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四)
2015-04-12王典馥
【高考真题·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考佳作】
等 " 待
重庆一考生
生命这一程长路,不能指望孩子一天长大,也很难让生活中的所有误解马上消除。从冲动到冷静,从狭隘到宽容,缓一缓,等一等,冷却原因不明的是非计较,让所有的误会成见都成为对自己胸怀的一种提醒。客观已经那么简单的存在,人生更需要涵养的是等一等的智慧和从容。
岁月匆匆,行路也匆匆,人的生活不是一场劳碌。风风火火赶过去,辛辛苦苦一场历练,冷落了美景,闲置了好心情。有些事情等一等,又何妨?让人生的思考有机会沉淀,也减震急于事功的浮躁。面对着生活的如意不如意,不忘当年的素心初衷。生活的脚步慢一点,学会欣赏,学会平常,闲一段流光读清风明月,留一方背影给瓜豆田园。
这茫茫的人海,宽宽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学会理解。这世界是大家的存在,而不在于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忽略了别人的无奈,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奢望,而拉远了和生活本身的距离。这朴朴素素的生活,把握住内心的厚重与温度,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生活从来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和存在形式,每个人走过人海都需要秉持一种善意友好的态度,咀嚼着自己的辛苦,也体谅着别人的不易。自己的艰辛需要自己毫无畏惧的承担,但内心世界也要明了,别人的不幸和苦难并非言过其实。就像这人生,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张扬丰富的个性,但迎面走来的、身边同行的也同样是鲜亮温暖的生命。
大事小情一箩筐总是生活的家常便饭,需要用一种态度去面对。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酝酿效应,给鸡飞狗跳落地的时间,让选择变得更理性,凡事学会放一放、冷一冷。不和闲事较劲儿,不跟心窄费时间,生活的艺术就是候着尘埃落地的耐性,在决定向左走向右走之前停一停,不急躁,不固执,让选择的理智有机会醒一醒。既然无法陪这个世界到地久天长,那就选择一份豁达与真诚。
人生在旅途,虽然是急匆匆地向前赶,且慢在慌张中做什么决定。对着挫折常懊恼,且慢抱怨多逆缘,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相信生活总有峰回路转。那些人生的温暖总蕴藏在生活的那些不经意间,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幸福,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充实,也就在于这且行且珍惜中。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老子》有言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有言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晋书》有言道: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文中子》有言道:君子不责人所不及;薛瑄说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博马舍说道:愈是自己有罪的人,愈不肯宽恕别人;拉封丹说道:爱挑剔的人总是得不到满足,永远也不会幸福。毫无疑义,宽容之心是人的一大美德。
【还原链接】概说现实生活,彰显积极思想。文章开篇,考生即对生命长路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难以避免的现象加以概说,紧接着推出自己的鲜明观点:“从冲动到冷静,从狭隘到宽容,缓一缓,等一等,冷却原因不明的是非计较,让所有的误会成见都成为对自己胸怀的一种提醒。”彰显新思想,突出正能量。
◎素材还原现场二:台湾作家凌茜2013年7月出版一部作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浓缩诸多人生精髓,传达一种为人处世的优雅:沉淀后,去做一个温暖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淡定安逸,心静如水。埋没在红尘中的我们,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地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
【还原链接】链接人生,诠释初心。考生虽然没有细数生活中众多的典例,但在第二段中也聚焦人生,精当列叙,反思现实:“风风火火赶过去,辛辛苦苦一场历练,冷落了美景,闲置了好心情。”然后,照应了题意,贴切议论:“有些事情等一等,又何妨?让人生的思考有机会沉淀,也减震急于事功的浮躁。”凸显了观点,深化主旨:“闲一段流光读清风明月,留一方背影给瓜豆田园。”可谓叙议结合,表达深刻。
【运用揭示】
运用示例:也许多数人不会否定这样的观点:“从人类有意识开始,就开始了艰难的理解。”正因为理解的艰难,所以从奴隶社会一直喊到了今天。比干喊过,屈原喊过,白居易喊过,陆游喊过,徐渭喊过,孙逸仙喊过,今天的人也喊过,人们一直喊着,但一直不被理解。其实,真正需要理解的人,不是名人,不是学者,而是那些滚滚红尘的浮尘。为了理解两个字,他们所付出的是惨重的……然而请记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事情是可以理解的。”
【运用亮点】瞄准“理解”,典例印证。此段以“理解”为核心话题,纵横议论。作者先用“多数人”的观点作支撑,提出看法;再以比干、屈原、白居易等历史人物“一直喊着,但一直不被理解”的事实为典型论据,阐述要被人理解之难的道理;随即宕开一笔,发表“真正需要理解的人,不是名人,不是学者,而是那些滚滚红尘的浮尘”的己见,议理别致。在有力论述基础上,作者又妙引爱因斯坦的名言作结,既水到渠成地提炼了文旨,又意味深长地引人深思,行文思路颇为谨严缜密,值得点赞。
【高考真题·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高考佳作】
积聚力量,完美喷涌
湖北一考生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正是花儿在黑暗中的努力萌发,才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是因为花蕾的持续绽放,才触摸到了人们赞许的目光。
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不停喷涌的骄傲和荣光。
