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处理早期龋的三年临床研究
2015-04-14孔凡芝江玉凤丁胜平
储 婷,孔凡芝,江玉凤,丁胜平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镇江212002)
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处理早期龋的三年临床研究
储 婷,孔凡芝,江玉凤,丁胜平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镇江212002)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修复恒牙早期龋的三年临床效果。方法33例患者每例3颗邻面早期龋随机分入三组,A组渗透树脂处理,B组氟化物处理,C组渗透树脂+氟化物处理,每3个月B组和C组再次氟化物处理,A组用水处理,每年拍摄咬合片,第3年同时拍摄锥形束CT,判断龋病进展情况。结果3年后A组(34.4%)和C组(21.9%)龋病进展率显著低于B组(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龋病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氟化物处理比较,渗透树脂及渗透树脂+氟化物处理均能很好地控制早期龋进展,但当早期龋深到牙本质外1/3时,建议首选渗透树脂和氟化物联合应用。
树脂渗透;氟化物;龋病进展
龋病是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在早期龋阶段中止龋病对其愈后至关重要[1]。研究认为氟化物是早期龋最佳治疗方法[1],但临床常见失败病例。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渗透树脂能很好地修复早期龋[2-3],但其长期效果如何及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尚不明确[4-5],且树脂渗透技术是否适用于任何程度的早期龋仍存在疑问。本文比较了三种方法处理恒牙早期龋的三年临床效果,为口腔医师的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为渗透树脂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口腔内有三个尚未形成缺损的邻面早期龋患者33例,年龄18~35岁,龋损位于牙釉质内1/2且累及釉牙本质界(E2)至牙本质外1/3(D1),通过拍摄咬合片和锥形束CT(CBCT),两名研究者共同读片确认。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每例患者的三个早期龋随机分入三组,即渗透树脂组(A组)、氟化物组(B组)和渗透树脂+氟化物组(C组)。各组样本处理如下:(1)A组,上橡皮障塑料楔,聚酯薄膜保护邻牙;彻底清洗牙齿,吹干牙面,盐酸酸蚀2min;水汽冲洗30 s,干燥;涂抹酒精干燥30 s;涂擦渗透树脂,等待3min,光固化40 s,再涂擦一遍树脂,等待1min,光固化40 s;局部水涂布2min。(2)B组,模拟A组操作,用水代替盐酸,其余步骤同A组,最后涂布含5%NaF的多乐氟(高露洁,美国)。(3)C组,先用渗透树脂处理,然后涂布多乐氟。每3个月B组和C组再次氟化物处理,A组用水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样本处理前检查记录患者龋失补指数(DMFT)、牙菌斑量、牙龈出血情况、饮食习惯、氟化物应用情况、测试唾液缓冲力及变形链球菌菌落密集度。根据上述记录值用Cariogram软件预测发生龋病的危险性。用Ekstrand评分系统对龋病活跃性进行判断,评分≥8分者,为活跃龋。患者第一、二年拍摄咬合片,第三年同时拍摄咬合片和CBCT,判断龋病进展情况,计算龋病进展率。为保证咬合片拍摄可重复性,用硅橡胶做好患者的咬合记录,同时用特制的固定装置固定球管头部。由两名研究者共同读片,两周后重复读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33例患者平均年龄29.1岁;平均DMFT指数为(4.8±3.2)。其中42.4%为龋病低风险,30.3%为中风险,21.2%为高风险,6.1%为超高风险。A组32/33、B组31/33、C组32/33为活跃龋。63.6%的受试牙为上颌牙,其中57.1%为上颌第二前磨牙。62.6%的受试牙龋损位于牙本质外1/3。
2.2 三组患者的龋病进展情况 第3年有1例患者退出实验,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第一年A组、B组、C组患者的龋病进展率分别为15.2%、36.3%、12.1%,第二年分别为24.2%、48.5%、21.2%,第三年为34.4%、59.4%和21.9%。三年中A组和C组龋病进展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龋病进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一年P=0.5,第二年P=0.5,第三年P=0.2)。图1为三年后各组龋病详细进展情况。
图1 三年后三组龋病具体进展情况
3 讨 论
氟化物防龋被公认为有效的防龋措施之一[1]。但随着渗透树脂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完善,渗透树脂处理早期龋优势显现,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渗透树脂组龋病进展率明显小于氟化物组。
本研究观察到渗透树脂组三年后有34.4%龋病进展。这与Martignon等[7]的研究相似,但与Paris等[8]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中渗透树脂组龋病进展概率明显更高。这可能是由于,Paris等[8]的研究中约有56%的病例为釉质龋,而本研究以及Martignon等[7]的研究所选病例绝大多数为牙本质龋,牙本质龋进展速度明显快于釉质龋。
