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历史的印迹: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民宗局民族文化保护工作30年纪略

2015-04-14郭大新

民族大家庭 2015年4期
关键词:宣恩县恩施州侗族

文/郭大新

宣恩县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湖北省授予“湖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该县彭家寨、小茅坡营、庆阳凉亭街、双龙湖被州人民政府命名为 “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2007 年 5 月,宣恩县(耍耍)、沙道沟镇(八宝铜铃舞)被湖北省文化厅分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沙道沟镇两河村”“椒圆镇庆阳坝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宣恩薅草锣鼓”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恩耍耍”“土家八宝铜铃舞”“十姊妹歌”“滚龙莲厢”“三棒鼓”5项民间艺术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对一个民族来说,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独特个性。

宣恩县民宗局对民族文化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2010年以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宣恩县民族工作工作的重头戏。回眸30年,宣恩县民宗局对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实施大投资、大动作、大手笔,留下了一道道深深印迹。

兴建民族标志性建筑

民族标志性建筑,是指适应当地特有的环境与文化,为当地人创造出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与形态,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民俗性、地域性,是原始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其建筑设计应有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鲜明民族个性。

“宣恩文澜桥”又称“宣恩风雨桥”,为步行桥,长80延米,宽10延米,高约26延米。桥下部为钢混结构,五墩四跨;上部为全木质结构,采用侗族花桥和鼓楼土家族及苗族凉亭桥相结合的民族特色建筑风格。一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桥头南北两面有砖石结构的门楼,门楼南北门外分别立有座式麒麟和走式独角兽各一对。该桥造型工艺、建桥风格和材质目前当属湖北省之最。

宣恩苗族钟楼占地面积320平方米,总投资220万元,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高26米,共7层,下部 4层为四面,上部 3层为八角亭式,寓意为 “四面八方、平安吉祥”。钟楼外观以苗族文化彩绘为主,四楼悬挂一口直径120厘米的铜钟,铜钟上镶刻苗(汉)文吉祥语,配置击钟悬锤,在重要民族节日和国定节庆日定时开放,为县城报平安道吉祥。

鼓楼是侗族重要的传统建筑之一,是群众聚会、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2013年3月,拟投资480万在珠山镇新建一座鼓楼及系列景观楼。该鼓楼共11层,高21延米,占地320平方米,在传统鼓楼的结构及外观上做了改进:下部两层改为仿木钢混结构,便于防火和耐用;第1、3、4层为观赏楼,增加了实用空间;全楼内设楼梯可达顶部9层,比传统鼓楼仅设内部维修梯步更具实用功能。外观造型上,采用飞檐翘角的地方民族建筑风格,较传统鼓楼更显生动好看。

2006年,在长潭河侗族乡兴建木牌楼,该牌楼基础以下(地下部分)用水泥浇铸,地针牢固坚稳。基础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 “夹杆石”包住,外面再束以铁箍。柱子的顶端以“灯笼榫”直达檐楼,与檐楼斗拱连接,上下一体。柱上无坐斗,拱翘等都插入榫内。木牌楼顶部出檐甚短,为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毗卢帽,以防风雨侵木柱。楼顶所用瓦全为黑色步瓦。

修复民族建筑群落

彭家寨始建于清末年间,是武陵山区土家族民居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中国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后撰文指出:“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宣恩彭家寨出马。”宣恩民宗局本着在“继承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的原则,积极维护、修缮彭家寨吊脚楼群,先后对48户吊脚楼及干栏式建筑群进行“整旧如旧”式打造,配置必要的文化设施,并对距地垂直距离1米的木质材料进行防腐处理及木质材料防火处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晓关侗族乡野椒园侗寨非物质文化丰富,传承有序。寨内3个四合天井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面积1780.8平方米,后部建正屋、天井,前部为吊脚楼,吊脚楼下有过道。房屋均为2至3层,屋内建有侗家特色建筑 “半边火炉”,窗户、柱头、磉凳精雕细刻,天井岩石铺面。寨内9栋单体吊脚楼建于解放前后,合围在天井院的四周,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古侗寨建筑工艺精湛,房屋的柱头、椅筒、磉凳、窗户大多精雕细刻,美轮美奂。2013年3月,对它们进行了全面恢复原状。

椒园庆阳坝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古街道长约561米,宽约21米,总面积11781平方米,属于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在清朝、民国时期,是湘鄂川黔四省的边贸中心,老街依山顺水而建,目前保存完整的房屋约65栋,为穿斗式结构,楼层基本上是2至3层不等,形成“三街十二巷”,临街为“燕子楼”,背水为吊脚楼和侗族凉亭构架于一体,是恩施少数民族建筑智慧的结晶,现为恩施州 “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2012年,宣恩县民宗局投资250万元,对其进行以旧整旧保护性维修。

