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词修饰动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2015-04-13李铁范
李铁范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一、引 言
依据语法功能标准,方式词是只能修饰动词充当状语的一类词,它与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等词类有较大的不同,据此,我们筛选得到了一个703个方式词词表。①方式词的数量具体见2015年李铁范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方式词的功能与认知研究》文末附录一《方式词词表》。方式词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具有半开放性,我们归纳的703个方式词只是个相对数量。方式词数量较大,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特点,加强纵深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方法论角度看,通过其内部语义分类,开展分类研究是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方式词内部语义特征分类。
二、“方式词+(地)+动词”高层语义关系类型
关于方式词内部语义分类,学界张谊生(1995,2000)[1]、张亚军(2002)[2]、史金生(2003)[3]、赖先刚(2005)[4]、李铁范(2005)[5]、杨一飞(2007)[6]、刘琉(2011)[7]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各位研究者的分类差异较大。由于理论运用不同,采用标准不一致,语料范围大小不同,在方式词语义分类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方式词数量较大,涉及面广,加上语义具有相对性,因此,对方式词作出一个整齐划一的分类相当困难。但从另一方面说,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只要能从总体宏观上讲清事实、说明道理、认清特点,这样的分类就是符合要求的。方式词的语义是相对于动词而言的,因此,可以把“方式词+(地)+动词”看作一个构式,也就是说,离开动词,无所谓方式词的语义,语义关系是相对于构式而言的,“方式词+(地)+动词”显现出来的语义是高层语义。
(一)“方式词+(地)+动词”高层语义关系表方式
“方式词+(地)+动词”构式最主要的语义类型是表方式。这是方式词与动词间一种主要的句法语义关系,它是我们人类在人际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方式、人际处理方式、具体动作行为方式。可以用“以/用……方式/方法/手段”这一表述框架表示。这一类别的方式词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类:
1.凭借/时机类
此类方式词显现的语义是动作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凭借的时机、依据、坚持的条件标准,具有[+凭借][+时机]语义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词:
如期 如数 如实 照例 照直 凭空
依法 乘便 趁机 趁便 趁势 依约
仗势 秉公 循例 引咎 被迫 应运
顺理 依法 按时 按期 按理 按例
从速 从实 乘时 乘隙 乘便 乘虚
从快 从缓 从简 从新 从头(当场)
当众(当头)当机 当面 当庭 就地
当面 即席 就便 就近 就势 就中
就地 实地 临阵 临场 劈脸 劈面
劈手 从重 从轻 从长 劈头 劈胸
乘机 乘势 趁手 趁早 借故 伺机
相机 寻机 借机 据实 定期 择期
定时 从严 从宽
2.协同/躬亲类
此类方式词显现的语义是施事在进行动作行为时的协同方式、交互方式、躬亲方式,是人际、社会活动中处理方式的表现。主要有如下一些词:
一齐(一起)一同 一并 一块 一
道(一块儿)互相 共同 交互 相
互 竞相 互 相 共 (分别)分批
分期 分头 各自 亲自 亲笔 亲耳
亲口 亲身+①文中上标“+”表示这个词是方式词和区别词兼类,下文相同。亲眼 亲 独自 自行
自动 自发 私自 私下 擅自 径
自 枉自 独个 (自)(独)
3.频率/顺序类
此类方式词显现的语义关系是动作行为的频率和顺序。具有[+时频][+顺序]语义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词:
(1)表示[+时频]语义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结构中方式词凸显[+时频]的语义,主要说明动作行为状态重复出现的频率、次数,以及动作行为状态所持续的时间长短。它包含着[时点][时段]和[频率]的语义。主要有以下方式词:
逐年逐日逐月屡次屡屡屡一再
巡回 反复(来回)一贯 连日 连夜
长期+短期+定期+定时 连续 接连
陆续 不断 临时+永久+当时+当年+
连年+历年+历次+直重 重新 连连
反复 终日 终年 彻夜
(2)表示[+顺序]语义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结构中方式词凸显[+顺序]的语义特征,说明动作行为的顺序、次序等。主要有:
挨家 挨个 轮番 依次 循序 仍然
仍旧 依然 依旧 逐一 逐年 逐日
逐月 照常(照样)照旧 逐个 逐步
逐级 相继 轮流 交叉 交替 次第
挨次 顺次 花插着<口>花搭着<口>
逐条 逐渐 逐件 逐次
4.刻意/随意类
此类方式词显现的语义关系是动作行为的方式。具有[+刻意][+随意]语义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词:
