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以某非民族类高校为例
2015-04-11次仁曲珍
冉 静,次仁曲珍,李 累
(1.成都师范学院 组织人事处,成都611130;2.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国税局,西藏阿里859000;3.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610064)
关于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以某非民族类高校为例
冉 静1,次仁曲珍2,李 累3
(1.成都师范学院 组织人事处,成都611130;2.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国税局,西藏阿里859000;3.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610064)
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维护国家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藏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通过调查发现,当下的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非民族类高校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建立一定的分类服务机制,重视培育藏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多渠道提高藏族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吸收藏族大学生中优秀分子入党。
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非民族类高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藏族同胞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2010年,西藏拥有普通高等教育院校6所,西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4%,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四省的藏族大学生群体也明显扩大。许多藏族大学生特别是他们当中的党员毕业后,经过锻炼成长,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发挥了骨干作用,有的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兴边富民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重要的人才储备工程,是把优秀藏族青年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又有坚定政治觉悟和政治立场的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试图结合当前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 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西藏工作、藏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培养政治坚定、知识丰富的藏族人才。其中不少来自贫苦群众家庭的藏族同胞,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不会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例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13岁,是那曲地区比如县一个贫苦农奴家庭的孩子,为生活所迫曾在寺庙当过小扎巴,要过饭,做过头人家的佣人,富人和寺庙上层蔑称他为“男鬼热地”。1959年,解放军来到热地的家乡,动员他到北京上了学。他从中央政法干校毕业后,分配到那曲地区工作,人生轨迹彻底改变,热地的同学们后来也成为各级机关里的骨干。热地曾经深情地回忆“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重视”,使他和同学们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为西藏、为国家做些实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藏族干部。可以预见,随着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扩大,未来藏族干部和藏族劳动者的整体文化水平会继续提高,将有利于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功能目前已有变化,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过渡到了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身份认知草根化
因大学招生规模扩大,藏族大学生和其他民族大学生一样,知识精英的地位有相当程度的削弱,潜在的政治精英身份也逐渐淡化,对未来当家作主、参与管理本民族事务和国家事务的期望值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获取稳定的就业岗位,缺乏主动为社会、为国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以此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追求。
(二)生活目标物质化
当代藏族大学生的父辈、祖辈经过民族改革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洗礼,对中国共产党有深厚的感情,不少人从未间断供奉毛泽东画像,他们既追求物质生活的安全富足,也保持和维护对国家基本制度的高度忠诚。与此不同,当代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没有父辈、祖辈翻身得解放的切身感受。他们成长于消费文化盛行的时代,虽然本民族文化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安宁,不特别强调经济上的成功,但他们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仍难免忽视政治生活,对生活内容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经济维度,淡化了政治维度。
(三)政治认同受到境内外分裂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部分当代藏族大学生对西藏和藏区的历史发展缺乏纵向比较,不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境内外分裂势力利用西藏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等情况,刻意夸大、歪曲宣传西藏和藏区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利用藏族同胞的传统信仰,造谣生事,大肆渲染西藏和藏区发生了所谓宗教灭绝和文化灭绝;极力诋毁藏区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些给藏族同胞造成了模糊甚至完全错误的认识。部分藏族大学生对分裂势力缺乏警惕,政治观念不明确,也受到这些宣传的一定影响。近年来,境内外分裂势力加紧活动,先后制造了“3·14事件”、系列自焚案和诸多群体性事件,并利用新媒体工具广泛传播,歪曲事实真相,导致包括部分藏族大学生在内的藏族同胞对我国民族政策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
二 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某非民族类高校为例的分析
