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中籼水稻品种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

2015-04-13陈旭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6期

陈旭明

摘 要:2014年在池州市贵池区进行了9个杂交中籼水稻组合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徽两优6号、C两优343、丰两优4号等4个组合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适宜在贵池丘陵山区作中籼稻种植。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52-01

池州市贵池区地处沿江江南,境内地形复杂,有圩区、丘陵和山区之分,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不同的种植结构。为改变丘陵山区中籼稻品种老化、产量不高、米质不优、适应性不强等现状,寻求适合丘陵山区的优良品种,笔者于2014年在贵池区殷汇镇进行了杂交中籼水稻品种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杂交中籼组合共9个,分别为新两优6号、徽两优6号、C两优343、丰两优4号、Ⅱ优084、两优6326、Y两优302、广两优100,另设扬两优6号为对照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贵池区殷汇镇殷汇村7组林邦文试验田,面积0.15hm2,试验田前作为冬闲田,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等偏上。5月11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kg/667m2;6月10日移栽,栽插规格为16.7cm×26.5cm。小区面积20m2,每个品种设为1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基肥施45%史丹利复合肥20kg/667m2;移栽后8d,结合除草剂追施尿素7.5kg/667m2。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大田生育期记载分蘖、生育动态,成熟期取样考种,每小区单打单晒,分别称重。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新两优6号,单产561.7kg/667m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16.4%;其次是C两优343,单产542.3kg/667m2,比对照增产12.3%;其他品种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徽两优6号、Ⅱ优084、丰两优4号、Y两优302、扬两优6号(ck)、两优6326、广两优100。

2.2 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比较 从构成产量的经济性状分析,有效穗以Ⅱ优084最多,为19.2万/667m2,广两优100最少,为14.1万/667m2;每穗总粒数新两优6号最多,达到182.5粒;千粒重以徽两优6号最高,为28.1g(表1)。

2.3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各品种全生育期在129~137d,其中以扬两优6号和Y两优302最长,分别为134d和137d,新两优6号比对照早5d(表1)。

2.4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新两优6号分蘖中等,中后期生长稳健,株叶形态好,根系发达,剑叶直立,抗病虫害能力强,抽穗整齐,后期青秆黄熟,穗头中等。徽两优6号长势旺盛,株型适中,生育期适宜,穗大且结实率高。C两优343分蘖力强,株型适中,剑叶稍长而挺直,青秆黄熟,穗大粒多。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C两优343、徽两优6号、丰两优4号等4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抗病性(稻瘟病)较强,适合在贵池丘陵山区单季稻生产上进行示范种植。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