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超级女声

2015-04-14高海博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超级女陈华唱歌

高海博

杨姣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她想知道昨天发布的歌曲有没有上榜,新增了多少粉丝。

她玩的软件叫做“唱吧”,一款线上K歌应用。

在唱吧上,杨姣有200万人关注,几乎每首歌都会出现在首页榜单上。像这样级别的用户在唱吧里被称为“红人”。杨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喜欢这个称呼,她渴望“大红大紫”。

这也正是这款应用的制造者、唱吧CEO陈华所愿意看到的。他向《瞭望东方周刊》描述了他的构想:让更多的用户来到唱吧,构成一个社区。

唱歌是刚需

“爆红”,这是陈华形容唱吧上线时的说法。

“唱吧通过AppStore审核上线的第一天,服务器就宕机了。”陈华有些得意,“下载量超出了预期。”

上线当天,唱吧团队在准备下班的时候迎来了下载高峰,晚上7点左右,服务器基本已经连不上,整个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架构,编写代码,通宵修复。那一天的下载量超过十万,而陈华此前的预期只有“几万”。

接着,唱吧10天内用户超过100万,80天超过1000万。从2012年5月上线至今,唱吧的用户数量超过2亿,月活跃用户3000万左右。

回顾这个过程,陈华认为,唱歌是一个强用户需求。“用户从来不觉得卡拉OK是新奇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把这种行为放到了移动端。”

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爆红”的产品不稀奇,如何维持热点、保持高活跃度才是核心。“比如脸萌(一款卡通拼脸软件),它创造了新的产品体验,用户觉得新奇好玩,会形成一轮传播热度。”陈华分析说,“热度之后,就没有了。”

正如陈华所言,唱歌对亚洲人来说是刚性需求,他要做的就是找到解决需求的办法。

在移动端,“手机是天然的硬件设备”,作为基础通讯工具,录入声音的问题不需担心,“也只有手机可以完成唱歌,你想,一个人晚上抱着电脑唱歌是很奇怪的。”

有趣的是,唱吧最初的团队里并没有喜欢唱歌的人。唱吧投资人、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告诉本刊记者,他看中的是陈华的团队。当初的方向还是“移动+电商”,与现在的唱吧思路完全不同。

陈华已经不记得唱吧最初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整个团队创业初期在黑板上不断写出想法,不断擦掉推倒重来,最后的结果是“筛出来”的。

打量人性

杨姣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把唱吧下载到了手机里。“当时在AppStore里唱吧排第一,点进去看一下,就玩了。”

这个中国音乐学院唱民歌的在读研究生录制的第一首歌是《后来》,之后她的时间都用在了唱吧上,“从睁眼到睡觉。”

她觉得自己得了手机强迫症,微博、微信、唱吧是她使用频次最高的手机应用。作息时间完全乱套。在与记者见面当天,杨姣凌晨4点才休息,但是相比于这点代价,她更享受“成名”。

使用唱吧一个月后,杨姣就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辣椒团”,他们都是普通人,“小老百姓,成熟的人居多。”

杨姣形容自己的演唱风格是“细水长流”型的,不像很多90后,“放得开,玩得很high”。她更愿意选择一些经典老歌,虽然会觉得与唱吧整体风格有些“违和”,但听的人还不少。

根据唱吧官方统计,主流用户群体在20~24岁左右,60%以上为女性用户,人群特点比较时尚。

“有强烈的炫耀与成名欲望的人群”——这是陈华对这个主流用户群的概括,唱吧就是给欲望提供出口。

陈华发现使用唱吧最密集的时间在晚上11点,他设想:一个年轻人晚上11点唱完歌,他需要有人听到,需要分享,需要互动。

在最初的版本里,唱歌、打分、分享、打榜是基础功能。在用户唱完一首歌后,唱吧会打出分数,并列出击败全国多少用户,并可以将其分享到微信微博中,如果收听人数足够多,则可以登上本地或全国的排名榜单。

