她那贫穷又自私的哥哥。

3.米尔德的爱情悲剧

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心灵空虚、无知导致了米尔德的爱情悲剧。

之所以说米尔德的悲剧是爱情悲剧是因为作者笔下的米尔德只要出场就在与男人的感情纠葛中,而同样的一位悲剧人物普莱斯却还有对艺术的追求,有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米尔德把男人看做他无忧无虑生活的保障,虽然不得不承认她对格里菲思有着冲动的情欲,但是小说中也指出了,米尔德被格里菲思吸引的原因是因为格里菲斯对性行为的放浪形骸和能逗人发笑的本领,米尔德的爱情是肤浅的。她对菲利普是一次次的戏弄和欺骗,需要他时甜言蜜语,不需要时一脚踢开,可见她的薄情寡义。最后因为没有勾引成功而恼羞成怒,把家里糟蹋的不像样子,也足以看出这个女人的肤浅和自私。

三、女主人公悲剧对我们的启示

叔本华有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他认为一切生命在本质上都是痛苦的,人的全部本质是欲求和挣扎,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也就是出于缺乏,而缺乏也就是痛苦。在他的悲观哲学中,对女性的观点也是悲观的,但是人生的欲求和内心的挣扎是每个生命个体不可避免的过程,女性也是如此,所以在人生中,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自己的情绪和命运,做到可以自控,不让悲剧重演。

1.克服无知,让知识引导人生

作为一名女性固然有自身生来不可克服的性别弱势,但是只有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让理智和客观代替主观感情的臆断,用知识的力量推动自己的生活不断前行,这样才能尽可能少的减少悲剧。学习是克服无知的最好途径。

纵观《人性的枷锁》一书,每位出现悲剧命运的女性都有一定的无知。无知的程度决定悲剧人生的程度。米尔德的无知让她不懂得珍惜菲利普的付出和真爱,一次次的戏耍菲利普,不能理解菲利普不要求她身体上的回报和精神上的回报只是一味的接济她,在她的精神层面是无法理解菲利普这种高尚情操的存在的。她心灵的空洞,对人性真善美的怀疑,让她自己最后做出了使自己进入难堪的局面,而最后在仅剩的自尊心的驱使下,选择了远离菲利普而沦落红尘。普莱斯的无知导致了她对生活的绝望,她明明对绘画毫无天分,但却不肯承认现实,直到老师直接指出来她还是选择麻痹自己,最后选择了自尽。

2.独立自主,女性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被很多女性喜爱的爱情诗,不光是因为美丽的辞藻,更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正确爱情观。爱情里的女人不是依赖于男人的藤蔓,而是和男人肩并肩,相互扶持的独立个体。爱情不是女人依赖的借口。在19世纪20年代西方就兴起了女性独立思潮和女性平等主义观念。但是时至今日,许多女性依然把爱情和婚姻看做改变命运的筹码。女性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理应和男性一样受到应有的礼遇和尊重,而这种独立意识首先应该从女性自己心里建立起来。

《人性的枷锁》中女性没有明显的独立意识,这是小说写作的时代局限性,不可避免。而伟大的小说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经过几十年甚至是百年还为人们所研究和谈论,是因为它的内容在当今时代还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引起人性的共鸣。过度的依赖于男性,把自己的命运不假思索的托付给男人,尤其是当一个本来就不理智、没什么见识的女人的时候,那么她的悲剧似乎就是注定了的。例如米尔德,无知即可无谓,无谓再加上依赖的人格特点,两次被抛弃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尤其是选择的男人都没有什么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女性必须首先尊重自己,承认自己的独立性,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决定努力,那么她才能赢得男性的尊重、社会的尊重,在社会上感受自己为自己负责的的快乐和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愉悦。

3.善良、宽容、仁慈,美好的性格是女性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个完整地、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心态开放、宽容,心地善良、有一颗宽恕他人的心。而要想做一个幸福的女性除了克服无知拥有独立的自主意识外,还应该有一些人类的善良品质。自私自利、贪慕虚荣、性格乖张、心胸狭隘的女人有的时候不幸和悲剧往往会和她如影随形。

威尔金森起初对菲利普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暗生情愫,再到后来的暗示,以及感到菲利普厌烦之情后的歇斯底里,甚至是她一直没有结婚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当然被抛弃的和玩弄的女人有一些怨恨也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普莱斯的性格怪异威尔金森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普莱斯的悲剧一大部分是性格导致的,别人的合理意见自己根本听不进去,在心里明明是喜欢菲利普的但却故意对菲利普摆出一副臭脾气,让人摸不着头脑。菲利普对普莱斯的好为人师倒是很感激,但普莱斯的悲剧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上演了。而相反的例子诺拉和萨利因为善良的品性,最后都赢得了不错的归宿,就算诺拉因为菲利普的背叛而短暂伤心过,但一直对菲利普保持宽容的态度,并未对菲利普大呼大叫,让他下不来台,这也是诺拉能赢得菲利普衷心的祝福和尊重的重要原因。因为她仁慈而宽容。萨利因为温柔善良、善解人意而最终赢得了菲利普的真心,这也是《人性的枷锁》中最后得到幸福的一位女性,她对菲利普默默的付出,一直支持菲利普,并在心灵上给他以慰藉,萨利的爱使菲利普走出菲尔德的阴影,最终男主人公菲利普打破了人性的种种枷锁,包括宗教的枷锁、感情的枷锁、金钱的枷锁,而和萨利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善良宽容的心不仅让别人喜欢,也是在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假若自顾着记住仇恨和不如意,心灵永远是沉重的,悲剧也会如影随形。

撒切尔夫人有一句著名的话:注意你所想的,因为那将会变成你所说的;注意你说所的,因为那将会变成你所做的;注意你所做的,因为那将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那将会成为你的人生。所有悲剧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所有的悲剧的人生也都是不无其道理的。不想看悲剧人生的上演,就要充实自己所想的,不要无知;注意你所做的,不要想完全依赖他人;健全自己的人格,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那样你将终身幸福。

[1][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人性的枷锁》[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2]纳梦娇.悲剧中的女人:《人性的枷锁》之叔本华式解读[J].文教资料,2011,(09).

[3]韩贺南.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韩玲,展红梅.从《人性的枷锁》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女性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09).

[5]高乖莉.解读《人性的枷锁》的女性悲剧[J].芒种:下半月,2013,(04).

[6]李践.毛姆《人性的枷锁》主题浅议[J].外国文学研究,1993,(02).

猜你喜欢

普莱斯诺拉枷锁
普莱斯和普莱斯公式及其证明的代价研究
离过婚的人,要如何放下心中『枷锁』?
美国“最好”老板?放弃百万工资给雇员加薪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现在就要 关心他们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命运的枷锁
枷锁 ——阿伦德(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