烈烈骄阳下,是他酸疼躬曲的脊梁;闷热枯燥的杂交实验室里,是他紧锁的眉头和沉思的目光。袁隆平教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实验室与试验田里穿梭,紧咬牙关,默默坚忍地在失败与汗水的河流里奋游。终于,在温暖阳光的亲吻下,杂交水稻绽放了它饱满的微笑,中国沸腾了,世界沸腾了,正是袁教授的默默坚持与不懈聚积力量,才迎来今日的荣光。而我心中的女神,发明抗疟药青篙素的屠呦呦女士,亦是如此,默默耕耘,才拥抱到最甜美的花香,坚持积蓄,才亲吻到最耀眼的太阳。
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清凉甘甜的美好和芬芳。
阴暗幽深的集中营里,他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人绝不放弃;硝烟弥漫的谩骂声中,他用勇敢的双臂告诉他人永不退缩。曼德拉总统从年轻到年老,始终为争取自由平等积蓄力量,从青丝到白发,不忘为造福人民而坚持奋斗。终于,白人黑人平等了,正是曼德拉的默默坚持与不懈奋斗,才喷涌出全体黑人的幸福之花。而我心中的男神,无手无脚无烦恼的尼克·胡哲亦是如此,默默苦练,才征服了咆哮的海浪,乐观坚定,才抚摸到生命的柔弱!
然而,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也许不具备可以创造奇迹的才华。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默默地积蓄力量,喷涌出青春的活力与积极的芬芳。若是在春天的早晨邂逅一只受伤的雏鸟,我会包扎它的伤口然后放飞它;若是在夏日的正午遇到中暑倒地的老爷爷,我会扶起他然后送他去医院;若是在冬天的大雪中看到迷路的孩童,我会牵着他的手送他回家。可能我只是渺小的一滴地下水,但只要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汇聚起来,便会涌出充满正能量的清泉。
默默积蓄力量吧,少男少女们,等到喷涌的那一刻,你会看到,周遭花木葳蕤,嘉木繁荫;你会听到,天空中群鸟飞翔,百啭千声。你会被清风推着,荡入世界这幅完美的大画卷。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独自在田野里寻了半个月;为了寻找远缘品种,袁隆平与助手远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浇水、观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时只能获得几颗种子。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尝试了2000多个栽培稻品种的杂交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天道酬勤,在其他农业研究机构和同志们的协助下,袁隆平多年埋头研究的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终于研究成功。袁隆平成为人类绿色革命的使者。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济世的朴素思想,在于他长期科研、兀兀穷年而积蓄的智慧显现。
【还原链接】素材经典,阐释精当。考生以“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不停喷涌的骄傲和荣光”的形象表达作为文章的分论点,其对应选用的经典素材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事例:袁隆平教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实验室与试验田里穿梭,终于,在温暖阳光的亲吻下,杂交水稻绽放了它饱满的微笑。在精要列叙之后,考生推出结论:“正是袁教授的默默坚持与不懈聚积力量,才迎来今日的荣光。”这一思想正切合“积蓄力量,完美喷涌”的文题寄寓,可谓论证精当,令人信服。
◎素材还原现场二:曼德拉做了九十多年的斗争不息之梦,做了追求自由、平等、正义之梦,做了寻求和解与和平之梦,做了淡泊名利、不恋权位之梦,做了关爱人类之梦。曼德拉的人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从铁窗生涯二十七年到荣登总统宝座五年,从新南非国父到村野一介老人,从国内外政治大平台尽显勃勃雄姿到乐居家乡含饴弄孙情寄自然,从多次濒临死亡边缘到深受亿万民众欢呼大扬生命活力。
【还原链接】素材鲜活,论证深刻。考生以“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清凉甘甜的美好和芬芳”的形象比喻推出第二个分论点后,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事迹引入文中:“曼德拉总统从年轻到年老,始终为争取自由平等积蓄力量,从青丝到白发,不忘为造福人民而坚持奋斗。”由此归结:“正是曼德拉的默默坚持与不懈奋斗,才喷涌出全体黑人的幸福之花。”素材鲜活,扣题紧密,论证深刻,启迪智慧。
【运用揭示】
运用示例: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不会总是春风得意。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尖茅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她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半年过后雨水到来之际,尖茅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0.5米的速度向上疯长,仅用三五天的时间,就能长到两米高,从而成为最高的“草原之王”。在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丧面前,一个人只有懂得在困境时低调坚守。就像尖茅草,无声无息地为将来做着准备,在等待中悄悄积聚力量。当环境变得有利时,才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展现生命的辉煌。
【运用亮点】类比说理,形象生动。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后,以非洲尖茅草生长历程为喻,说明“无声无息地为将来做着准备,在等待中悄悄积聚力量”,“才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展现生命的辉煌”的道理。这样类比,说理形象生动,蕴含人生哲理,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本系列文章结束)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