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之道,心有所止

2015-04-13陈崇松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汲汲于无极限心系

陈崇松

大学如门,高中漫漫求索之路,苦也乐也,在此终结;四载笃笃,大学之道,明也暗也,从此启程。大学,是终点,更是走向新世界的起点。儒家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无止境,而唯有定心静气,将过往归零,人方能潜下心,向着既定的目标进发,不断完善自我。

一路走来,我们穷经皓首,只为心底的大学梦。尚未成年的我们,即将跨入大学的门槛,何去何从,着实令人迷惘。常有人这样认为,寒窗十二年,大学便能轻松度过。毕业后拿张文凭,即可工作,向社会讨要生活。

确实如此吗?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的通明灯火就是强有力的反驳!高材生们随地而眠,并非出于洒脱,只因其执着于学术,深明一心一意的重要。

大学,仅是一扇门,门后,还有需要我们奋斗一生的路。面对纷繁世界,所悟心乱者止步不前,而心无旁骛者能排除杂念,轻装上路,由大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故而,专注塑造成功。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推之于人,同样适用。人的时间与精力总归是有限的,集中精力,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事业,方能有所建树。正因为左思构思十年,苦心推敲,《三都赋》才得流传于文史,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后,居里夫人仍不改初衷,专注于科学研究,甚至将奖牌当作孩子的玩具,最终拥有了更多成就。故需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潜心于己志,必能有所收获。

然而,反观当下,人们却心浮气躁。不少大学生学术未成,而汲汲于副业;许多新生网络写手既要编写小说,又想评论作诗,终归两头落空,难出精品。此类现状令有识之士颇为忧虑。

专注求学既然如此重要,可为何执着的人并不多见?究其因,是无处不在的诱惑使然。它们就像攀附树干的藤蔓,缠绕于人成长的过程中,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正之人往往推错“门”,以至于受其牵绊而止步不前。

所以,当我们推开大学之门,走向新世界时,需要审视内心,是否携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否适合自身?诚如明代大师王守仁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设定专一而合理的目标,便能拥有强大的动力,并以此为鞭策,心无旁骛地上路。

大学如门,而求索的路却长达一生。学无止境,故求知无极限。求知无极限,便需要一心一意,以求收获的最大化。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大学的路上交集。只要心系一份专注,脚印或浅或深,路上都留下自我的“风景”。笃定凌云之志,莫教冰鉴负初心!

(指导老师:石修银)

东东点击

文以气为主

本文实为一篇大气之作。内容与情感相互统一,语言表达汪洋肆恣,读来会觉得有一股文气在字里行间回旋。文章选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情、事、理交融,就“怎样才能至善”发表自己的看法——专注塑造成功。接着,引经据典,有荀子的名言,有洛阳纸贵的典故,有居里夫人的事例,说明“潜心于己志,必能有所收获”这一分论点。然而,反观当下,人心浮躁,汲汲于名利,又怎能专注求学呢?这就需要时常“审视内心”,向着定下的专一而合理的目标迈进。

文章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最后一句“莫教冰鉴负初心”让人警醒,要心系一份专注,定会收获风景。此外,文章中还有几处很有名言味道的语句,显示出作者的勤学善思。比如:“大学,仅是一扇门,门后,还有需要我们奋斗一生的路。”这句就透露出一种对待大学的豁达的态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汲汲于无极限心系
创意无极限
心系社区心怀大爱履职奉献
锻炼
童心向党 心系祖国
寒梅(新韵)
《万众一心/心系武汉、心系湖北、心系中国》系列
守心
君子之争淡如水
小石头
猜想无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