“打分体系会让人兴奋,而分享则是满足炫耀,这样第一波传播就出去了。”陈华解释说,“打榜则需要更多人听到,就会把周围的朋友拉过来,引来陌生人关注,形成粉丝,以粉丝带动粉丝。”陈华认为,唱吧是一款自我传播能力很强的产品。

杨姣起初会不断跟唱吧的好友互动,加关注聊天。她坦承,这么多粉丝量是细细经营出来的,由于版本更新,现在唱吧的歌曲多是视频,“因为音频没人听”。杨姣需要每天化妆,她告诉本刊记者说“累死了”。

网上超女

锁住明星,锁住美女,锁住唱歌的人,这是陈华为唱吧制定的策略。他相信,只要有女性用户,不担心男性用户不来,明星效应则会带动粉丝。

为此,唱吧线上会不断进行活动,黏住用户。唱吧运营总监杨帆介绍说,运营部门会不定期请红人用户参加测试,改进产品,组织线下演出活动,还会向电视节目作推荐。

陈华带着唱吧人气最高的红人“千面花花”参加了天天向上的录制,在2013年1月节目播出后一天,唱吧新增用户100万。陈华意识到,唱吧的用户群体与湖南卫视观众群体的类似性,“唱吧上的感觉像是一群小姑娘在追星,可以追男星也可以追女星,像是把超级女声用户群放到了网上。”

在唱吧组织的比赛中,杨帆明显感觉到红人之间的粉丝往往会争吵得格外厉害,“像是超级女声里第一名与第二名的粉丝互相不待见。”

红人会通过在唱歌之前口播广告的形式赚取广告费,一个红人口播一段广告的收入为两三千元,有的红人以粉丝为基础,开了微店创业。

“现在不行了,在视频里打广告会被封号。”杨姣后悔没有早点这么做,现在她代言了一款麦克风,每次录歌那支金色的麦克风都会出现在视频里。

唱吧200万的粉丝数量、央视的演出机会、出过专辑,这些在杨姣看来还只是“小名”,她半开玩笑地描述她理解的“大红大紫”是——“跟周杰伦传绯闻!”

做行业第一

一个现实问题是,口播广告的出现,是因为唱吧的红人无法从唱吧平台获得收益。虽然唱吧开通了会员与赠送礼品,这些都需要用户付费使用,但赠送的礼品并不能像“秀场主播”那样可以实现与平台方分成。

YY娱乐的秀场模式,是主播表演,用户为其赠送礼物,主播再与平台方进行分成。陈华不希望如此,担心这样会损害唱吧的调性。

早期唱吧股东、梅花天使创投合伙人吴世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唱吧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陈华并不愿透露太多融资的事情,他觉得“没意义,品牌知名度是不需要喊出来的”。

而对于盈利方式,陈华坦承一直在尝试。无论是会员、虚拟道具还是游戏,都还没有完全摸索出来,他相信,移动互联网的生存方式虽有不同,但是盈利点会比较类似。陈华透露,唱吧未来可能会签约歌手。

“只能踏踏实实做事情了,反正现在还亏钱。”陈华说。

陈华最迫切的事情是把唱歌这块蛋糕变成自己的蛋糕,“用户想唱歌了,第一想到的就是唱吧。”现阶段,行业绝对第一比盈利还要重要,陈华相信,行业绝对第一会产生很多“额外的好处”。

本刊记者在另一款K歌应用里发现了陈华的名字,他也在关注类似产品,对于对手,陈华的态度是“只有把它们打死”。

猜你喜欢

超级女陈华唱歌
陈华莎、杨艳作品
厅级“村官”愧疚成河:母亲啊来生再伴您身旁
陈华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唱歌猪
想唱就唱
想唱就唱
不会唱歌的蝉
“超级女声”北京拉票
超级女富豪快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