随手 随身+信口 信手 刻意(特)
(特别)特意 特地 特为(顺手)
(顺嘴)顺便 顺势(顺口)顺带 随口
信步 即兴(捎带)顺脚 捎带脚儿<方>
(顺道)(顺路)(随笔)随机 随脚 就
近 就势 就手
5.时空量度类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结构中方式词凸显[+量度]语义特征。通过方式词说明动作行为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量度。
(1)语义关系表示[+数量]
此类方式词+(地)+动词”结构凸显[数量]语义特征。它们从长度、规模、幅度等数量范畴对动作行为进行说明,其表达的语义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果。这一类方式词有:
大幅 少量+大量+大批+成批+成倍+
加倍+长期+短期+定期+远程 高空
低空 全票 全线(直线)高价+低价+
等价+特价+廉价+短程 长途 短途
远道 批量 超额 一贯+足额 多方
单方 漫天 超负荷 满负荷 大批量
大面积 大规模 单方面+多渠道
多层次 单方面+多方面+多角度
多方位 多侧面 多方面+多视角
满负荷 小范围 小幅度 小批量
远距离 超远程 超高速 长时间
大范围 大幅度
(2)语义关系表示[+速度]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结构中方式词凸显[+速度]语义特征。这一类方式词有:
快速+飞速 低速 高速+慢速 加速
减速 超速+超高速 急速 全速+
火速
(3)语义关系表示[+范围]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结构中方式词凸显[+范围]语义特征,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这类方式词有:
全部+局部+悉数 全部+全数 全盘
通盘 成片+全局+整体
6.动作方式类
此类结构凸显动作行为基本方式,这一语义特征的方式词有:
明文 明令 明码 漫天(公开)直接+
间接+无偿 相对+绝对+硬性+正式+
放任 抢先 着重 横向 纵向 百般
零星 配套 破格 在职 酌情 凭空
免费 微服 轻装 公费 自费 口头+
书面+异地 额外+畸形+超期+超前
定时 率先 迎风 强行 人为+严正
扬长(暗中)星夜 辩证+共同+非法+
真正+径直 竭诚 夹道 凌空 领衔
聚众 应邀 应声 简要 扼要 席地
提早 抢先(提前)超前 拂袖 径直
全身心 全方位 非正常 非正规
超常规 创造性+非正式+(白)干
乱混穷暴狂妄连猛
(二)“方式词+(地)+动词”高层语义关系表状态
“方式词+(地)+动词”构式所凸显出的另一语义类型是表状态。状态,是“方式词+(地)+动词”构式所显现出的高层语义。此类结构具有[+状态]语义特征,主要是用来说明被修饰动词所代表的动作的状态、状况,表示与相关行为有关的时、地、数、序以及呈现的状态。可以用在“在……状态/情况下”格式中。
1.动作声貌类
此类结构的方式词大多表示发出动作行为时身体器官的状态。这些词中的前一个语素是大小、高低、长短等具有量度变化特征的形容词性语素,这些词的状态性特征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形容词性语素体现出来的。具有此特征的方式词有:
昂首 拔脚 拔腿 并排 并力 侧身
侧耳 抽空 垂手 促膝 定睛 扼腕
放胆 放步 高声 低声 凝神 洗耳
成心 齐心 厉声 朗声 同声 大声
尖声 轻声 好言 直言 巧言 婉言
严词 大胆 疾步 徐步 携手(白手)
拱手 束手 阔步 大步 平步 扶病
俯首 拂袖 拱手 缓步 即席 加速
缄口 阔步 联袂 联名 联手 轮流
落荒 轮班 裹足 扼腕 俯首 临阵
凌空 冒名 埋头 蹑足 扭臂 凝目
怒目 凝神 凭栏 凭险 破格 破门
屈膝 屈指 屈驾 曲臂 倾心 潜心
攘臂 撒腿 束手 健步 快步 徒步
稳步 肆力 舍命 舍身 挺身 同步
偷空 托病 托故 微服 席地 携手
信步 蓄意 巡回 循序 循循 循例
向隅 引颈 仰天 辗转 振臂 转臂
酌情 齐声 悄声 柔声 曼声 纵目
纵身 齐头 交口 缄口 空口 拦腰
并肩 迎面 迎头 当头 赤膊 并排
联手 劈脸 劈头 拔脚 翘首 促膝
屈膝 屏息 正眼 冷眼 另眼 偷眼
侧目 闭目 凝目 屏息 寸步 正步
同步 纵步 屈指 挺身 贴身
2.比况比喻类
此类结构的方式词是用比喻或者夸张的方式来比况并突出相关行为的形象,表现动作行为的状态。这类方式词可以用“像+N状(一样地/似的)+V”的形式来表述,用以作为比喻的对象。这类方式词有:
蜂拥 龟缩 鱼贯 鱼跃 粉墨 一口
气 (一阵风) 一窝蜂 一溜烟 一
溜风 一股劲儿 一连气儿 (粗线
条)大踏步
3.变化结果类
此类结构的方式词凸显的是动作行为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结果。这类方式词有:
一一 白白 历历 高价 仍然 仍旧
依然 依旧 照常(照样)照旧
(三)“方式词+(地)+动词”高层语义关系表情态
关于“情态”,语言学界有不同的定义。比如,Lyons(1977:452,787-849)从三个角度下定义:第一,情态是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写的情景的观点或态度。第二,情态是句中的命题以外的成分或修饰成分。第三,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或句中的那些主观性特征。Quirk等(1985:219)把情态定义为一个句子语义的限制成分,它反映了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的判断。Palmer(1986:16)认为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与观点在语法上的表现。[8]从学界认识看,情态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表现。它在语法中具有重要地位。
