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

2015-04-12谢禺琼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10期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课后提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心情?”作家冯唐当年买了本参考书,便把标准答案往书上一抄。结果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标准答案,可以帮助我们应付作业考试,可以让我们得到老师的称赞,却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思考的自由。这好比抑制襁褓中的弱小婴儿的成长。人是有创造性的,有想象力的,而这种自由的限制却活生生地扼杀了人的创造性,石化了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大脑愈发生锈,直至难以运转。

小时候与堂妹一起散步,看到公园里的园艺工在修剪花草树木。堂妹问我他们在干嘛,我回答他们在把植物凸出来的枝叶剪掉,让它们看起来更加整齐漂亮。可是堂妹却不高兴地撅起了小嘴:“任它们自己自由自在地生长不好吗?干嘛要去伤害它们?”确实,园艺工修剪过后植物变得整齐了,但是却夺取了它们生长的自由,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冯唐爱写书,写过一个中篇,是写辽代太监的故事。他说:“我想用我的方式写写历史,平时听的这些事儿,至少可以有另外的解读,你听到的不是真理,只是真相的另一种说法。至少是我认为的说法。汪精卫是个大坏蛋吗?看你怎么看了。人心应该相对复杂起来。不要从小就是标准答案,不是对就是错。”

这是冯唐对自由的理解,有一点像他喜欢的毛姆笔下的人物,“他像是一个身上涂了油的角力者,你根本抓不住他。这就给了他一种自由,叫你感到火冒三丈。”

记得小学考试的一道题,问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与班上所有的同学一样,想都没想,就填下了千篇一律的答案:阴险狡诈、诡计多端之类,因为书上的标准答案是这么写的。事实上,换个角度想想,曹操也算是一位英雄,可是年幼的我们却认定了他是个坏人,甚至不曾自己思考过。更确切地说,是我们不曾有过自己思考的自由。

鹰若是被限制了自由,它便失去了翱翔于天空的权利,那么它还拥有什么?

花朵若是被限制了自由,它便无法展现自己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它还有什么生存的意义?

思想若是被限制了自由,人便成了一块木头。

思想不自由,则表达无头绪。这也是为什么萧珊死后六年巴金才下得了笔来纪念她的原因了。

世上正确的并不只有“标准答案”,只有多多思考,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展开翅膀,随意飞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答案。(编辑:于智博)

评点:熊芳芳

冯唐说,“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情愿它永不沉默,它给我带来什么苦难都成,我希望它永远‘滋滋’地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这是“自我”奔突的声音。自由是一种极致诱惑,也是生命的原始冲动。即便痛苦和毁灭由此而来,也无法抹去它所能带给生命的快乐和意义。作者能够自由地思考关于被束缚与拥有自由的辩证关系,她联系了从小到大的几件事,来证明现代人已经麻木于思考,还鼓励倡导人们自由地寻找读懂自由。很有高度。作者读懂了《火炭上的一滴糖》中的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