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应该怎样任性

2015-04-12李壹观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12期

适用主题:创新;进取;寻求自身价值;构建精神生活……

“有钱就是任性”火得一塌糊涂,口头调侃、朋友圈互动、新闻事件品评等,它都成了高频词,于是衍生出了“长得帅就是任性”“成绩好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有订单就是任性”等一系列“任性体”。铁打的“任性”流水的“主语”,遍观之,在这样的传播话语中,只要有优势,便可称“任性”。

“任性”本意指率性而为、恣意放纵,有贬之意。在网络世界里,叙述完一件不经意的事件后,把它置于句末,就有了搞笑讽刺之效果。它短小、上口、好玩、减压,因此以极快的速度流行开来。它流行的背后,有着鲜明的青春印记:在自嘲或炫耀的背后,可能更是一种创造,而这种创造需要加点进取的砝码。

没忘“气球少年”事件吧,一个“不可欺”的少年团队用追气球的方式拍摄地球,这不是有钱的任性,而是兴趣创造的任性。对“开宝马运泔水”还有印象吧,富家子弟放着好好的自家公司不做,反而选择脏累苦的工作,这也不是有钱的任性,而是自我历练的任性。

“任性”与财富多寡无关,与权势大小无关,与名声荣誉无关,甚至很多自嘲“任性”的人都属“寡小弱”的群体,这并不妨碍他们追求有意义的“任性”。

社会进步是需要些任性的,青年们更要有点任性的劲头。有人说,青春是个被允许任性的时期。但在这样的人生阶段,任性被两面化了:一个取向是,以年轻输得起为资本而妄加挥霍,任性成了肆无忌惮地“闹”,青春年华终蹉跎;另一个呢,有限的青春存在无限的可能,因为任性所以尝试,因为尝试所以把可能变成现实,任性成了揭开青春谜团的助力,青春一展芳华。

再看看当下,青年人似乎少了些任性的尝试、任性的探索、任性的挑战,多的往往是任性的抱怨、任性的谩骂、任性的批评。有人会义愤填膺地说,每当想任性的时候,发现没有钱作保障;每当想任性的时候,又发现没有任何关系人脉作支撑;每当再想任性的时候,又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不骂不痛快”“不抱怨还能干什么”“如果我也是×二代”“如果你也如此这般就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之类的话随处可见。

反思之,假如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还会想着以挑战、创新、尝试的名义“任性”一把吗?纠结于“没有什么”终会陷入现实的困局。而当你重新思量自己,发现还有实现想法的冲动、有坚韧的干劲、有不折不扣的行动能力时,何不用任性来打破这困局?

真正因“任性”而给青春添彩的人靠的往往不是腰包和门路,而是一股子进取的精神。纵使“官二代”“富二代”,如果把任性当成了肆意之举、猖狂之态,终免不了被唾弃、被鄙视;如果“任性”志在进取,那么更需认真,并非所有言行都要抱着“认真你就输了”的揶揄姿态。不认真、无底线,任性不就真成了放纵、真成了“折腾”?

“任性体”可能会像其他网络热词一样昙花一现,但在青春世界里,它确实是一个坚强且有生命力的存在。不要把任性当成标新立异,它无非给了你进取向上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给这任性再加点有分量的东西,让每一次尝试都能稳步抵岸。 (编辑:王冠婷)

编辑提点

很多人直接把“任性”解读为“自由、为所欲为”。其实,“任性”不等于自由,自由也不表现为“任性”。现代社会倡导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即不侵害他人,也就是说,此公民的自由是以彼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同时,“任性”还涉及到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在消费主义肆虐的今天,似乎“任性”容易,不“任性”难。“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物质生活满足后更应该注重精神生活的构建,但有些人的“任性”行为反映出的却是个人修养的欠缺和公共道德水平的低下。一个人的品质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的物质,而在于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无论财富多少,做什么事,对自身的克制和对他人的尊重是最基本的原则。

真正因“任性”而给人生添彩的人,靠的绝对不是腰包和门路,而是进取的精神!青年们应该追求有意义的“任性”,要有实现梦想的冲动,坚忍不拔的干劲,还有不折不扣的执行能力,以此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