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15-04-14杨军
杨军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杨军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要求。当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低效问题比较突出,亟待提高。应从创新价值观教育内容、创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创建更便捷的网络教育平台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渠道入手,彻底改变教育低效的局面,进一步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几句话,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准则,道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内涵所在。在此情势下,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且极具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路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之中,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的层面——关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2]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观是个人行动的指南,它对人有着重要的人生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我国,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的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行为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
(二)大学生层面——实现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连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再次强调了“三观”教育对广大青年的重要性。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大学阶段也是他们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一旦认同一种价值观并使之内化,将会影响其终身。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碰撞,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因素日益增多,左右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容易造成其价值观发生倾斜,最终引发行为失范。当下,大学生普遍“知识体系强,精神信仰弱;自我意识强,责任感弱”,[4]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不高,“价值观日益呈现出功能化、实用化、多元化、模糊化倾向”,[5]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有
必要,能使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消除各种负面影响,把对祖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转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因此,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三)教育的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期,大学生思维方式呈现更加开放、务实、多维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可靠接班人,它同时要求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要求是一致的,两者相互发展,具有依存性,并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向深入的当然要求。因此,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效对接,使两者高度契合,构建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认同度不高,出现被动学习的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对公共课不够重视,更加偏向于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不够,认知程度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了解上,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开课纯属多余,浪费时间。但由于它是必修课,为了学分不得不学。认知上的偏差以及被动的学习意愿,导致学习流于形式化,因此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勤、考试应付的不良学习的状况。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善,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低效是必然的。
(二)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难以产生思想共鸣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首先,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给予学生心灵的震撼,使之难以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其次,单调、平实的理论讲授,使教学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你讲我听,学生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思维常常游离于课堂之外,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难以提高。价值观教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观念教育,如果学生难以真正实现内化于心,那外化于行就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理论视野狭窄,专业发展相对滞后
当下,不少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然而,在高校,对公共课教师的关注度显然不及其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明显。由于常年满负荷工作,教学工作强度大,教师常面临无暇进修提高的窘境。教师专业发展如果只是依赖于个人的能力,那么其理论视野势必狭窄,专业发展相对滞后。只有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交流和切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才能突破专业发展中的瓶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一)创新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之中,首先要融入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创新教材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6]首先,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为重要指南;其次,课程内容应考虑适合度和接受度,并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必须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相适应。教师应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及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将国家利益和学生个人利益联系起来,开发出一批导向正确、主题新颖、内容健康积极、形式活泼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充分整合和利用大学所在地的教学资源,比如:纪念馆、博物馆,利用藏品和依托高科技所呈现的逼真的历史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又比如,江西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极好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红色资源教育并不停留在一般性知识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强烈的体验性使得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达成于革命先辈们的视域融合,从而使学生将历史的认识转化为自身的意识,切实提升学生
的思想道德修养。”[7]红色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励志与成人,激发起学生正能量,促使其在思想与行动上发生正向转变,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改变。这种“接地气”的内容更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依然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亟待改变与突破。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低效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改变单向的知识传送模式。教师要合理压缩讲授的时间,适时提出能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力的新问题,导向以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问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互动,做到有争鸣、有讨论,有思想的碰撞、有精神的感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再次,要将价值观教育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内课外相融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理论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其实意在强化其使命感,增强其责任感。
(三)创建更便捷的网络教育平台
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之一,应利用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特点,搭建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密切师生联系,强化师生互信。网络给予教育接受者更多的接受和选择自由,使得教育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一是通过QQ、微信、微博及慕课等在线互动交流方式,实现零距离、无障碍实时沟通,及时帮助思想困惑、价值观扭曲的大学生,形成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教育合力。二是建立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网站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校园主流价值观,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渗透到网络宣传上,如,以先进人物改编的电视电影以及公益短片、公益广告,这些融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载体,使大学生获得理论灌输无法给予的心灵震撼,继而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互动模块,教师在网络平台发表观点,与学生分享观点,提供思想借鉴的空间,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际效果。首先,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是指流动性相对小,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能形成长效发展趋势。其次,建立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培养力度。一是鼓励教师积极进修学习和深造;二是通过合作听课、集体备课、学术会议等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可要求教师先在本学院或部(系)开展学术研讨,以宣讲或讲座的形式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以足够的知识积累和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向学生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一支有学术水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再次,多渠道引进杰出的专业人才。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优秀的队员组成,高校应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岗位。最后,高校要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思政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应在聘任、晋级和职称评定给予适度倾斜,激发他们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创造力的有效拓展。
综上所述,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是实效,应构建多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坚定崇高的价值理想,真正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协同进行,营造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2-11-19.http://www. 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4]孙学梅,戴卫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1).
[5]王永志.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J].山东高等教育,2015(3).
[6]林建华.融入新格局,演绎新逻辑,探索新路径——关于重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思考 [J].山东高等教育,2015(4).
[7]肖绍聪.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与规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4).
责任编辑:钟晓红
G641
:A
1008-3537(2015)04-0083-03
1008-3537(2015)04-0083-03DOI:10.13844/j.cnki.jxddxb.2015.04.017
2015-08-12
杨军(1964—),男,江西南昌人,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211.G4.20151209.112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