“方式词+(地)+动词”构式所凸显出的另一语义类型是表情态。主要描述人物或事物的情态。情态,也是“方式词+(地)+动词”构式所显现出的高层语义。此类结构具有[+情态]语义特征,主要是用来突出人或事物的情貌。属于这一类别的方式词有以下几类:
1.情貌样态类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构式凸显[+情态]语义特征,通过方式词对动作行为主体在动作行为时的情态、样貌进行描摹。具有此特征的的方式词有:
贸然 默然 油然 揣揣 沾沾 历历
慨然 毅然 安然 傲然 蔚然 昭然
豁然 焕然 徐徐 谆谆 翩翩 黯然
淡然 断然 悄然 蓦然 猛然 草草
团团 苦苦 怆然 依依 缓缓 徐徐
泛泛 潸然 喟然 岿然 哑然 怅然
荡然 迥然 戛然 幡然 暗暗 早早
悄悄 偷偷 斤斤 碌碌 岌岌 默默
微微 蠢蠢 纷纷 细细 白白 好好
慢慢 渐渐 巴巴儿地<方>(活生生)
凄然 悠然 嫣然 昂然 姗姗 源源
冉冉 亭亭 颓然 轰然 飘然 巍然
迥然 愤然 悍然 欣然 循循 侃侃
津津 喋喋
2.意欲情态类
这类“方式词+(地)+动词”构式凸显[+意志]语义特征,通过方式词对动作行为发出者的意愿、态度进行描写。体现了动作发出者强烈的主观意志。具有此特征的方式词有:
奋力 通力 鼎力 锐意 蓄意 由衷
存心 决意 有意 无意 执意 人为
无故 无端 纵情 任情 酌量 怒目
(拼命)恣意 肆意 任意 尽量 竭力
(全力)大力 极力 热切 奋勇 尽力
酌情 尽情 忘情 草草 泛泛(专)胡
赶紧 赶快 赶忙 急忙 急剧 故意
成心 一心 满心 不屑 誓死 竭诚
三、结语与余论
我们可以把“方式词+(地)+动词”看作一个构式,“方式词+(地)+动词”显现出来的语义是高层语义。在方式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的结构中,方式词的高层语义关系具有相对性,它是相对于修饰的动词而言的,离开了动词结构,无所谓高层意义特征。基于此,我们对“方式词+(地)+动词”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方式词+(地)+动词”最基本的语义关系有[+方式][+状态][+情态]三种类型,在它们的各自类别内又有不同的小类,[+方式]语义类别包括:凭借/时机类、协同/躬亲类、频率/顺序类、刻意/随意类、时空量度类、动作方式类;[+状态]语义类别包括:动作声貌类、比况比喻类、变化结果类;[+情态]语义类别包括:情貌样态类、意欲情态类。由此初步勾勒出方式词的语义特征分类体系,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地认识方式词的基本特征奠定了基础。方式词的语义特征分类体系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语义标准相对模糊,因此根据“语义”归纳出的语义特征类型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方式词会出现跨类的问题。例如:
(1)当这五位日本小姐锦绣妆扮、粉·墨·登台时,那稳重的台风,端庄的气度,使你真以为是技湛艺精的中国昆旦,而非飘洋过海的樱花粉黛。([方式]/[状态]?)
(2)这两件事,有相似的开始,歹徒十分猖獗,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劫,肆无忌惮。([情态]/[方式]?)
(3)我草·草·看了一遍,就打算把它背下来,但是不行,心里好象总不太踏实,于是我又看了一遍。([情态]/[方式]/[状态])
(4)医生见状,厉·声·责问丈夫:“为什么这么晚才送来?”李东生垂着头,一句话也答不出来。([方式]/[状态]/[情态])
(5)高级工程师在台上讲,员工则在
下面凝·神·听、认真记。([状态]/[方式])
例句(1“)粉墨”是动作“登台”时所选择的方式呢,还是动作行为“登台”所运用的状态呢?例句(2)的“公然”是进行“抢劫”时的情态呢,还是动作方式?例句(3)中的“草草”在动作行为“看”进行时,是伴随动作的情态、行为进行的方式,还是动作产生的状态?例句(4“)厉声”是动作行为“责问”的时候表现出的状态,还是动作行为的方式,疑或是动作行为发出者实施动作时的情态?例句(5)“凝神”是动作“听”时所选择的行为方式,还是进行“听”时动作者所产生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方式词的语义情况是复杂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1]张谊生.状词与副词的区别[J].汉语学习,1995(1):11-1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1):51-63.
[2]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史金生.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J].语言研究,2003(4):1-9.
[4]赖先刚.语言研究论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58-76.
[5]李铁范.现代汉语方式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8-35.
[6]杨一飞.现代汉语实义副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3-30.
[7]刘琉.现代汉语情状副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27-154.
[8]转引自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