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转型研究
2015-04-11□刘爽
□刘 爽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信阳464000)
将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为休闲度假,纵观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江西婺源就是通过将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消费理念相结合,通过开放性思维与创造性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的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的扶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业的品牌效应,通过与国家政府部门的合作,旅游业更加的贴近现代化的市场,逐渐形成了具有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的一条产业链。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相关经济的发展,其所产生的连带效应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效益。因此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不仅是婺源的旅游业的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其当地显著的特色,优质的服务,完善的体系,更加为其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添加了很重的砝码。
1 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1.1 发展过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紧张城市生活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轻松愉悦的生活,节假日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模式逐渐回归于城郊的农村地区。大家所体验的就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放松。于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农家乐”除了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外,也更加的开始逐步贴近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以迎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很多的“农家乐”现在不单单是“农家乐”,有的发展为自主采摘园,垂钓鱼,农业生产体验基地,农家酒店等等。形式多种多样,规模逐步扩大。如何对乡村旅游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呢?学术界通过一些资料的对比,认为乡村旅游应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地地道道的农家乐”,农家自己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二是农家乐所衍生的附属品,即农村野游,回归大自然,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体验都市所没有的特色;三是娱乐休闲,包括踏青、采摘、垂钓等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农家乐更高层次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这种旅游方式在欧美日韩等过也十分的流行,都称之为乡村旅游。在我国,这种乡村旅游结合我国的本土特色,形成了具有创造性的称呼,即“农家乐”。但是通过婺源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农家乐”仅仅是乡村旅游的初级阶段。
1.2 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形成符合具有区别于其他地方而具有自己独到特色的发展模式,并且衍生了一系列的附属产品,形成了自然与市场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模式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大众的“农家乐”模式,这个模式成本低,规模小,数量多,且火爆,主要以吸引大城市家庭为单位的游客;二是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这种模式一般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成本高,集休闲娱乐与教育为一体。并且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是新农村的开发,主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依托国家农村发展政策,结合当地特色所建立起来的旅游新村;四是历史遗迹与古典村落的综合利用,也形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是依靠当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具有创造性的美景,如贵州梯田;六是农村与景区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格局,此种模式不仅能壮大景区的发展,而且联动了当地农业、农副产品等的发展。这六种简单地模式还延伸出了三种深层次的模式:一是集观光,采摘,踏青于一体的家庭体验式的发展模式:二是集垂钓、放牧具有典型差异化与挑战性的趣味模式:三是构造相关主题为线索的村落,形成具有一定主题,集生态,田园,文化,教育,娱乐,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集中发展模式。
2 乡村旅游升级转型
2.1 市场需求
乡村旅游与乡村休闲的需求模式是不同,这也就造就了其经营模式不同。简单说来,乡村休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任何一个乡村旅游要想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过度到乡村休闲。因为乡村旅游无非就是去乡村领略一下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主要体现在一个字“逛”;而乡村休闲并不单单是“逛”,更多的是“品”,品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而现在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往往忽略了这一个“品”字。所以乡村旅游要想进一步提升,就要学会发散性思维,去创造性的提供一些更多的看不到摸不到的精神旅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乡村休闲。
2.2 模式的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显得相对滞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城市弊端也就更加显而易见,这样乡村以往那种被忽略的特性就很明显的显示了出来,这无形当中加大了乡村的吸引力。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改善,更加使乡村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就给乡村的重新组合并向着深层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程度与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以造就了不同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不同。例如:苏格兰的田园式,西班牙的创新式,北海道的优势式,巴黎的城乡一体式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如何将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水平,是大家现在共同的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将乡村旅游逐渐发展为乡村休闲。
2.3 具体要求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农业大国来说,有着更高更全的需求。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同,其符合本国国情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就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区别于西方国家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形成符合自己国情的的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的发展核心在农民,我们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推进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与专业化,逐步调成农业生产结构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农业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农业衍生品的发展,走一条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如何引导农民去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有效的扶持政策。很多农民不会去冒险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但是一旦有成功的案例,农民就很容易接受新的生产机制模式。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的人都喜欢来农村游玩,主要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差异化来决定的。一些城市生活久的人群就喜欢去农村接受泥土的气息,体验大自然的味道。就是这种双方都不具有的差异化的体现,在使农村显得格外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形成了农村独特的发展与保护机制。
[1]余昌国.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思考[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5(1):20-27.
[2]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640-645.
[3]弓志刚,原梅生.休闲农业产业与发展的组织创新研究[J].财贸经济,2009(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