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优化促生命成长
2015-04-13刘烨
刘烨
:现在很多人对德育工作不满意。您做过老师,当过校长,现在又是负责株洲全市德育工作的副局长,了解学生,了解老师,您认为当前德育工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李建国:当前德育工作的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德育工作在一些人那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老师仅是把德育工作当成管理学生的事儿,而没有从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其次是实践问题。德育方式简单,德育内容空洞,德育评价单一,是主要问题。这些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德育生态还不尽如人意。
人是生态之子,有什么样的生态,就有什么样的人。当然,这里我说的“生态”,既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也包括精神生态。所以,抓德育工作,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态,这是基础。这就像建楼,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又快、又好地建高楼大厦。优化了德育生态,德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在您看来,如何才算是良好的德育生态?
李建国:家庭、学校、社会,每一个阵地都传播正能量,促使生命向上,这样的生态就是良好的德育生态。对学校来说,就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做德育工作,都高兴做德育工作,并且能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您好像特别喜欢“生命”一词。
李建国:是的。在我看来,德育就是润泽生命;优化德育生态,就是要在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自主性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成长。
:“学生更好地成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基本素质达标基础上发展特长,您是如何理解的?
李建国:这些理解都有道理。我们曾经提出“快乐德育”,就是想丢掉乏味的说教,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成长。最近,我们提出了“快乐德育”的升级版——“生态德育”。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时空关系中,生态德育就是想让学生在快乐基础上,恰当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在关联性中成长。如果说“快乐德育”的关键词是“快乐”,那么“生态德育”的关键词就是“和谐”。在我看来,“学生更好地成长”,就是学生和谐发展。学生和谐发展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更看重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身心健康;第二,人格健全;第三,具备一定道德修养;第四,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这些都是生命出彩的基础。
我们的很多工作,也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开展的。比如,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我们出台了《株洲市阳光体育运动五年发展规划》《株洲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三年行动计划》,跳出体育课“跑一跑”“测一测”模式,使学生体育锻炼成为一种常态。我们规定是很严格的,把体育工作与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挂钩,把学生体育成绩与升学挂钩。又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我们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基地,既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全市心育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基地。我们还创建了100所心理咨询室和100所心育基地校。心育师资队伍是个大问题。我们建设了3个团队:心育研究团队、心育讲师团队、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心理课程的开发,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优化德育生态,学校是重要一环。如何推进学校建设呢?
李建国:学校如何具体落实,如何出彩,重在学校的创新性实践。我们在全市中小学校没有强制推行统一的教育模式,就是希望不束缚各学校,让各学校放开手脚,自由、主动发展,发展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多样化发展。百花齐放,园子自然香。我们教育局做的工作,就是提要求、出政策、做服务、搞督查和评价。
优化学校德育生态,是个整体性工作,从宏观到微观,都要考虑。
我们启动学校发展模式改革,以办特色学校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书香校园、传统文化传承等七类特色学校。“一校一品”正成为学校的自觉追求。
课堂是德育主阵地。我们通过市级、县级、学校三级联动推进课改,优化课堂。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为了让课改深入推进,我们建立课改基地,建立课改典型人物和典型学校引领机制,进行了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探索。各学校的热情出来了,纷纷开发校本特色课程。2014年,我们开展了“德育百优课程”评选活动,一共评选出100门优秀课程。
活动是德育开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参加活动,最主要的是时间问题。我们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在校外,除了在各县(区)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我们还创建了株洲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引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我们提倡给学生创造更多活动机会。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对小学生,少考点分数没什么,最主要是在玩中成长。我们的株洲二中,光是学生社团就有24个,学生想发展哪方面的兴趣、特长,都有相应的活动。活动多了,德育就活了。
:优化学校德育生态,教师专业化建设恐怕是关键因素。
李建国:是的,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热爱教育、技能精湛的教师,学校德育就没法落地。我们启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计划,包括“四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教研员)工作室建设、学科基地建设、“马安健教育奖”评选、“百优十佳”教师评选、“名师集结营”网络平台、青年教育英才成长计划、教育特派员工程。我们就是要给每个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只有每个教师都成长了,以教师成长推动学生成长,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
:优化德育生态,根据您的经验,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建国:我觉得第一点,要有整体观。德育生态是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成长不只是学校的事儿,学校教育作用是有限的。学生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如果只重视学校力量,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力量,德育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我们常说“5+2=0”,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重要的是建立协同机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生育孩子,现在看,生是生了,但很多育不合格:没有正确的育人理念,缺少恰当的育人方法。怎么办?我们成立了株洲市家长学校总校,组织市内外专家到各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还开设了家庭教育微信群,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各个学校的“家长学校”,积极推进“三服务”,即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目前我们已有“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2所,“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62所。我们的一些学校还积极借力家长。天元区一些学校“汤圆妈妈俱乐部”,探索家校共育机制,引导家长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开展亲子阅读啊,协助老师办报啊,促进了家校沟通,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果。
孩子成长中,社会的力量也不可或缺。我们也在探索让社会和学校合力育人的途径。比如,如何让孩子安全成长、守法生活?我们走的是校警共建道路,就是学校和派出所签共建协议,资源共享,共同育人。公安民警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深入学校,上安全、法治课,为孩子成长撑起“保护伞”。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往一起使,德育生态才会好,德育才有力量。
第二点,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改变德育单纯说教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德育,变“要我德育”为“我要德育”。一定要多设计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德育课。学生有了兴趣,生命就有了向上的动力。
第三点,要从实际出发。优化德育生态一定要扎根本土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城区共有小学生7.1万多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3.2万多人,有的学校80%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程度比较低,有些就是小学文化;二是工作比较忙,天还没亮就出发,晚上要很晚才回家。这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时间管孩子,学生放学要么上培训班,要么在家宅着;二是受家长影响,学生习惯不好,缺少应有的文明气儿。这与我们要建设的文明城市是相悖的。针对于此,我们推出了两项举措:一是建设社区少年宫。社区少年宫有义工服务,有特色课程,有文体活动,学生放学后或者周六日都可以去,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目前我们已经建成80所社区少年宫。二是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重点是践行仪态之礼、餐饮之礼、出行之礼、交往之礼、学习之礼、观览之礼以及启蒙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注意前后衔接。这两个措施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再比如,我们株洲是红色革命老区,我们就弘扬红色文化。攸县皮影、炎陵瑶舞、醴陵鬼歌等也是我们根据地域特征开发的课程。
第四点,要尊重规律。优化德育生态需要按规律办事。比如,我们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对不同发展程度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新教师从上好一堂课开始,进行微格训练,教他如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对于中等程度的教师,通过专家引领与案例研修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专业素养;对于优秀教师,给他们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既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又带动中等程度教师的发展。这就是按照教师成长规律办事。
:优化德育生态,为的是学生生命成长。学生生命成长,方向至关重要。评价左右着方向。
李建国:如果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那么学生就成了做题工具,生命黯淡无光。只有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才能让生命在正确道路上成长,才能让生命焕发光彩。从2004年起,我们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取消纯分数评价,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等表现按等级计入档案,主要考查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方面,结果作为小学生、初中生升学、评优的依据。我们的目的,就是推进学生全面成长。
责任编辑/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