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亲自证实”导写
2015-04-12孔令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蔡志忠回忆儿童生活时曾讲到,小时候常常听父母对别人说“报纸乱写、历史乱写、教科书乱写”。但他不知道父亲是否胡乱批评,也不知道报纸、历史、教科书是否真的乱写。不过,从此看到任何白纸黑字的事物,便不会立刻认为是真理。发现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不一定是真理,一切事要等到自己亲自证实后才相信,这使我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好习惯。
读了蔡志忠的话后,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写作指导
材料从蔡志忠的童年生活回忆写起,关键词句是“看到任何白纸黑字的事物,便不会立刻认为是真理”“一切事要等到自己亲自证实后才相信”“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核心立意从这些关键词句中就可得出,可以写质疑和怀疑的精神及其价值,也可以写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的品质,还可写坚持独立的思考和亲自实证的态度。
例文
质疑——成功之匙
□汪佳文
不管是神话还是历史中,我们始终可以看到一股奇异的力量在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因为好奇心;希腊神话中宙斯赋予了潘多拉好奇心,促使她打开了魔盒。有了好奇心,我们便不由得对一切产生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和 “真的吗”。“为什么”,牛顿从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真的吗”,伽利略质疑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向着真理再进一步。在智慧的殿堂,科学的海洋里,我们人类始终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前进,而那在身后推动着我们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质疑。
我们常常对现有的历史产生质疑:是否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呢?时间的长河不断流淌,总有一些历史的卵石被落叶与尘埃掩遮,沉在深处。人总是对真相有一种奇怪的执着,有很多人穷尽一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去追寻真相。历史的真相,事件的真相,自然科学的真相,令我们痴迷,令我们执着。
不过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便是学会质疑。明朝的陈献章曾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不会对已有的知识提出大胆的质疑与猜测,我们就永远只能重复着前人的步伐,无法再取得进步,取得突破。正如达尔文质疑了上帝造人的理论,开创了进化论,为人类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而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学会质疑,无疑会增加孩子的思辨能力,这也将会是他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
当然,对于身边的和书本知识不是都不能相信。所谓“过犹不及”,对事物的怀疑,也是建立在你对它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的基础上,如果连了解都谈不上,还对它进行质疑,大谈特谈,那就不是什么“善于思辨”了,而是“生性多疑”。托尔斯泰曾说: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前人的经验与积累,很多都是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钻研透的,也可以引导我们少走许多弯路。我们如今在中学阶段就可以学会牛顿的三大定理,可牛顿之前的无数人即便穷尽一生也只是提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今天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真理,都是由古人费尽心血研究出的。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的头脑不是单纯的复制粘贴板,也不是电脑芯片。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只是将前人的经验学到、记到,背到脑子里是不够的。要立足于前人的基础,大胆推测,不断质疑。书本知识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着科学的殿堂前进,眺望着远处动人的风景,不断质疑与改正着脚下的错误,回眸告别昔日的前辈与长者。我们向着未来不断前进,质疑是我们成功的密匙。
评点
文章第一个亮点是先声夺人,观点鲜明。从列举两个例子入手,用好奇心引入两个问题:“为什么”和 “真的吗”,再列举两个例子,得出质疑的观点。层层深入,逻辑非常严密。第二个亮点是边破边立,立中有破,破中再立。从主体部分行文的思路来看,先是立,然后提出“对于身边的和书本知识不是都不能相信”,再立,最后得出结论。思路清晰缜密,值得学习。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