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滕代远指导挺进豫西
2015-04-11宋毅军
宋毅军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 100017)
邓小平和滕代远指导挺进豫西
宋毅军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100017)
[摘要]1944 年 5 月,邓小平和滕代远,坚决贯彻执行并创造性地实施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关于发展河南的重大战略决策。他们周密部署、悉心指导战略支队开辟豫北、挺进豫西、扩大豫东、东下冀鲁豫,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和扩展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准备了重要的前进基地。
[关键词]邓小平;滕代远;豫西;抗日根据地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9.001
1944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5月,根据剧变的军事形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及时作出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重大战略决策。邓小平领导的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坚决贯彻执行并创造性地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他们周密部署、悉心指导战略支队开辟豫北、挺进豫西、扩大豫东、东下冀鲁豫,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和扩展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准备了重要的前进基地。
一、审时度势,正确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准备反攻发展各种力量
在抗战反攻前夕,党中央、毛泽东明确提出向河南发展的方针,要求北方局及冀鲁豫分局迅速派出干部,到河南敌后领导与组织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时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和北方局委员、八路军前总参谋长的滕代远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党中央关于挺进豫西的战略部署。
(一)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各种条件
毛泽东指出:作为领导干部,在指导工作中,“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97,272。北方局和前总在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上述战略决策过程中,总是全面地分析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正确地分析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把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1.认清国内外各种形势,增强广大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为了使党政军高级干部明确并积极完成新形势下的新任务,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在报告和讲话中,首先总是简明扼要地介绍国内外形势的主要特点。1943年邓小平就指出:“国际战争的主动权已转入同盟国手中,希特勒在溃败中,苏联已获得主动权,正式开始反攻。中国战场,日寇多次对根据地进行‘扫荡’,虽然军事力量下降很快,但还保持着100万预备队。”对此,北方局和前总及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但也是最黑暗的时候。“在反攻前我们还可能有一个较残酷的困难过程,看不见这点是要吃亏的。但我们是有足够信心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358-359所以,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努力渡过困难,迎接胜利,且为战后做准备,打下新中国建设的基础。毫无疑问,这种对国内外局势的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有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开阔政治视野,加深了对所担负重大任务意义的认识。正是由于明确了基本形势,认清了敌我友,从而使抗日军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激发了他们为完成建立和扩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准备全面反攻前进基地的光荣任务而努力奋斗。
