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文滋养
2015-04-13刘国伟
“人文滋养,个性成长”是成都七中多年来办学特色的浓缩和提炼,也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它的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也是成都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特色写照。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幽美、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环境,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创供最适宜的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实施
1.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学校文化是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接受人文滋养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土壤氛围。学校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种。精神文化在于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机制、优秀的教育传统、做人做事的价值追求、教书育人的方式和风格等等,这是对师生最根本的文化浸润和滋养;物质文化即学校文化的物质化表现和展示。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注重110年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同时又结合时代的进步予以发展和创新。有特色的如古朴厚重的校园环境,常年坚持播放世界名曲,每周各班开设体育课三节,举办各类人文、科技讲座等。
2.搭建学生活动成长平台,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搭建适合学生活动成长平台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文明文化,得到人文滋养。学校的理念是,学生有多大能耐,学校就努力为他们搭建多大的平台,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发挥潜能,追求卓越,获得成功。因此,学校开设了大量校本课程,支持学生开展多种社团活动。同时,还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选择,去担当,去参与,去磨练,感悟人生,了解社会,辨别真善美,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每年举办的学生艺术节,组织语文和英语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去展示,去发现自我,去创造。学校还对学有追求、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学科奥赛培训和参加竞赛专题指导等。为有效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督促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有课题,进行任务型研究,还鼓励语文和英语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创新作文大赛。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多姿多彩,既是文化是积累,也是个性成长的有力促进。活动是载体,平台即舞台、即机会。多平台的搭建和多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生的选择发展和发挥其独特的个性才能创造了许多机会,学生个性发展即可以得以真实促进。
3.加强和优化课程建设,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课程机会,尽可能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学校主张并坚持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较早在高中阶段大胆变革学校课程结构,适当压缩必修课,实行必修、选修相结合,着力加强课外教育活动,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并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开设大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校本课程,并坚持利用每年一届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深入开展对选修课和活动课的研究。如今,学校进一步调整了课程结构,完善了课程内容,强化了课程管理,进一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宜适度的人文熏陶,注重学生个体潜能发挥,促进学生个体成长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当然是学生人文积累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学科课堂教学中,适宜适度地渗透德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早已成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共识。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与学的具体行为,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发现人的真善美,引导学生践行人类文明的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品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采取的策略和范式是“和谐”教育。和谐本身就是人文的重要内容。和谐教育的内涵是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用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又有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和鼓励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学术的研讨气氛,强化讲究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树立不拘一格、不耻下问的教学风气,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归因归谬,不唯书,不唯上,以理服人,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效学习,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这既是人文滋养,又是学生个性成长。我们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开展分层推进,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互帮互学。
5.人文滋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从功能上讲是培养学生、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德育为先,做人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学校一贯坚持思想引领、鼓励创新、实战培养,支持激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的正向引导,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学校、家庭、社区加强合作,协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和提升;以学生活动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学生活动中进行素质教育。
6.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是学生个性成长的增长点
众所周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学校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工作,鼓励学生拔尖和创新。在学校两个校区培植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沃土,同时又采取集中选择“基础+重点”“全面+重点”的策略,建立一个支点,以突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
从2012年起,学校以“创新实验班”为支点,更为有效地探索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新校区采用创新实验班建制班,林荫校区则不单独编制班级,采用走课集中制,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训练营的方式。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实验班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课程内容上,主要开设以拓宽和加深学科知识、理论、发展前沿为内容的学科技术特选课程,为学生打下宽实而深厚的基础,包括:(1)过渡性课程──旨在为学生弥补部分必需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可以顺利开展所选课题的研究;(2)基础素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渐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3)考察实践课程──由我校与高校实验室联合开发,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基地(或其他科研基地)集中进行考察和动手操作,作为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补充;(4)观察与思维课程——让学生掌握观察与思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研究和实践。(5)专业拓展课程──旨在深化与拓展已有学科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从更深、更广的维度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拔尖人才基础培养,师生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然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先人才,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人才,就应当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主要采用“导师制”,即由一到两名教师负责一个项目,若干个学生,全程服务学生的成长。拔尖创新人才训练营(实验班)任课教师由学校统一聘任,实行专项管理和特殊政策,我们还大量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作为试验班的兼职教师。同时,学校还积极整合省内外优质资源,努力探索中学、高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机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教育是多重元素综合的结果。教育只有融入了学校的各项常规,契入了学校的文化内核,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落稳落实,从而达到入心入髓的实在效果。教育实践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有一大特色。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
在各个时期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中,学校都鲜明地提出或体现了“文明”“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元素和价值内涵。在现阶段的办学理念中,注重人文滋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校始终坚定立足做人教育。人文滋养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前提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文滋养的最重要方面。学校强调学生要明确“两个目标”,树立“两个责任”。“两个目标”是指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目标和未来人生长远发展目标,“两个责任”是指学生的个人成才责任和为社会、民族、国家发展肩负的责任。正确树立自身发展的“两个目标”,肩负起“两个责任”,是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才的必要保证。“两个目标”“两个责任”的实质与主流价值观与建校110周年的实践高度契合。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
优秀的文化是学校的内涵本质,优良的传统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学校围绕“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育人原则和价值取向,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升华,都极力体现“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相关要求。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到学校“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特色校园文化中。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积淀深厚、大气和谐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用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滋养这些未来的卓越人才;同时施以创造多种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升华、潜能得以发现、展示和提升,让学生得到最适宜的成长。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德育。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养成,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目标的过程实现,遵循“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为主线”的德育框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学校注重对师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培养,尤其社高度注重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落实的各项德育活动、课堂以及学生活动中。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
学校高度重视干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清正廉洁、敬业奉献、团结友善的和谐氛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常抓不懈。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各项工作,加大校园法制教育,积极推动法制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结合班会课、教职工大会等,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法制安全讲座,让师生知法、懂法、守法。重视各项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来保障学校的科学、公平、民主、规范、高效运行。建立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评优评先民主推荐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保障学校各项管理民主公正、公开透明。
有着光辉历史的百年老校将继续行走在科学健康的育人之路上,注重人文滋养,促进个性成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和方向。
【刘国伟,四川省成都七中校长】
责任编辑/齐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