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乡村情结

2015-04-13尚柏仁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农村

尚柏仁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很早就喜欢上写东西,但真正拿起笔静下心来围绕“三农”问题做学问、搞调研,还是在我十几年前到交通部门工作以后。

在我的笔下,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反映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这源于我对农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故乡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已经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我的心里,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我忘不了参加工作多年来结识的农民朋友,忘不了生我养我始终给我灵感的小山村。

在喧嚣的都市生活让我烦躁不安时,就回到故乡,回到农村,行走在豫西大地这片热土上,才感到踏实,接地气,这里才是我安放心灵的场所。洗尽铅华,祛尽浮躁,全身心地感受来自大地的气息。乡村的一缕风,一朵云,一滴露,都蕴含着我浓浓的情和深深爱。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独乡情理不清、剪不断。

正是豫西大地上这些热爱土地、视土地为生命的乡亲,给我的灵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他们朴实勤劳,坚韧博爱,在亘古不变的传统耕作方式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任何描述都是无力的。

我的脑海里时常闪现这样一些画面:皮肤黝黑的农夫,佝偻着腰,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开始耕作,步履蹒跚在空旷的大地上;刚刚翻过的黑油油的土地上,留下一行沉重的脚印。当扁担压得肩膀生痛,当收割累得腰酸背疼,当劳作的双手磨出血泡时,还有谁能陶醉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脱离尘俗的悠闲?

在广袤而干瘦的土地上,农民们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他们辛苦地耕种,用那份执著与沉重支撑着城市膨胀的浮华与欲望。农村里有人类生命的图腾,简陋却更具内涵和质感,原始却自然真实,贫瘠却纯粹安谧,所有这些都承载和创造着东方农业文明史。

如今,现代的工业文明正在更新着农耕文明,撕裂着传统思想的栅栏,改变着田园牧歌式的传统生活方式。当你走进中国的一个偏远乡村,呈现在你面前的往往是这样的场景:人烟渐稀的村庄,留守老人及妇孺,正反复忍受着太久太长的离别和眼巴巴的守望。诚然,没有哪一个阳春不是从冬天启程,也少有哪一种收获可以回避耕耘与汗水。伴随着乡土中国前行的脚步,数以千万农村家庭不得不经历着天伦之缺和亲情之疏。广袤田野上那一座座“空心村落”的孤寂,每每叩颤心弦。

乡村和农人有着一样的秉性,他们总是以千百年不变的坚韧、隐忍、宽厚来默默承迎一路飞奔的时代所赋予的一切,即便其中有着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假期结束,“小候鸟”返乡时的落寞眼神;“牛郞织女”漫漫长夜里的隔空相望;白发爹娘千里之外的思念牵挂……我常常在想,要用怎样的方式去尊重和理解留守或离开村庄的农人,并帮助他们实现融入新生活的渴望?

于是,闲暇之日,我乐此不疲,跋山涉水,到田间地头,到农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和农民促膝谈心拉家常,倾听他们吐露心声和诉求,更加真切地了解感受他们劳动和生活上的苦乐酸甜。和乡村干部一起探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农村现状问题。十多年来,我的足迹踏遍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这方热土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拍摄了数万张照片,思考了农村的现状和未来,留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并把它们集结成书,取名为《乡村行走》。

一个人的追求爱好不同,他的人生价值也就不同。我的追求,就是甘愿把业余时间都用到这枯燥无味的“三农”调研上。写“三农”文章辛苦不易,要下乡,到基层,到群众中去,要和泥土打交道。农民的苦,农民的难,那么真实地摆在我面前,关注他们,能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繁荣,和农民的生存现实去呼吁,便是我人生价值所在。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这一坚守,居然持续了将近20年。直到今天,我仍在力所能及地思考着、写作着,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