2.分析主客观有利条件和实际困难,坚定指战员开辟准备反攻前进基地的决心。北方局和前总领导人邓小平、滕代远等,在指导战略支队开辟豫北、挺进豫西、扩大豫东、东下冀鲁豫,准备全面反攻前进基地进程中,十分注意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特别强调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利用各项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地克服各种困难,迅速打开局面,立足生根。在指导开辟豫北根据地时,邓小平和滕代远等首先分析的是有利条件。邓小平说:那里“抗战初我们去过,威望很高”,修武等县“我们已有公开工作,有些地方还有党员”,还可以从别的根据地抽调一些家是豫北的干部,“因此开展豫北工作是有条件的”388。至于挺进豫西的有利条件就更多了:一是“好的地形便于游击战争”;二是“人口多民性强悍”;三是“物产方面吃用都有”;四是国民党经过中原战役受到很大损失;五是“敌人还未站稳脚”;六是地主武装不多,“我们更易于立足”389。
当然,挺进豫西也面临着很多困难。邓小平和滕代远等认为,发展河南、绾毂中原,必须估计到重重困难。第一,国民党在该地区,基础比较大。他们采取“曲线救国”政策,配合日伪向我们进攻。第二,日伪防范很严,部队进去后可能和他们交火。第三,我们对敌情、地形、社会情况知道很少,工作基础很薄弱。第四,大批民间武装基本上掌握在豪绅地主手中,以伪组织形式出现。第五,当地灾荒严重,许多地方是无人区,不安定民生就打不开局面。第六,目前环境只能允许派小队伍去,等到将来队伍扩大形成局面后才可能增派队伍。作为“领导者应当看到这些困难,在思想准备上要充分”,只有这样,我们进去后才会兢兢业业地谨慎地进行工作,才能“求得站稳脚跟”389,才能完成建立反攻前进基地的战略任务。
(二)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策略
北方局和前总领导人三令五申:“要达到我们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政策”,进军河南的各部队必须注意掌握政策和模范遵守纪律。因为进军河南建立抗日反攻前进基地的任务能否实现,信心主要建立在模范遵守纪律和正确执行政策上面。为此,首先,要认识到进军河南是一个艰苦任务,我们的干部和部队要很好准备,不是去胡乱抓一把,乱打汉奸乱没收,进到河南以后要拿行动来表现。要通过训练士兵,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宣传者。其次,要普遍做宣传和调查工作,不仅通过拜访当地士绅和老百姓,随时了解风俗人情,而且对各方面人士都要很客气,买卖要公平。另外,首长要经常深入部队与战士见面讲评,着重鼓励。部队党支部工作要健全,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并宣讲政治形势,要纠正形式主义,不大吃大喝,不浪费。最后,要坚持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武装,创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减租减息,改善群众生活,建立牢固的根基。
1.坚决打击日伪反动力量。北方局和前总领导人认为:第一,对日伪一般不要过分刺激,对某些重要据点也不必去动它,着重开展统战工作,求得立足。如群众需要同敌人打仗,也主要是游击战争,先打一二个小仗,但又不过于刺激敌人。第二,对伪军要很慎重地研究对策,对不同具体对象适当处理,开始不要过于刺激。对外来伪军必要时打它一下,拔掉钉子;对地方伪军要先礼后兵;只有对那些最坏、坚决反对我们的死心塌地的汉奸,才坚决地打击。合乎政策并有利于我们立足的仗就打,而且要打就要打好,否则就不能打。第三,对伪组织也要采取慎重态度,在我立足之后就坚决摧毁它。不过,处理伪组织人员时要非常慎重,在我立足前一律宽大处理不杀,经济上不采取没收政策,捉到后进行教育放回去,通过他们去劝说别人。
2.努力争取地方实力派。地方实力派有别于顽固派,他们愿意同中共合作一致抗日,在驻守地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发展河南时邓小平和滕代远反复提出要注意争取他们。争取他们的方法如下:第一,要注意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要在新区中大力宣传中国人团结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抗战必胜。要宣传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要指出洛阳失守不能说明日本必胜,只要中国人团结起来就有办法。第二,要对国民党在河南留下的部分武装采取善意诚恳的批评态度,强调团结,坚持抗战。否则,大批树敌就不能达到争取大多数的目的。第三,要始终表示愿意同国民党合作抗日,可以吸收部分国民党人士参加我们的工作,即使一些人混进来也不必惊慌,但一般不吸收其入党。第四,要主动联络河南新区的国民党地方政府。对依靠武装坚决同我们对立的,要一面讲道理,一面公开宣传要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对没有武装同我们联系的要主动联络;对几个政权相互间的矛盾要很好地利用,争取多数,打击少数,不要到处树敌。第五,要对国民党小武装部队一律采取联合抗日的方针。一方面防止其袭击,一方面防止在合作中把我们推上去同日伪对立消耗;愿意同我们联合抗日的就努力争取;经常同我们尖锐对立的也要仁至义尽。第六,要适当地暴露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真面目,但绝不主动进攻他们。如果他们来进攻就坚决打击,打胜以后再同他们进行谈判。土匪不能要,但对他们和地方实力派也不乱打。
