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问题刍议

2015-04-11王明志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035

关键词:政治信仰政法公安

王明志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新时期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问题刍议

王明志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是公安政法工作的后备力量,是公安政法队伍的生力军。在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要将忠诚教育与政治信仰、法律素养与法治能力、专业教育与实战技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全力培养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正义使者、执法利器和政法精英。

新时期;公安学;普招本科;人才培养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公安学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开创了公安学类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新局面。普招本科是公安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品牌,是公安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的后备力量与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法机关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培养什么样的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亟待我们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把忠诚教育与政治信仰贯穿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塑造忠诚卫士

忠诚可靠、政治坚定是公安政法队伍的精神之首和力量之源。在国内外特殊执法环境下,一定要把忠诚教育和政治信仰贯穿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努力做到“三个融入”。

(一)将忠诚教育和政治信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公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坚

同时,利用公安高校的师资及校友资源,为牺牲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击犯罪分子工作中的英烈立碑著传,为依然奋斗在公安一线的人民英模谱写华章。用这些身边事、感人事、励志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和熏陶学生,使其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

(二)将忠诚教育和政治信仰融入到团学活动中

围绕忠诚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如忠诚教育讲座、爱国作品展播、立志典范报告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强化他们的忠诚意识和政治信仰。同时,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题,建设警务文化长廊、组织学警沙龙、开办“精英网”、开设学警微信互动平台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起学生对国情、民情、警情的关注,开阔他们的民生情怀和职业胸襟。

(三)将忠诚教育和政治信仰融入到学管活动中

学管干部在常规管理的同时,要勤于修身、廉洁自律、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充分传递“身正为范”的正能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同学、对师长、对学校的真切小爱和对职业、对人民、对国家的无私大爱。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注重一张一弛,践行文武之道。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贴心关爱。一方面对学生的品行和操守要严格要求、公平赏罚、教育警示,塑造学生坚韧、自持、正直的人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把法律素养与法治能力贯穿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正义使者

法律素养、法治能力是公安政法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与从业能力。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一定要把法律素养与法治能力贯彻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培养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廉洁自律的正义使者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点,努力做到“三个优化”。

(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公安政法机关侦查办案的执法环节、程序,明确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必备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不断完善法律类课程体系。不仅要开全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类必修课程,还要开足证据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法制史、法律伦理等法律类选修课程。通过建立专业覆盖面广且知识体系完备的法律类课程群,让学生对法制体系形成宏观认知,进而逐渐固化为对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高度信仰。

(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公安政法机关在工作中的具体执法内容,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公安政法机关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新特点,推陈出新,精心设计教学大纲,既要保证必要的法学原理、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等理论教学内容,夯实理论基础。又要拓展法律事务、执法方法、法制动态等实践教学内容,贴近法学前沿。让学生对法律知识形成广泛、深入、系统的认知,进而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

(三)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中,要杜绝枯燥、单一、乏味的政治说教与理论灌输,多采取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法,多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现代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多尝试翻转课堂、法律诊所等教学法,多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中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治实践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法律法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让学生对执法程序方法熟记于心更能实践于行,进而逐渐外化为学生的法治能力。

三、把专业教育与实战技能贯穿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熔铸执法利器

专业知识、实战技能是公安政法队伍必备的核心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政法工作严峻形势下,一定要把专业教育与实战技能贯彻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铸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执法利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着重点,努力夯实“三个基础”。

(一)不断夯实公安理论基础

进一步夯实公安理论教育,既要把公安政法工作及队伍的基本属性、范畴讲实、讲活,又要将新时期公安政法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及现实任务讲明、讲够,使学生对公安政法工作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知,对未来的身份有一个高度的认可。使学生们上好“第一课”,规划好未来从业之路,完成好职业角色定位,树立好执法为民的志愿,坚定好刻苦学习的决心,深刻明确“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

(二)不断夯实专业教育基础

进一步夯实专业教育,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做到“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并重。一方面要“精讲”,增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实效性,将专业前沿、学生必会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一方面要“多练”,增强专业实训、专业实践的实用性、方法性,将岗位亟需、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教会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深刻认知,对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和学习方法全面掌握,对未来工作岗位合理预期。

(三)不断夯实警务技能基础

进一步夯实警务技能教育,加强体能、战术、警械、防控、抓捕等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坚持警务技能训练四年全程不断线。一方面要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程学时够用、教学内容实用、教师示范准确和学生练习有效。一方面要强化课余训练,保证训练设施齐备、训练空间充足、训练活动丰富和学生训练投入,使学生深刻了解警务技能的重要性,准确地掌握实战技术,学会临危防控、依法制敌,切实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不流血”,避免在执法实践中发生“致命的错误”。

四、把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育政法精英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是获取知识、终身学习、全面成长的关键和保证。笔者认为,公安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首先是“全人”,然后才是执法者。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定要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彻于公安学专业普招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培育“思维敏捷、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政法精英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生长点,努力深化“三项改革”。

(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做大“2+1+1”模式的国内外校校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2+1+1”模式是学生在本校接受2年的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同类高校接受1年法律及专业素养教育,再回到本校接受1年的专业教育,如中国刑警学院与浙江警察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国刑警学院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英国奥斯特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在部属公安高校、省属公安院校、地方政法类院校之间,在国内高校与欧美、东亚等国家的警察大学或重点大学的刑事司法学院之间建立广泛联系与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分互认、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切实做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优势资源共享,进而拓展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领域、国际视野和执法思维。

做精“2+2”模式的校局合作办学,培养专业型人才。“2+2”模式是学生在本校接受2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再按照实战部门的“订单”接受2年的高强度专业学习与训练并对口就业,如中国刑警学院与辽宁省公安厅行动技术支队联合培养行动技术人才的模式。用人单位提出具体的人才规格需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选派教官讲授核心专业课程,公安政法高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择优选拔学生,整合优势资源进行精细化教学训练,进而强化专业教学,培养专业精英,充分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二)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内容改革

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做到“通”“专”融合。搭建通识课程平台,丰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课程设置,保证不少于40%学时学分比例,并引入尔雅通识课等网络教学资源,保证基本素质教育。根据科技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政法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与新方法,整合传统课程、开发新的专业方向课程,治理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以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公安学专业大类培养。

处理好“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的关系,做到“理”“实”一体。进一步推广“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课程讲精、讲透,实训课程训够、练足。保证实训内容不少于30%的学时比例,尝试边讲边练、讲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分类建设“综合型”“专业型”“研究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过程监控和远程指导,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三)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发展的全程指导。在警务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将专业教师作为管理主体之一,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认知公安政法工作,完成角色定位,塑造职业精神,持续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丰富学生科技创新载体。公安政法高校应积极与实战部门、科研院所联建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创新团队,协作专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技创新。

探索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卓越公安政法人才”培养计划。从一年级中选拔素质过硬的学生组建实验班,研制卓越公安政法人才标准,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集中优势资源,组织教学训练,在就业和学历提升等方面予以重点推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高端人才品牌。

[1]瞿振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提升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

[2]王文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2(3).

[3]郏红雯.加快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公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1).

[4]赵继.全面深化改革走开放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

[5]张光华.回归公安本位服务公安实战走职业化应用型发展道路[J].公安教育,2014(5).

(责任编辑:彭 琳)

2015-01-07

G47

A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引导学生形成牢固的国家意志、人民意志、民族意志,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明志(1981-),男,辽宁海城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新时期公安学类专业普招本科人才规格及实现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13DB245)。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政法公安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政法铁军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