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思考——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5-04-12叶素萍

关键词:特藏图书特色

叶素萍

(华北理工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063000)

特藏建设是每个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方便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关于特藏,目前图书馆学界并未给出科学而合理的定义,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旧特藏”说;另一种是“新特藏”说,也有学者统称为“特色收藏”[2]。“旧特藏”说,是指具有某种重要性、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收藏,传统上是指善本和古籍。“新特藏”说,它不仅指古籍、善本,而且已经扩大到本馆、本校的特殊收藏,或本馆收集的地方性、专题性领域资源,凡是有别于其它图书馆的特色化、个性化收藏,均属于“特藏”[3]。无论是“旧特藏”说还是“新特藏”说,特藏的核心就是基于某种目的或原则进行的收藏。随着特藏建设的发展,这种收藏不仅仅局限于藏书,还包括了更为广泛的资源类型和内容。如:专题数据库、多媒体资源、学科专业门户等数字资源。

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研究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4],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萌芽阶段,许多高校图书馆为保护馆藏中的古籍与善本,根据自身藏书特色先后建立了“特藏室”,这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的雏形。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0年)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特藏。1997年徐跃权,杨永生两位学者发表“高校馆参考特藏建设简论”[5]一文,是查阅到最早发表探讨有关特藏资源建设的文章。第三阶段(2001-至今)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特藏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有学者提出特藏不一定非是古籍[6]的观点,受此观点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陆续建立了“文库/特藏”,特藏收藏的范围趋于广泛化。这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藏资源收集方式、保护、建设中,对特藏资源的利用、服务的研究则相对少。登录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标准检索栏目下,选择“全部期刊”作为数据源,限定时间为2001年,以关键词“特藏”、“特色收藏”进行精准检索,采集截止日期为2015年1月5日,在删除无作者和会议报道的文献后,共检索到有效论文110篇。

表1 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研究年度发文量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年度发文量分布不均衡且发文数量较少;高产作者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这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藏建设研究时间较晚,特藏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特藏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如何管理、服务读者方面还做的不够。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我国图书馆特藏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障碍:(1)许多图书馆长期存在忽视特藏资源建设的现象,造成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埋没在书库中,无人问津,影响了特藏资源的使用效果。(2)特藏资源的界定或理解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状况,导致特藏建设与管理服务上出现诸多问题。(3)高校图书馆缺少集管理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藏管理系统。(4)特藏资源服务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与主动性[7]。同时特藏资源建设还存在特藏人才缺乏、资金、设备和空间不足、版权、标准不完善问题、无整体、长远、全面的规划体系、共享渠道不畅通、国内机构设置存在职能不明确等方面问题[8]。

三、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前身是河北联合大学,由华北煤炭医学院和河北理工大学两校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前的两馆针对各自的优势学科也开展一些特色收藏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变故,造成了文献资源大量流失,特别是在传统收藏方面,也就是古籍、善本收藏较少。

(一)有珍藏价值的图书

我馆主校区图书馆(原河北理工大学)拥有珍藏价值的图书59种,381册,其中包括《古本东解元西厢记》(1959收藏)、《瞿秋白笔名印谱》(1961收藏)、《滦县志》18卷(1962收藏)、《四部总录》(1985收藏)等图书。这些图书单独存放,有简单的账目,但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没有数据,影响了图书的使用。而建设路校区图书馆(原华北煤炭医学院)由于有收藏价值的图书数量较少,没有单独存放,随普通图书入库进行流通阅览,读者鲜有人知。

(二)原生著作的收藏

指学校教职员工、学生、毕业校友的论著。目前,我馆共收集到教职员工论著290种,335册图书,其中建设路校区共有113种,158册,加工入库,在图书阅览室保存不外借,读者可阅读。主校区有177种,177册,没有加工入库,保存在信息咨询部,可阅览。在收集教职员工论著方面工作开展的不够理想。而对于学生论著,特别是毕业校友论著的收集还没有提到日程。