3.有理有利有节地回击顽固派进攻。1944年,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面前,国民党顽固派勾结和配合日军进攻山东、冀鲁豫、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破坏团结抗战。这对八路军、新四军发展河南、绾毂中原极为不利。开始,毛泽东等电示滕代远和邓小平,目前必须争取时局平静,不生波澜。我们的方针是先行忍让,顾全大局。同时,集中兵力于适当地点防御,彼若坚决来攻,以反攻姿态还击,但是非最后不得已,不要与其冲突。不久,由于顽军继续向太岳北部进犯,根据毛泽东不能让阎军深入岳北基本根据地的指示,北方局、前总指挥太岳军区组织了两次青(城)浮(山)战役,坚决回击顽军进攻,山东与冀鲁豫军区部队也相继发起反击作战,保卫了抗日根据地。为开辟新区,发展河南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多谋善断,坚持慎重初战的军事原则,为准备反攻壮大人民武装
人民武装力量必须着眼于发展,在斗争中求巩固,在巩固中求发展,而发展时必须依据北方局和前总制定的巩固阵地,争取主动,实行“面向敌占区,敌进我进”的军事方针。否则,不仅抗日民主根据地无法巩固,发展河南、绾毂中原,开辟和巩固抗日反攻前进基地的战略任务也无法实现。北方局和前总创造性地实施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指导发展河南的军事斗争实践,特别是挺进豫西的军事斗争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一)开辟豫北
1944年5月中原战役还在进行中,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就从开辟豫北入手,开始了向河南发展的准备。他们电令太行、太岳军区:鉴于中原战争仍在扩大,我应乘敌主力转走兵力空虚时,“不失时机地开展豫北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为此,太行、太岳纵队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切实侦察豫北自然情况,调查研究豫北敌伪友我社会情况,以便确定政策;要分别组织两个以上的支队,周密准备随时出动;部队南开豫北时,要抽调好的干部组成工作队随行,对派出之干部和部队,均应进行深入的政策教育,等等。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5月20日,邓小平主持北方局会议,专门讨论开辟豫北根据地问题。会议根据国民党在豫北采取“曲线救国论”政策,把过去公开打的国民党旗帜全都掩蔽于敌伪中的新变化,分析其原因所在:“敌人统治豫北力量不很大,历来都是用伪军”,“目前那里的情况是很混乱的”。因此要“有计划地打入敌伪”,团结起来,开辟新区,坚持豫北抗战,不仅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刻不容缓385。
(二)挺进豫西
1.当党中央、毛泽东于1944年5月明确指示北方局和前总,负责从太行、太岳和冀鲁豫三个军区抽调部队南渡黄河发展河南时,在延安的刘伯承发来电报,了解进军豫西的准备情况,并询问:豫西发展到相当时期,邓小平能否亲去领导。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则立即着手抽调得力干部和精干部队,准备电台,筹措经费,侦察开进路线、地形。他们拟以太行军区第三团、新编第三十五团及豫西地方工作队等,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即第一支队,皮定均为支队长(后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7月14日,邓滕急电毛泽东等,请求批准上述进军豫西的部署。7月20日,根据豫西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和党中央新的指示精神,邓小平在麻田再次主持北方局会议,专门讨论开辟豫西根据地问题。滕代远等4人出席,杨立三及受领任务的皮定均等6人列席。邓小平首先指出:日军发动中原作战,国民党汤恩伯部惨败,使“豫西成为很大的敌后地区,我们应该去发展游击战争。该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地方”。“我若占有中原,将来发展前途很大,就现实意义说,它也是现有八路军、新四军地区的重要屏障。”所以,虽然挺进豫西任务艰巨,困难很大,“但如果我们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对中国革命的战略意义是很大的”。急迫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过河前秘密侦察渡河地点;二是进去以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对干部战士进行调查,分别教育388。而滕代远则着重讲了模范执行政策和纪律的问题。他指出:豫西“地处平汉线以西,陇海线以南,位居中原,如果开辟成功,会成为一个新的独立战略区,与新四军第四师、第五师取得联系”,“国民党目前尚无力收复河南,我们是有力量与可能开展这个区域的。”怎样开展呢?滕代远认为:一是“方针政策最重要,去了以后对群众宣传我党政策,统战政策必须掌握得很正确”,这支部队是代表我们党的。二是“必须使所有干部战士都有认识,军队纪律更严明,真正以模范行动给人民看,这样才能取得在人民中好的影响,达到争取人民大多数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目的”。军纪要严,要进行教育。去时开始不在当地筹给养,自己要带些经费去。