本研究显示:渗透树脂+氟化物组与单独渗透树脂组龋病进展情况无显著差别,但是单独比较龋损达到牙本质外1/3的龋病进展情况时发现,渗透树脂+氟化物组优于单独渗透树脂组。这可能是由于:①未被树脂彻底渗透的区域可能继续溶解脱矿[3,9];②失去高度矿化的釉质表层会降低其抑制再脱矿的能力[10-11];③树脂本身固有的收缩老化等问题[4]。这会引起微渗漏,降低其耐腐蚀性,以上会影响树脂渗透技术的长期效果。在我们先前的离体牙研究及Torres等[10]研究发现,单独渗透树脂处理早期龋在抑制再脱矿方面表现相对较差。Martignon等[7]也研究发现,深度达到牙本质外1/3的早期龋经渗透树脂处理后与用粘结剂封闭相比,其龋病进展率更高。而每三个月在渗透树脂表面涂布高浓度氟化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树脂渗透技术本身的不足之处,牙釉质表层未被树脂彻底渗透的区域可能在氟化物的作用下,发生了再矿化,形成的氟磷灰石更能耐受酸性物质的腐蚀,所以与单用渗透树脂相比,渗透树脂+氟化物组长期临床表现优于单独渗透树脂组。本研究在纳入受试者及第三年评价龋病进展情况时,同时拍摄了咬合片及CBCT,最终以CBCT为准。这主要是因为有研究发现在单纯分析牙本质龋时,CBCT与数字口内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而本研究绝大多数为牙本质龋。
综上所述,与单独氟化物处理相比,渗透树脂及渗透树脂+氟化物处理均能很好地控制早期龋进展,但当早期龋深到牙本质外1/3时,首选渗透树脂和氟化物联合应用。
[1]Longbottom C,Ekstrand K,Zero D.Traditional preventive treatment options;in Pitts NB(ed):Detection,assessment,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caries[J].Monogr Oral Sci,2009,6(21):149-155.
[2]储 婷,孔凡芝,江玉凤,等.渗透树脂和不同浓度氟化物修复早期龋及抑制再脱矿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5):27-30.
[3]储 婷,孔凡芝,江玉凤,等.渗透树脂和氟化物处理对早期龋修复及抑制再脱矿作用的体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4(2):149-152.
[4]Paris S,Bitter K,Naumann M,et al.Resin infiltration of proximal caries lesions differing in ICDAS Codes[J].Eur J Oral Sci,2011,119(2):182-186.
[5]Neuhaus KW,Schlafer S,Lussi A,et al.Infiltration of natural caries lesions in relation to their activity status and acid pretreatmentin vitro[J].Caries Res,2013,47(3):203-210.
[6]Martignon S,Ekstrand KR,Ellwood R.Efficacy of sealing proximal early active lesions:an18-month clinical study evaluated by conventional and subtraction radiography[J].Caries Res,2006,40(5):382-388.
[7]Martignon S,Ekstrand KR,Gomez J,et al.Infiltrating/sealing proximal carieslesions:a3-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Dent Res,2012,91(3):288-292.
[8]Meyer-Lueckel H,Bitter K,Paris S.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proximal caries infiltration:three-year follow-up[J].Caries Res,2012,46(6):544-548.
[9]Paris S,Hopfenmuller W,Meyer-Lueckel H.Resin infiltration of caries lesions:an efficacy randomized trial[J].J Dent Res,2010,89(8):823-826.
[10]Torres CR,Rosa PC,Ferreira NS,et al.Effect of caries infiltration technique and fluoride therapy on microhardness of enamel carious lesions[J].Oper Dent,2012,37(4):363-369.
[11]Meyer-Lueckel H,Paris S.Infiltration of natural caries lesi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ins differing in penetration coefficients and ethanol addition[J].Caries Res,2010,44(4):408-414.
[12]程俊歌,张智玲,王晓燕,等.数字口内X线片和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邻面龋诊断准确性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9(46):1-5.
R781.1
B
1003—6350(2015)20—3082—03
2015-03-26)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0.1121
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FZ2012043)
孔凡芝。E-mail:kfz108@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