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非常值得
2015-04-12佚名
适用主题:经受磨难;坚定地追求……
澳大利亚畅销作家考琳·麦卡洛,于2015年1月29日在诺福克岛的医院里病逝,享年77岁。麦卡洛在其职业生涯中写了25部小说。她的第二本小说《荆棘鸟》出版于1977 年,该书在世界范围内畅销3000万册,被誉为“继《飘》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
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1937年6月1日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 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后来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The Thorn Birds)则构思了四年,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考琳·麦卡洛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
《荆棘鸟》被后人称为澳洲的《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了很多人。在这部著作里讲有一个传说,说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除享誉世界的《荆棘鸟》外,考琳·麦卡洛还创作了另外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写散文或杂文,甚至写音乐剧。其中包括使她在学术界获得崇高声誉的《罗马主人》那样的历史小说,还有《密萨隆基的淑女们》那样的言情小说,《第三个千年的纲领》那样的理念小说……
考琳·麦卡诺的创作领域广泛及所取得的成就巨大,也许得益于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她的经历。她永不满足,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文学样式,同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对每一部作品的题材都进行深入研究,每每数易其稿。她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医科学生,当她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时,已显露出在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特长。她后来获得了儿童健康研究所(伦敦)的硕士学位,继而领导美国纽黑文耶鲁医学院神经学系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工作。她是数家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基金会的赞助人,还担任皇家悉尼北岸医院临床神经生理学顾问。
麦卡洛曾把我们带进那个无比艰难的岁月,感染我们,鼓舞我们,使我们快乐并且有所期待。
《荆棘鸟》经典语句
传说有一只鸟一生只歌唱一次。
它的歌声委婉动听,万物之中无可比拟。
自离巢的那一刻,它就在寻找着,不眠不休,只为寻找那棵属于它的荆棘树。
荆棘树上,它在旁逸横出的荆棘中放声歌唱,至长至锐的尖刺穿透了它的身躯。
生命将尽,它超脱了痛苦,尽情欢唱,那甜美的歌声连云雀夜莺都难以企及。
歌声至美,却是以身殉曲。
然而万物都在聆听这美妙的歌声,就连上帝也在苍穹之中露出了微笑。
因为唯有历经磨难苦楚,方能得到最美好的事物。
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它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它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它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