在其余几位委员讲话后,邓小平最后强调:“要求就是一个,就是到河南去要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会议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最终确定组织皮定钧、徐子荣抗日游击支队挺进豫西,“部队去后受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和指挥。”北方局、前总部署皮徐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任务后,又收到党中央7月25日关于向河南进军的军事部署命令和关于政策指示,要求部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各临近河南的部队和根据地也必须积极策应。以冀鲁豫水东区的部队积极策应,以新四军第五师一部从平汉路北上配合行动,华中以新四军第四师一部西进豫皖苏边,打通与睢杞太地区的联系,相机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这是我们党在抗战后期向河南敌后地区发展的具体部署。8月3日,邓小平和滕代远及时致电焦急等待中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报告太行军区两个团及军政干部70人“开赴豫西已准备就绪,唯渡河发生极大困难,因敌人河防甚严,两次侦察人员没有过成河,现已电询太岳情况,准备从垣济过河,如再困难时可设法从水东走。”*见邓小平文稿1944年第32号。
为了使南进部队进一步领会理解党中央指示精神和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政策、纪律的指示,邓小平和滕代远于8月中旬又亲自向前来汇报的南进部队指挥员传达了中央指示。邓小平说:中央对中原局势十分关注,多次来电要我们派部队去开辟河南的工作,最近又来电催我们尽快派精干部队前往豫西,这一行动对于打败日军的侵略,使华北华中根据地连成一片,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只要你们去后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模范执行纪律,又能打一些胜仗,群众就一定会信任你们,就一定能扩大武装,建立政权,开辟根据地。他提醒支队领导之间要互相尊重、加强团结,处理事情要慎重、稳妥。关于支队所需的供给和装备,他又派有关人员专门解决。
2.从皮徐支队于1944年9月6日在林县郭家园誓师出发之日起,邓小平和滕代远就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们,并及时把他们的行动报告党中央、毛泽东。他们接到中央军委关于以嵩山为枢纽,暂时不伸入伏牛山国民党区域的电报,当即转给皮徐。10月,他们电告中央军委,肯定皮徐支队挺进豫西、发展河南并未失去时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他们又将已挺进到豫西的皮徐支队番号正式定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当中央军委急于了解河南各方面情况时,邓滕将皮徐等转来的豫西等地区社会、地理、日伪、国民党军队、地下党组织、群众基础等重要情况,源源不断地及时上报中央军委,为统帅部运筹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北方局和前总直接指挥下,皮徐支队渡过黄河,越过陇海路,向嵩山箕山地区前进,在袭击登封敌机场并歼敌一部后,及时分兵进入嵩山等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顽夹击,使箕山嵩山地区联成一片,初步打开了豫西抗日局面。到年底已建立10多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初成立了第一军分区。为更好地执行党中央进军河南、绾毂中原的决策,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在本区主力部队缺少的情况下,还准备从太岳军区抽调两个团南渡黄河,加强豫西。党中央考虑到太岳兵力较少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妨碍太岳区巩固发展情况下,只派一个小团南进就可以。加强豫西的任务,主要交由从陕甘宁边区抽调的由王树声、戴季英所率领的两个团来完成。邓滕理解党中央的关怀,在适当调整了本区部队防御部署后,还是从太岳军区抽调了第十八团、第五十九团主力等组成豫西第二抗日支队。11月1日,邓滕任命刘聚奎为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后韩钧为司令员),率第二支队南渡黄河,加强豫西。4个月后,邓滕又从太行区抽调主力部队组成第六支队,挺进豫西。临行前,滕代远专程来到太岳区,代表北方局和前总,就加强豫西的任务和政策纪律等问题做了指示。11月18日,该支队渡过黄河在新安、渑池、洛宁、陕县等地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日军第110师团主力,配合第一支队的反“扫荡”斗争。11月底,在新安、渑池、陕县、陇海铁路南北地区,开辟了近一千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12月底,中央党校干部等南进与第二支队会合,后来成立了第二军分区。12月,王震和王首道率领南下支队向南方数省进发,途经太岳区。滕代远又专程赶来参加联席会议,并代表北方局和前总提出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南下支队过黄河后,要尽可能插入敌人守备部队各不相关的接合部。二是要严守自卫原则,不主动向国民党军队进攻。三是要开展政治攻势,尽力争取伪军,不成功时可相机消灭。四是要积极组织群众,适时发动减租减息,发展群众武装。他最后强调:军队到新区必须做到纪律严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会议决定,太岳军区在物资上要全力支援南下支队。
