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5-04-11邱畅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关键词:胜任英语专业教材

邱畅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基于胜任力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邱畅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英语专业翻译人员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胜任力不足的问题,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基于此种社会现实,文章旨在深入分析造成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不足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胜任力。

胜任力;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现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员普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上述翻译人员的总体胜任力水平偏低,其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本文从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胜任力入手,着力分析造成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改进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胜任力水平。

一、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胜任力状况

胜任力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指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显著的潜质,因此胜任力是使绩效优秀者区别于绩效一般者的关键因素。[1]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英语专业,然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了解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英语专业翻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其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面广度不够。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知识主要集中于文学和语言学领域,而对于经济、管理、贸易、科技、法律等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完全不了解,对相关领域中专业词汇的翻译欠缺专业性,对专业知识的翻译时常出现错译、漏译等问题,违背了翻译的基本准则,“信”尚且无法做到,更无法谈及“达”和“雅”这两个较高水平的翻译准则,知识面的狭窄严重阻碍了专业能力的发挥,使英语专业翻译人员难以胜任相关领域的翻译工作。第二,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翻译技能往往不能恰当地运用于各种翻译情境之中。上述人员掌握的翻译技巧往往来源于书本,是对技巧的一种单纯性掌握,无法将固定的技巧运用于现实的翻译之中。此外,英语专业翻译人员所掌握的某些技巧过于繁复,无法有效地为实际翻译工作服务,导致译文略显死板,缺乏灵活性。与笔译译员相比,口译译员实际运用能力的欠缺更为突出。英语专业口译人员通常缺乏对临场翻译的应变能力,对于现场翻译缺乏掌控和驾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的翻译效果,暴露出胜任力不足的弊端。第三,基本功薄弱。一些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各项能力存在错位现象,即使能够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却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方面较为薄弱。比如,有些翻译人员的听力理解能力较差,此类翻译人员往往对于汉译英能够驾轻就熟,而对于英译汉的口译则一筹莫展;有些翻译人员的口语表达不够标准和流利,只能从事一些笔译工作,而对口译工作则退避三舍;还有一些翻译人员甚至屡屡出现语法错误,严重影响了翻译工作的质量,反映出胜任力不足的严重问题。

上述三个方面只是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不足的主要表现,此外还包括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态度不积极,沟通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反映出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不足的状况。

二、英语专业翻译人才胜任力不足的原因

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不足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内部的主观原因和外部的客观原因。如果暂不考虑个体因素的差异,那么造成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胜任力发展和提高的束缚。归结起来,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核心课程。[2]由于各个高等院校自行拟定教学计划,因此各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设置也各具特色。纵观多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其课程设置并不合理,课程时间、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从课程设置时间上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将翻译课程仅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翻译课程是一门系统的课程,仅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后半段开设,难以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得到系统的提高。在大学三、四年级,专业课程安排得比较密集,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深入钻研多门专业课程,容易形成样样通、样样松的局面。此外,学生在此期间要面临许多选择,迎接各种挑战,经历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类用人单位的面试,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多项关键的人生转折。在这一阶段,上述因素会导致学生减少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投入。因此,虽然在教学大纲中设置翻译课程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翻译知识,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使这种课程设置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表现为在实际工作中胜任力不足。

从课程设置内容上看,翻译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方面,涉及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3]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在翻译教学中并没有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而是呈现出三种不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偏重笔译能力而忽略口译能力,学生很少进行口译实践,一味偏重书面翻译练习;第二种倾向是偏重文学性而忽略实用性,教师在翻译文本的选择上只偏重文学翻译,对实际应用领域文本的翻译较少涉及,甚至完全不涉及,导致学生只掌握翻译技巧,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在毕业后适应实际的翻译工作;第三种倾向是偏重英译汉而忽略汉译英。翻译是双向的,是一种双语互通的过程。单纯强调英译汉或汉译英都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导致学生只能胜任某一方面的翻译工作,胜任力水平较低。