(三)数字资源

随着资源的日益丰富,形式多样,数字资源成为特藏资源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馆建成的数据库,有:特色专业数据库(主校区)、学位论文数据库、煤工尘肺库、煤炭医学行业库等特色数据库,还有两个服务平台包括: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和阅读咨询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建设的唐山地方特色文化,是我馆开展特色收藏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发展方向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应与本校的文化传统、学科设置、专业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立足学科,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注重学科性和专业性[2]。

(一)立足学校的重点学科,建立特藏IC空间

华北理工大学是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大学。拥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部委和省确定的重点学科;12个国家部委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是图书馆选择确定特藏方向考虑的首要因素。在特藏资源建设中引入IC共享理念,构建重点学科特藏阅览室。将传统的纸质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调整空间设计,实现特色信息服务学科化、专业化、个性化[9]。

(二)结合当地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发展特藏文献

地方高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往往同当地的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有密切的联系。图书馆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围绕地方的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发展特色资源[10]。2013年6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将学校整体搬迁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的重大决定。在不久的将来,学校整体搬迁后,将会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拓宽服务范围,快速提升办学水平。

按照规划,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曹妃甸区境内拥有十个大规模的产业园区,发展方向为:新能源、环保、新材料、新材料、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智能化、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生态城市与生态建筑、减灾防灾技术与产品、光电子技术等[11]。首先,依托曹妃甸产业优势,收集特色文献拥有广阔可靠的信息源;其次,特藏文献向社会开放,为曹妃甸产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扩大了读者群,提高特藏文献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第三,以学校重点专业为基础,以曹妃甸优势产业为先导确定的馆藏方向,前景广阔,充分突出我馆特藏资源建设的特色与优势。围绕曹妃甸的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发展的特殊文献,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与支撑。

(三)收集原生著作,建立特藏展览

收集教职工、毕业校友的个人论著,除保存前人的科研教学成果外,也使后人了解本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发展。特别是我校的一些知名专家、教授、知名校友的论著,不仅具有较高的参考和使用价值,而且能丰富相关学科的历史文化内涵。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宣传,构建专家展览橱窗,供人们参观学习、阅览、利用。同时鼓励他们捐赠,在经费紧张、人力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从捐赠中发掘有发展前途的特藏资源,将是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高效、便捷的途径[12]。

(四)采集新文献,整理和发掘旧文献

长期,许多图书馆存在忽视特藏建设的现象,造成许多珍贵的书籍资料埋没在书库中,这是对特藏资源的极大浪费。以整体搬迁曹妃甸为契机,图书馆在原有特藏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特藏资源建设的系统化、规模化。对两个校区原有的馆藏图书有规划、有目的进行整理和发掘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确定的特藏方向补充新文献。

四、结语

在数字资源趋于同质化的时代,各个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特藏资源的开发,这样不仅能凸显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和个性,还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和高投入的系统工作,选择和确定的特藏方向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特藏资源建设全局的成败。同时,新馆在确定自己的特藏方向时还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要避免特藏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10],二是要考虑特藏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在特藏资源建设上,应该有一个国家层面的联合体去统一协调和制定特藏资源的建设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相近资源予以集中,避免重复建设,走共建共享之路[13]。

[1]金玉姬.试论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策略[J].兰台世界,2014,(8):96-97.

[2]王雨卉.图书馆特藏概念廓清[J].图书馆论坛,2012,32(5):105-108,46.

[3]陈琳.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开发共享的现状与启迪[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36-39.

[4]陈雁.大学图书馆特藏部门的职能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0):23-26.

[5]徐跃权,杨永生.高校馆参考特藏建设简论[J].图书馆学研究,1997,(3):50-51.

[6]邱葵.特藏非古籍不可吗?——美国式如何建立特藏图书馆的[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3,(2):58-61.

[7]朱宁,常彦峰.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特藏文献管理与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学研究,2014,(11):97-101.

[8]陈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图书馆学刊,2011,(4):73-75.

[9]贾晓彦.基于IC理念构建特藏阅览室[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6):82-84,99.

[10]金声.论高校图书馆特藏方向之遴选与确定[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6):20-22.

[11]http://baike.baidu.com/link.

[12]晏凌,等.谈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工作中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的融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80-83.

[13]朱小梅,等.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4,(1):65-69.

猜你喜欢

特藏图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图书推荐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中医的特色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班里有个图书角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