3.为进一步加强豫西,王树声、戴季英于1945年初率领豫西抗日游击第三、第四支队南进时途经太岳区。邓小平和滕代远建议其行动“愈快愈好,免错时机,同时须带大批干部”。邓滕曾数次急电中央军委,建议王戴部趁交通有利,“火速进入太岳”赶赴豫西,否则将来困难更大。为使他们及时了解豫西情况,邓滕多次向他们通报了解到的情况。滕代远还电告王戴在加强豫西的同时,应注意适时适当开展豫中工作。他说:豫西伏牛山地区是顽军主力所在地,而豫中敌伪力量薄弱,顽军多属地方部队,战斗力不强,对于我军开展工作与壮大力量正合时宜。更重要的是,豫中地区控制平汉陇海两铁路及郑州、洛阳、许昌诸城,东联豫东、皖、苏,北接华北,南联豫南、鄂北,如果不及时开辟与巩固,反攻到来时顽敌将捷足先登,我将处于被动。滕代远建议:以主力重点指向豫中地区,东与水东,东北与太行七分区部队打通,北与太行八分区及太岳四分区相呼应或打通,南沿平汉线向南发展,如期与新四军北上。很明显,这是北方局和前总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发展河南、绾毂中原战略部署作出的具体部署,是以豫中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步骤。根据党中央决定,王戴率部于1945年2月挺进到豫西后,成立了戴季英为书记的河南区党委和王树声为司令员的河南军区,统一领导进至豫西的所有部队。
(三)扩大豫东
冀鲁豫军区很早就组建了300多人的南下大队挺进水东。该大队于1944年7月和水东独立团会合,随后在豫东睢、杞、太等数县建立根据地,成立了水东专署和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1月,军区加派部队协同水东部队开辟豫中,并准备与北进的新四军第五师打通联系。水东地区部队于3月组成冀鲁豫第十二军分区。两个月后,军分区第二十八团等渡过新黄河,建立水西地委、专署和军分区。6月,滕代远等代表北方局和前总电令冀鲁豫军区,为争取时机加速发展豫东地区,军区应向水东地区加派兵力。这是因为,位于水东地区的豫东地域辽阔,物产比较丰富,人口众多,为战略要地。该区日寇兵力不多,我如不迅速开拓,不仅无法南联鄂皖、东接苏北、西援豫西,即使控制现有地区也有困难。6月,冀鲁豫分局和军区为执行北方局和前总指示,统一水东、水西两区领导,决定成立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同时增调两个团分别加强水东和水西两区,从而控制了豫东广大地区。与此同时,先后进入豫西、豫东和豫南等地的部队,也积极行动,英勇歼敌,发展豫南,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了四个军分区和地委专署。1945年2月,中央军委电示邓小平、滕代远:韩钧*韩钧,当时任河南(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及太岳南进支队主力应以突然动作消灭伪顽军一股至数股,使豫中、豫西联成一片。鉴于豫中局势非有强大力量难以打开局面,太行应准备三千兵力南进增援。邓小平等即电复中央军委并告刘伯承、蔡树藩:我们拟定(太行第六军分区)第十三团两个营为基础,组织两个小团,约两千人去豫西。太行正规军数量太少,近日正补充,并配以一部地方武装。今后豫西可能还需要增加兵力,太行、太岳实难再抽出兵力,请军委作通盘考虑。25日,邓小平又和滕代远、杨立三致电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皮定均、徐子荣,当时分别任河南(豫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并报中央军委:(一)决定由太行第六军分区第十三团主力为骨干组成豫西第六支队,刘昌毅为司令员,张力雄为政委,辖两个团(各五个大连),约在二千人左右。拟于三月开动,进入豫西,归王、戴建制。(二)皮定钧、徐子荣与王树声、戴季英取得联络后,决定皮、徐归王、戴建制。(三)豫北兵力不够分配,影响发展和巩固,建议抽十八团归还太岳建制。这时,中央考虑到进军河南的各路部队时间、地域、组织指挥等问题,电告邓小平等:“目前南进部队分途出发,在各地即有我军南北部队的大会合,中央鉴于我军在历史上两个部队会合的经验,认为此次南进各部队以及在南面各兵团,双方圴应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亲和团结的态度。在党的领导方面则采取交换意见、发扬长处、纠正弱点的严肃的原则态度,希望各地妥善执行。”*中央文件汇编1945年上第4页。与此同时,邓小平等还收到了中共中央给北方局及晋察冀、平原、山东各分局的指示电报,要求对河南财政给予有效的帮助,强调:迅速发展河南根据地,打通华北与鄂、湘联系,这是准备反攻、夺取华北、巩固苏北的重要步骤之一。鉴于河南人民生活很苦,我军初到财政上感到严重困难,阻碍军队迅速发展,“故望华北各根据地对河南财政有效帮助。”*彭德怀年谱297页;中央文件12编4564页。邓小平等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积极地贯彻落实了上述指示。
