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金陵河畔的叹息
2015-04-12王娇
花一样的年龄,本不该有叹息,然而现在我却有深深的叹息,只是因为我去了一趟金陵古都,在金陵河畔走了一遭。
风雅的夫子庙,风流的秦淮河,让人伤感不已。夫子庙里的书卷气早就荡然无存,秦淮河却依旧繁花似锦。玲珑剔透的商品、垂涎欲滴的美食,簇拥在孔老夫子的周围,然而这一切都与他毫无关系。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江南贡院受到热捧,人们都希望摸一摸状元,取一点文曲星的仙气。不过,人们忘却了状元那“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面壁奋斗过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那是唐代人的哀叹,为何也成了今人的遗憾。
返程途中,孔子的孤独萦绕脑际,夫子庙里吵声、喧闹声、叫卖声,声声入耳。这时的我无奈、焦虑、惆怅,点点烦心。我重重叹息,不知这究竟是为了今人焦虑,还是为了古人担心。
古城全然没有感受到我的叹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人诟病,那么“而今识尽愁滋味”,却不知道醒悟呢?有同龄人怀着青春的热情,穿行于各个景点,偏偏忽略了难得的人文熏陶。他们本身并无对景点的文化传承遗忘的病症,也并无亵渎的想法。 他们能够背诵《论语》选段,能够背诵唐诗,能够吟诵“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也被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感动而拭泪。但是他们偏偏忽略了品味,漠视了感悟。他们和古人迎面而立,却偏偏忘记和古人握手,对话。
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声音:“你急躁了吗?难道你的同龄人都那么麻木吗?难道没有一个人发出与你相同的声音吗?”
耳边忽然又响起一个声音:“你去了一趟金陵河畔,你才有了叹息。这不就是一种感悟吗?难道你的同龄人就完全没有这种感悟吗?”
我明白,感悟是刹那的,而这需要长久的孕育,还需要思考和领悟。个人需要醒悟,更需要群体的提点。中国早已醒悟,那么还愁个人不能够醒悟吗?社会既然已经醒悟,那就应该有信心去迎接一代人的醒悟。
于是,来自金陵河畔的叹息,在返程途中慢慢随风散去。
(责任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