(二)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可供选择的翻译教材有百余部之多,但是这些翻译教材却普遍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内容陈旧的教材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国内翻译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大部分翻译教材所使用的例句均比较陈旧,有些教材虽然几经再版,但是教材中所使用的例句仍然没有更新,甚至还在使用数十年前首次出版时所使用的例句,导致教材内容缺乏新鲜感,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上述例句所反映的内容均是教材最初出版时的社会状况,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对实际的翻译工作缺乏指导意义,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为纸上谈兵,对其胜任力的提高毫无益处。此外,大部分翻译教材在例句的选择上较为偏重文学领域,而忽略了对其他领域翻译文本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译员经常遇到的是文学以外的各个领域的文本,而很少涉及文学领域的文本,因此片面强调文学翻译导致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各个领域的翻译工作,体现出胜任力不足的弊端。

其次,国内翻译教材的形式比较单一。纵观百余部翻译教材,大部分教材均采用同一模式,即先讲解翻译的标准,再讲解翻译技巧,而且在讲解翻译技巧时章节的安排几乎以同一顺序出现,包括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换,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拆句与合句,主动与被动,从句的翻译,习语的翻译等。此外,大部分翻译教材不配备参考书,而是将练习的答案直接附在教材的后面。这种安排促使学生对答案形成了依赖性,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也会失去主观能动性,使翻译教学沦为单纯的“灌输式”教学。[4]

由此可见,传统的翻译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现实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种脱节现象不仅阻碍了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导致英语专业翻译人员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胜任力不足,而且偏离了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死板

目前,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为主”。[5]在“以教为主”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角色,通常教师会运用80%-90%的课堂时间讲解翻译知识和技巧,余下的10%-20%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的翻译练习,不仅“讲”与“练”之间比例严重失衡,而且“讲”与“练”也分别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讲”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翻译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依托,讲解普遍意义上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并选择例句配合翻译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仅留出少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翻译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基本属于“灌输式”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翻译知识和技巧的理解[6],但无法提高学生对上述知识和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得要领,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缺乏一名合格译员应该具有的胜任力。

其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练”也存在一定问题。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于“讲”,“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与翻译技巧相关的例句和段落,“练”的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两种形式,“练”的来源主要包括教材中的例句、课后练习以及教师准备的相关参考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练”过于死板,其练习的目的在于“讲”,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翻译文本局限于一些非实用性的句子和语篇,造成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实际应用性语篇的处理能力,一味地以翻译技巧套用实际应用文本的翻译,翻译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的单一严重阻碍了翻译技能和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力不足。

(四)测评方法单一

目前,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形式,考试的内容将英译汉和汉译英混合在一起,不单独测试,考试题型一般由短语翻译、句子翻译和段落翻译组成。出于教学目的的考虑,任课教师在出题时一般会包括一定比例的课堂教学内容,再配合一定比例的课外练习。由于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试题能够让学生在考前复习准备,因此这部分试题主要测试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非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虽然关于课外内容的试题旨在测试学生的翻译能力,但是出题教师在出题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偏重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在实际翻译工作中恰恰很少被涉及。因此,单一的测评方法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对于合同、说明书等实用性翻译的操作知之甚少,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往往表现为胜任力不足。

(五)教师素质欠缺

目前,大部分从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英语专业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由于各个高等院校师资状况存在差异,有些从事翻译教学的英语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并不是翻译学,而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从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跨越到翻译学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其课堂讲授也仅限于教材中涉及的理论和知识,无法做到理论的拓展,因此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将知识和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翻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知识和技巧的实际运用更无从谈起。

其次,英语专业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从事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大部分教师完全没有翻译行业的从业经验,只有少部分教师偶尔从事翻译工作,具有丰富翻译工作经验的教师寥寥无几。从教师队伍的现状可以看出,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翻译教学均属于纸上谈兵,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对翻译技巧进行实践应用。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无法言传身教地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实际的翻译工作。理论的学习只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胜任力,导致大部分英语专业翻译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胜任力不足。

最后,英语专业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大部分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等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虽然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应该完全摒弃,但是如果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会导致学生丧失许多学习机会。由于教师没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分享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导致教学对学生胜任力的提高形成了羁绊。

三、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基于目前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胜任力状况以及造成英语专业翻译人才胜任力不足的原因,本文试图提出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旨在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胜任力水平。