由上可见,党中央、毛泽东最初部署的战略态势是:北方局和前总指导部队进军的重心是由北向南,新四军第五师、第四师等分别是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邓小平和滕代远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首先是将发展河南的指导重心落在豫西,然后又适时东移,经豫中移至豫东。特别是邓小平于1945年3月初亲自来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直接加强了豫东地区的党政军领导,从而使党中央、毛泽东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圆满实施。
三、因地制宜,广泛发动和组织、武装群众,为准备反攻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党在领导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是以执行土地政策、发动群众为中心,以人民武装为后盾,建立和加强抗日政权。邓小平亲自率领北方局机关干部东下冀鲁豫根据地,指导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这是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又一重要步骤。
(一)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
早在1944年,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开辟豫北、挺进豫西时,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北方局和前总领导人就指出:开辟新区时,一是“必须做一些善政,要组织生产救灾,减轻人民负担,安定民生,向人民宣传我们与人民一块渡荒”。至于人民政权,“要看进入以后的状况决定,需要建立即要搞起来。”政权成立后,首先就要做善政。二是宣传我们党的纲领,介绍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口号是保卫西北,配合正面战场;“坚持河南抗战,与河南人民共存亡,保卫河南,保卫家乡”,坚持团结和民主。三是新区建立起来的群众团体,要在党的政治领导下,独立发动、组织、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执行抗日政府法令,号召群众参加和拥护革命军队,并把自己武装起来加入民兵组织。事实证明,上述举措的实施,对于开辟新区,发展河南、绾毂中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为这一地区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着发展河南、绾毂中原重大战略部署的圆满实施,关系着抗战胜利后我们党和军队在中原地区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起到何种作用的大问题。同时,这一地区在发动群众、减租减息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左”倾错误也急需解决。否则,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展河南、绾毂中原,准备反攻的战略部署将无法实现。于是,平原(后为冀鲁豫)分局代理书记宋任穷电请党中央派人来平原地区加强领导。根据党中央关于北方局前往冀鲁豫平原抗日根据地加强领导的指示,邓小平于1945年3月初率领北方局机关东进冀鲁豫,来到河南清丰县单拐村,指导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着重进行调查研究,解决群众运动中执行政策的问题。此后,邓小平把北方局的工作重点放在冀鲁豫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上,直至6月中旬他奉命离开单拐村返回太行赴延安出席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邓小平等刚一到冀晋豫平原地区就接触到了轰轰烈烈的发动群众、减租减息运动,他敏锐地感觉到,这场运动开展得如何确实至关重要。因为,一是有许多好经验需要很好地研究,这对于今后党的群众工作有很大意义;二是有些偏向也需要加以检讨,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健康发展。为了正确指导这场运动,邓小平将同行的北方局干部分配到河南的滑县、濮县、濮阳三个县,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特别希望能在滑、濮两县取得经验。他认为:“用本区的经验来指导本区运动效果更大。”经过一个半月时间,大家对深入调查的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认真研究,把形成的意见提交冀鲁豫分局讨论,最后由邓小平代表北方局在6月6日召开的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作了结论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六六指示”。邓小平在讲话中,代表北方局首先肯定了冀鲁豫根据地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运动取得的五个主要成绩,指出了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运动中存在着的五个问题,分析了运动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三个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如何开展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运动的措施。