晓关禹王宫,位于宣恩县晓关集镇东北450米处。其建筑精巧,造型雄伟,上下两层,构有冲天飞檐,顶檐为四角,雕有双龙朝凤图案。四根顶天竹,雕有双龙抢宝图。门楣上书“禹王宫”三个大字。原为四进大殿组成,现仅存第一进的对楼和山门。双楼八角,高脊翘檐。飞楼演台的顶棚由八卦组成。正面有大禹画像,还绘有《西游记》中的故事。2005年,维修晓关禹王宫计划纳入议事日程,投资30万元,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以旧整旧式维修。

2001年,维修李家河红军桥(土家凉亭桥)。2003年,维修沙道沟将军桥(土家凉亭桥)。2004年,维修长潭姚家湾风雨桥。总投资40万元。

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

随着外来文化撞冲击,人口的迁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观念的改变,许多民族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为不使这些民风民俗消失,1986年始,宣恩县民宗局组织编写系列民族丛书。

1987年,编写《宣恩土家族简史》《宣恩侗族简史》《宣恩姓氏考》。2001年,编写《宣恩民族志》。2005年5月,编写《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宣恩卷》丛书。2006年8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宣恩卷》一套6本:《宣恩土司》《宣恩民间文艺概略》《宣恩风情概览》《宣恩民歌精选》《宣恩民间故事精选》《宣恩民间建筑》。2007年3月,在恩施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下,又发起组织民族文化精英着力编写《宣恩民族文化丛书》一套6本。2008年8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宣恩民族文化丛书》一套6本:《宣恩民间谚语》《宣恩侗族》《宣恩民间语汇》《宣恩土家族习俗》《宣恩苗族》《宣恩山民歌曲选》。两套12本约300万字,收录了大量具有宣恩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谚语、土司文化、建筑文化、土家习俗、侗族文化及宣恩苗语等珍贵资料,填补了宣恩县公开出版民族文化研究书目的空白。2011年又重修《宣恩民族志》,增补了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的史料,使其内容更臻完善,并请原恩施州长杨天然作序,同时出版《宣恩耍耍》单本。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最为独特的存在,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民族文化基因,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转化和发展。

关怀绝艺传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每一位传承人就是一座民族文化知识图书馆。2003年,恩施州开展“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工作,宣恩“耍耍”传承人董兴林、“滚龙连厢”创始人周树庭,位列州政府首次命名的16位 “民间艺术大师”中。其后,珠山镇工艺彩扎雕刻世人周元勋、沙道沟镇“宣恩土家八宝铜铃舞”传承人田宗堂分别于2005年、2007年被州人民政府命名为“艺术大师”。为保护更多的优秀民族民间艺人,2007年宣恩县人民政府开展命名 “宣恩县优秀民族民间艺人”活动,李忠和等20名人被命名为 “宣恩县民族民间优秀艺人”。这些优秀民族民间艺人焕发艺术活力,传承弘扬优秀民间表演艺术和民间工艺。州民间艺术大师周树庭组建的李家河滚龙连厢队,近年分别到烟台、张家界、厦门参加三届中国老年人民族风情交流会演,所表演的滚龙连厢获得金奖2次、银奖1次。以民间绝艺“宣恩耍耍”命名的宣恩双龙湖耍耍表演队,在州民间艺术大师董新林带领下,队伍从10余人增加到40多人,每年在城乡演出近百场。2013年12月,省民宗委调宣恩 “三棒鼓”到北京文化宫参加国家民委、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展演周,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发展壮大民族民间文艺队伍。为使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宣恩大力发展和支持民族民间文艺队伍,2001年至2014年间,在珠山镇先后组建“宣恩县老年民族民间艺术团”“宣恩县老年活动中心”“宣恩县夕阳红民族歌舞艺术团”“宣恩县青山艺术团”“宣恩县微霞民族表演团”“宣恩广场俱乐部”。高罗、椒园、沙道沟、李家河等乡(镇)也相继组建多支民间文艺队伍活跃在民间,以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品歌、舞等为基础排练,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为当地送去文化大餐,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生活,成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宣恩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宣恩县民宗局帮助晓关侗族乡民族中学、沙道沟民族中学新建、维修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场地;以沙道沟民族中学、晓关民族小学为重点示范学校,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处民族标志性建筑、一套民族服装、一堂民族知识课、一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一台民族文艺节目,收效良好。2013年,沙道民族中学、晓关民族小学荣评省级“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宣恩县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彰显民族文化底蕴,增强了各民族之间大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推动宣恩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繁荣打下了坚固的基石,为发展宣恩旅游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宣恩县恩施州侗族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宣恩县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一心为民 尽职尽责——记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