(一)课程设置灵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7]因此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需要打破传统,真正让学生充分有效地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首先,应该延长翻译课程的开设时间,建议从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开设翻译课程,二年级翻译课程的重点在于讲解理论知识,三、四年级翻译课程的重点在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调整后的课程设置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其对翻译工作的胜任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其次,英语专业应该开设一些辅助翻译教学的相关课程,比如跨文化交际,英美报刊选读等。翻译与文化是紧密结合的,翻译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上述课程的开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化的掌握,进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翻译对跨文化交际的辅助作用,拓宽学生的能力范围。

(二)教学内容市场化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向实用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8]在教材的选择上,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材内容应该多元化,不应该仅注重讲解翻译技巧,也不应该片面强调文学作品的翻译,而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跨文化交际等各个领域的翻译文本的翻译技巧,真正从实践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教材之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将与就业相衔接的相关技能补充到课堂教学之中,以便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可以得到实践的训练,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结合实际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自己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学以致用,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从事翻译工作的胜任力。

(三)教学模式多元化

既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亟需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胜任力水平。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通常包括5个因素,即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9]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翻译知识和技巧的讲授,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翻译技巧的实际运用,学生对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力直接导致其翻译水平难以提高,无法胜任实际翻译工作。针对此种现状,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模式,比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人文主义教学模式、竞合探究教学模式、批评式教学模式、情境性教学模式、多维信息输入模式等教学模式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教学之中。[10]上述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的协调和引导作用,鼓励教师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氛围,能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呈现新的效力趋势向:一方面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胜任力,另一方面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

(四)测评手段丰富化

由于目前翻译课程测试手段的单一化,翻译课程的测试很难衡量与测定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和能力,因此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测试手段,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在测试内容上,可以将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尽量减少单纯测试学生机械记忆能力的题型所占的比重,尽量发挥主观题型灵活性大的优势,通过主观题测试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要平衡好试题中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的比例,做到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完全依赖于教材。在课外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要尽量扩大翻译文本的覆盖面,既包括文学翻译,又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翻译文本,以期提高学生对实用性翻译文本的处理能力,为学生从事翻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测试不要仅限于卷面的考试,可以将学生的成绩进行稀释,使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的计算可以采取小论文、翻译实践报告等形式,这种做法既能打破一次考试决定命运的局面,又能通过研究报告等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从事翻译工作的胜任力。

(五)教师队伍实践化

基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英语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树立教学创新的观念,努力掌握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不断搜集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着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采取行动。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应该尽力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英语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以便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翻译学的前沿理论,以最先进的理论指导翻译教学。此外,学校应该鼓励英语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翻译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其自身的翻译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并在教学中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大量从事翻译工作的间接经验。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而言十分关键,只有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翻译工作的胜任力。

总之,英语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而且已经对英语专业翻译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束缚,导致英语专业翻译人员在从事翻译工作时胜任力不足。通过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学内容由文学性转向实用性,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教师素质由理论性转向实用性。经过上述几个转变,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才真正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员的实际翻译能力,最终有效提高英语专业翻译人员从事翻译工作的胜任力。

[1]傅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J].经济论坛,2013(6).

[2]贺学耘,曾燕波.高校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体系重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9).

[3]连彩云,荆素荣,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翻译,2011(4).

[4]刘和平.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J].中国翻译,2013(2).

[5]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6]杨雄琨.基于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0(7).

[7] 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

[8]王爱琴.“实习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9]张威.基于JITT模式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化教学,2012(3).

[10]孙跃鹏,葛向宇,张新勇.高等学校翻译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责任编辑:武 亮)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attern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ency

Qiu Chang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of Liaoning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 110136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translation talents in society.However,translators majoring in English are not competent enough,which fails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Faced with such social reality,the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incompetence of translators majoring in English.On the basis of the causes,the paper is to mak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pattern,and enhance the competence of translators majoring in English.

competency;English major;translation;teaching pattern

邱 畅(1980-),女,北京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教学。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以就业力为导向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4DB171);辽宁省“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3年度课题“基于胜任力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YB13101)。

2015-10-03

H31

A

猜你喜欢

胜任英语专业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