邓小平认为,全区工作指导仍然应该以发动群众为中心,务求把减租减息的政策贯彻到底。原冀南地区的中心任务是彻底发动群众;水东地区要坚决地进行减租减息;原冀鲁豫地区要注意运动不平衡问题。总之,就是要因地制宜,“必须切实注意这个问题”。报告特别强调:水东(新黄河以东地区,处在敌我顽三角相互斗争比较严重的环境)地区必须抓住时机,抓住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这个基本环节。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河南敌后工作指示”原则,着重于彻底落实减租减息政策。“要使干部了解过去的努力是有很大成绩的,认识过去工作中的偏向和弱点,目的是为了找出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运动。”很显然,邓小平这个报告,对于指导冀鲁豫地区特别是豫东地区的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运动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报告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方针、政策,对于发动武装群众,支援人民军队,对于随后开展的全面反攻的军事斗争,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建立民兵组织,武装群众
兵民是胜利之本。全面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创建根据地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有抗日的武装部队;二是使用武装部队并配合民众去战胜敌人;三是用一切力量去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他认为,只有动员、发动、武装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才能陷日本侵略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北方局和前总领导人在加强正规部队建设的同时,一直十分重视指导民兵建设。在太行山根据地,邓小平和滕代远就充分肯定了民兵武装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太行根据地民兵虽然在数量上没有大发展,但在质量上则有相当的提高。“特别是边沿区,战斗力增强,组织严密,行动亦较积极。”“边沿区民兵的生产与战斗结合,既保护了生产,又得到了利益。”党中央、毛泽东作出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以后,邓小平和滕代远多次强调以下方面:第一,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要大量组织群众武装游击队,原有党员除已打入伪组织外,一律动员出来组织游击队。民兵武装要由骨干来掌握,一定时候可以搞短期训练班解决培养干部问题,培养一些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二是要宣传抗日根据地社会和生产、照顾各阶层、“三三制”等政策。在我们工作有相当基础,充分掌握了民兵武装时,要找一些地方上真正公正的士绅,开始建立政权工作。第二,“我们要扩大武装,主要是建立游击队,发展游击战争。”对河南本地干部的使用,有的以八路军名义带领队伍进到河南,有的自己回到家乡组织发展游击队。“去后第一个问题,必须扶持与掌握游击队,有了游击队才能生根。”枪支主要用游击战争的方式取得,有卖的买一部分也可以,但不能向老百姓要枪。地方人民武装起义,可以大胆收编,逐渐改造,不要性急。第三,军事力量的组织与配备以能打击消灭伪军为要求。团营大队的活动要善于灵活地分散与集中。集中以消灭较大股的伪军,分散以对付敌人的“扫荡”和打击敌伪的小股活动。军民一体是我们能够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并发展根据地,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要发挥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的威力,更多地扩大民兵,更有力地打击敌人的“扫荡”、蚕食和抢掠,更努力地扩大根据地,解放敌占区的同胞。
为了加强对河南抗日根据地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于1944年9月在延安建立了中共河南(豫西)区委员会、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毛泽东接见即将南下的河南区党委、军区领导人时反复强调:“这次南下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深入河南敌后,以嵩山为依托,在三点(洛阳、许昌、郑州)两线(陇海、平汉线)之间,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紧紧咬住敌人,牵制三点两线之敌人西进,保卫大西北,沟通陕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发展抗日战争的大好形势,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至1945年9月,进军河南的6支抗日部队和广大人民,经过对日、伪军作战,创建了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面积和800万人口的河南(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四、结语
