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细节
2015-04-12
英 "雄
这是一个70多岁老人讲述的往事。那天,日本鬼子把村子包围了,区委干部和小队来不及撤退,都混在群众里面。全村近5000人中,有1000多个孩子。日本人拿出糖,分给每一个孩子,说:“吃吧,随便指指哪一个不是这村子的人。”
10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接糖。日本人把攥紧的手掰开,将糖硬塞进去,手像推火炭一样把糖推出来,又紧紧攥上。
人们问:“当时你们咋那么大胆?真的一点也不怕?”
老人说:“咋不怕?可那糖不能接,一接,就成汉奸了。”
老人不会修饰夸张,讲起事情来平平淡淡。他和他的伙伴,没有谁认为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没有谁觉得自己是英雄。他们凭世代流传下来的道德,凭庄稼人做人的直觉,得出一个朴实无华的结论:“一接,就成汉奸了。”
我为那些孩子感慨不已。1000多个孩子同住一个村,少不了打架斗殴。但在支起来的机关枪和塞过来的日本糖果面前,在“一接就成汉奸”这一概念上,他们不需要商量,心有灵犀。
(文/金一南)
规 "则
我在新竹教书时,在回家的路上,常会遇见学生在十字路口做交通安全的宣导工作。他们穿着特制的黄背心,戴着黄臂章,有的还举着一块木头牌子,上面写着“请走斑马线”“请勿闯红灯”之类的标语。可尽管这些孩子站得笔直,牌子也举得高高的,他们周围的人群却依旧任意穿越、行走,破坏规则。
在欧洲,其实也常有行人在绿灯没亮时就赶着跑过去了。可是,一天下午,我和父亲站在波恩街头等着穿越马路的时候,我们身边有一个男子已经都跨出一只脚了,又忽然收了回来,然后乖乖等着信号灯变换,再和大家一起走过去。
父亲对我说:“你注意到那个男子没有?因为对面有人带着小孩。在德国,凡是有小孩在场的时候,大家都要切实遵守所有的交通规则,给孩子做榜样,这可以说是成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文/席慕蓉)
硬 "气
宋人笔记《国老谈苑》有一则故事:王旦在中书(宰相),祥符末大旱。一日,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号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困旱,焦劳极矣,相公端受重禄,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经掷旦,正中于首。左右擒之,将送京尹,旦遽曰:“言中吾过,彼何罪哉?”乃命释之。一个书生不但敢当路挡住宰相大骂,而且向宰相扔书本表达抗议,而宰相还得承认他骂得有道理。这样的官民关系,之后很少见。
(文/吴钩)
精 "神
那年,我去雅安地震灾区采访。在芦山县龙门乡的李家沟,看到房屋坍塌成为废墟,破碎瓦砾让村庄一片狼藉,特别是死亡伤残在我心里植入很多阴影。后来,我往前走,看到一个老人坐在破损的房前,手持烟斗,塞烟点火。我扛相机经过,他淡然无视,嘴里轻哼小调。旁边趴着条狗,在眯眼听。再往深山里走,灾情更重,但是,有老人招呼喝茶,有孩子嬉闹奔跑。甚至,有人依旧闲听鸟叫,惯看日落。生存秩序被严重打破,还能够处变不惊,这样的精神和气度令我经久难忘。
(文/单士兵)
唯 "美
日本美术史之父冈仓天心,在他的经典著作《茶之书》里讲过这么一则故事:
茶道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千利休,曾经让他的儿子绍安打扫茶室外的庭径,当绍安依言完成父命之后,千利休却吩咐他再扫一次。于是绍安很听话地又扫了整整一小时。然而,千利休还是不满意,他说:“这还不够干净。”绍安很无奈地回答道:“父亲大人,已经再没有东西好清理了,小径已经刷洗了三次,石灯笼跟树梢上都洒了水,苔藓和地衣看起来都生气勃勃、洋溢生机,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者是一片落叶,在地上都找不到。”孰料千利休竟然斥道:“蠢蛋,庭径不是这样扫的。”他步入庭中,抓住一棵树的树干摇起来,园内登时洒满红黄落叶,片片皆是秋之锦缎。
(文/梁文道)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