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创“浊毒学说”,阻断萎缩性胃炎

2015-04-13杨扬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浊毒肝胆萎缩性

杨扬

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极为关注一大治疗难题,被称为癌前期病变。河北省中医院是国内开展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最早的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胃肠病研究所所长李佃贵是国内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权威专家,具有40多年临床经验,不仅对这一顽疾具有独特的治疗思想和方法,在脾胃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另辟蹊径,首创“浊毒学说”

在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李佃贵治病从本出发,在继承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他介绍说,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胃内各种腺体逐渐萎缩,以至消失,并伴有炎症侵入,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量减少,使胃的消化功能严重减弱甚至消失。病人常出现胃痛、胃胀、胃痞、胃满、纳呆、嗳气、烧心、便汤、消瘦,有的还会出现神经性病症:如抑郁、失眠等症状,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一些病人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病情进一步迁延难愈。

中医把癌症归结为毒邪所致,一般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李佃贵从中得到启发,针对萎缩性胃炎具有迁延日久,且涉及到人体的多脏腑、多组织的机能以及患者的复杂的心理变化等特点,提出了“四步调胃”法,即疏肝和胃、活血祛淤、化浊解毒、健脾和胃,并提出了“化浊解毒法”,首创了浊毒理论,防止萎缩性胃炎癌变,消除肠化增生,截断癌变的渠道。在使用这些治疗方法时,摒弃了目前医疗体系“只见病,不见人”的现象,从“治病”向“治病人”转变,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临床实践证明,“浊毒学说”的建立不仅为千万癌变患者重新打开了生命之门,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西方医学界关于“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我国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目前,李佃贵已经临床治疗患者10万人以上,其治愈率、有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李佃贵所在的河北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以及脾胃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使该医院成为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研基地。同时,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他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中对中药绞股蓝临床应用部分的研究,在绞股蓝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他凝聚多年的心血和精力参与编写的《中药胶股蓝的临床应用研究》,为开发和推广应用胶股蓝这一名贵中药,提供了大量科学严格的数据,此项科学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追求卓越从不因面临的困难而停缓追求的脚步,创造辉煌从不因今日的成绩而羁绊发展的跨越。40年勤勤恳恳的耕耘,40年的不畏艰辛的探索。李佃贵教授以他精益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崇高的敬业精神使中华医学再一次站到了医学的前端,“浊毒学说”作为我们祖国医学的瑰宝,必将为广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播种生命的福音。

创新疗法,攻克阻断胃癌前病变和肝胆疾病

除了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而负盛名外,李佃贵教授治疗肝纤维化也是胸有成竹,他说,肝纤维化一般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肝纤维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后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而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肝病治疗上,他根据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总结了肝脏“最喜条达、最恶抑郁;最喜疏降、最恶上亢;最喜柔润、最恶燥热;最喜涵养、最恶湿困”的基本“脾气”,然后再辨证施治,大大拓展了临床用药思路,以其独创的“三步疗法”为基础,拟定了治疗肝病的十多种方剂,研制成功复肝丹、珍黄丹、利胆化石丹等系列中成药制剂,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胆石症等多种肝病方面疗效显著。

为了让更多的肝胆患者受益,李佃贵倾注3年心血编著的42万字的《实用中医肝胆病学》,总结了他20多年来对肝胆病研究方面的独家见解,形成了新理论、新观点、新经验,突破了传统中医理论对肝胆病的认识,在国内外医学界首次将因肝胆经脉引起的眼病、耳病、腹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19种疾病列入肝胆病的范畴,不但充实了《中医肝胆病学》的内容,还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李佃贵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推荐现代医学新模式发展。他常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最高境界,中医的基础就是哲学,中医和哲学一样都是综合的、整体的、辩证的判断问题。治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判断标准应看病人的生活质量,看病人的寿命。中医理论之精妙,在于体悟之细微;应用之效验,则全在“专注”二字。

著书立说,为人师表

本着推进科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传播专业知识的初衷,李佃贵教授先后编撰了《中医浊毒论》、《实用中医肝胆学》、《名贵中药绞股蓝的临床应用研究》、《当代临床医学与实践》、《现代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等31部医学专著,主编了《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10余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有价值的文章。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属《中医浊毒论》一书,《中医浊毒论》是李佃贵教授在总结自己40年来对肝胆病研究与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8年时间倾注心血完成的。该著作系统、深刻地阐述了浊毒的概念、范畴、渊源、发展,以及临床常见因浊毒诱发疾病的种类、发病机理、诊断方法、理化检查、辨证施治以及预防和调护等,突破传统中医理论对中医内科的界定,提出了诸多新理论、新观点,充实了中医学的内容,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

除了医生的身份,李佃贵还是一位教授,站在三尺讲台,他一向治学严谨,训导有方,要求学生医技医德并重,注重通过临床实践和启发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换位思考,常怀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患者。

多年来,李佃贵教授先后培养出10名中医高徒、20名博士研究生、70名硕士研究生和大批本专科毕业生。先后主持过20余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并先后荣获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李教授身兼多种全国、省级多个学术团体主任委员,以及6个国家、省级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务。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青年优秀科技标兵”、“河北省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李佃贵教授,还在继续着自己的医学梦,他拒绝了很多私人医院的高薪聘请,一心坚持带领徒弟们潜心研究脾胃病,力求将浊毒理论进一步完善,为祖国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浊毒肝胆萎缩性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饮水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浊毒病机理论探微
ⅢA型前列腺炎浊毒内蕴证采用解毒通淋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