从1944年到1945年,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北方局和前总领导人,周密部署和悉心指导了战略支队开辟豫北,挺进豫西,扩大豫东,东下冀鲁豫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是实施党中央、毛泽东发展河南、绾毂中原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其主要特点为:一是敏锐地抓住战机,面向敌占区实行战略上的敌进我进;二是牢牢地把握政策,迅速建立全面反攻的前进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点,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中共的生存力极为坚韧”,“一九四二年底以后,中共方面挽回了过去两年的颓势,逐渐增强了力量”。“地下活动继续深入,同时表面活动又像两年前那样活跃起来”,“治安殊堪忧虑”。不仅如此,正是由于北方局和前总在抗战后期圆满地实施了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从而奠定了埋葬蒋家王朝的坚实基础。此后,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正是在河南等省辽阔的中原战场上,刘邓大军九战九捷,千里跃进,豫西整军,中原逐鹿,为决战淮海,强渡长江准备了前进基地。正是凭借着中原大地的历史舞台,人民解放军上演了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邓小平和滕代远等关于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全面反攻前进基地的重要思想和实践,是在正确估量敌强我弱这个中日战争基本形势,牢牢把握持久战这个中国抗日战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全面阐发和实施的。毫无疑问,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发展河南、绾毂中原战略决策和各项政策,刘伯承、彭德怀、刘少奇等提出的正确思想观点和主张,为他们上述思想观点的阐发提供了基本依据。然而,更重要的是,始终身处抗日前线的邓小平和滕代远,非常注重从实际斗争中总结经验教训,注意“精细地研究”党中央、毛泽东关于战略反攻阶段敌进我进的战略部署,并将其在本战区的各项工作中具体化,“使之适用于自己的工作环境”,注意研究新情况、新特点,摸索规律。所以,他们阐发的上述思想观点具有明显的实践特点和很强的针对性、独创性,其内容简明扼要,表述通俗易懂。所有这些,都对发展河南、绾毂中原,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5-08-18
[作者简介]宋毅军(1957-),男,山东威海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副巡视员,博士。研究方向: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思想和实践、中共领导人与三线建设及其调整改造。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9-0003-07
On the March into the West of Hena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ng Xiaoping and Teng Daiyuan
Song Yijun
(CCCPCPartyLiteratureResearchOffice,Beijing100017,China)
[Abstract]In the May of 1944, Deng Xiaoping and Teng Daiyuan firmly carried out and creatively implemented the significant strategic decision about extending the revolutionary areas in Henan made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Mao Zedong. Through the careful deployment, they guided their troops to open the areas in the north of Henan, march to its west, extend its east and further down to the east of Ji-Lu-Yu revolutionary areas, successfully mobilized and armed the masses, and established and extended the anti-Japanese revolutionary bases, which well prepared for the full-scale counterattack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Key words]Deng Xiaoping;Teng Daiyuan;the west of Henan;revolutionary bases in the anti-Japanese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