为了解当前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状况,我们在成都某非民族类高校向70名藏族同学发放了半开放式问卷,有效回收43份。从回收的问卷看,有4位同学已经入党,有4位同学是积极分子。在问及未入党的原因时,有11位同学表示因个人信仰不入党,10位同学表示没兴趣入党,这两类合计占比为49%;另有14位同学回答已经申请但不符合条件,未能进入培养程序,占33%。他们不符合条件的原因是学习成绩、评优获奖等方面没有达到入党的标准。我们与其中12位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发现部分同学既不了解党的性质和任务,也不了解入党程序,还有部分同学对入党持否定态度。例如,有人质疑“入党到底有些什么好处”;有的表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写入党申请书、什么时候该报名参加党校学习,从未主动了解情况,习惯于等待消息;有的表示“入党很形式化,很多人只是为了工作想入党”。由于条件限制,这项调查未能大规模展开,但从目前已经获得的信息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值得重视。
(一)藏族大学生对入党持消极态度的比例较高
首先,因个人信仰而不入党的比例较高,超过25%。藏族同胞信奉藏传佛教的比例极高,因此,明确表示因个人信仰而不入党的同学达到25%比例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藏传佛教中一些有地位、有影响的喇嘛在境内外多种场合发表关于宗教与科学兼容的主张,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表示没兴趣的同学比例也超过20%。其中,有的属于对政治生活缺乏兴趣,有的则是对政治生活有抵触情绪。这与藏族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有关。藏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日常生活节奏较慢,藏族大学生所在的家庭大多不了解如何培养子女适应现代大学强度较高的学习方式和节奏较快的生活方式。在藏族基层社会,人们的竞争意识、成功意识相对薄弱,个人生活和职业取向追求安稳。藏族大学生的日常交往圈子相对封闭,家乡和长辈的价值观影响很大,大多偏好与世无争的价值观念,进取心不强;参与班级服务工作、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时主动性偏低,缺乏政治上的追求。令人忧虑的是,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如果在他们回答对入党不感兴趣后,再询问他们对党员行为的认知,有的会直言不讳地给出否定性的评价。这提示我们,部分党员不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足以影响党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形象。
(二)学习成绩、评优获奖不达标是影响藏族大学生入党的重要因素
在回收问卷中,有14位同学回答已经申请但不符合条件,未能进入培养程序,占33%。他们不符合条件的原因是在学习成绩、评优获奖等方面没有达到入党的条件。其根源在于许多高校制定的党员发展细则中普遍以学习成绩、评优获奖是否达标作为衡量入党积极分子优秀与否的主要参考指标,专门针对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分类服务意识尚未形成。
在上述43位同学中,26位同学的高考分数是350分到400分,16位同学的高考分数是400分到480分,只有一位同学考了568分。他们当中有31位同学表示专业学习难度大,另有5位同学表示听不懂老师讲课。在接受一对一访谈的12位同学里,有9位称所有专业科目成绩及格就是成功;8位同学认为有必要实行藏族同学专业考试成绩50分为及格,仅有4位同学表示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不应当以及格为入党衡量的标准。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藏族同学学习基础欠佳、信心不足、效果不理想。藏族同学即使付出了跟其他同学一样甚至更多的努力,也往往因为基础教育薄弱等原因不能获得较好成绩,从而不能获得较高的肯定性评价。目前,在43位同学中,有39位同学没有获得过任何奖励,占比超过90%;仅有4位获得过奖励,其中有2位获得体育竞赛奖,2位获得奖学金。同时,藏族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往往达不到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要求。在43位同学中,只有8位同学表示会积极参加挑战杯、辩论赛等竞赛活动,34位同学称自己缺乏参加比赛的能力或者勇气,占比约80%。11位同学认为自己积极参与班级、学院和校级集体活动并且很活跃;23位同学表示自己能够参加活动,但不太活跃;9位同学回答一般不会参加活动,其中8位称自己其实不参加任何活动。对于参选学生会干部、班委干部,有38位同学表示不会参加竞选,原因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演讲水平无法跟汉族同学相提并论,只有5位同学表示积极参加。综上可见,藏族大学生在校获得入党所要求的各种荣誉称号的机会相对较少。
(三)相当部分藏族大学生不熟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缺乏正确认识
在入学教育阶段,藏族大学生对党组织的信息不敏感,大多数同学事后对这类信息几乎没有保留任何印象。总体上缺乏政治上追求进步的主动性,习惯于等待辅导员和同学通知有关事项。交往范围没有跳出同乡圈子,信息渠道狭窄。课余一般能坚持参加宗教活动和本民族节日的集体活动,其他交往内容贫乏,环境融入程度较低。面对在校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58%的同学首先想到找本民族同学帮助,16%想到找辅导员帮助,只有2%想到找室友帮助,还有23%完全靠自己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藏族同学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不熟悉,几乎不知道入党需要本人主动争取、并非党组织单方面决定后通知个人进入入党程序。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要么缺乏了解,要么因为部分党员脱离群众的表现和违背党纪的行为而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有的仅仅把党员身份视为政治资本,作为就业的一个有利条件看待。
(四)高等院校及其教师对藏族学生的期望值偏低
我们问卷调查和对12位同学进行访谈的情况表明,作为调查对象的藏族大学生,虽然身处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有业务优异的教师授课,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在线资料可供查阅,有许多其他民族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申报研究项目、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但藏族同学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参与程度和受益程度颇为有限,边缘化的感受较为明显。从回收的43份问卷看,29位同学表示没有保持进入大学之前的自信,占2/3;6位同学表示跟进入大学之前一样自信,占14%;8位同学表示比进入大学之前更加自信,占19%。后两项合计仅占1/3。
这种状况源于高等院校及教师对藏族学生的期望和评价较低。根据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原理,教师对学生期望值愈高,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就愈突出。学生以教师期望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出目标,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多数教师认为藏族学生的基础教育较差,学习起点低,以“宽容”的态度认为对藏族学生的成绩不能要求太高,能达到合格已经很不错了,把藏族学生的低成绩视为自然的事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对他们不报太大的希望,缺乏鼓励和期待[1]。在课堂互动环节,一方面是藏族同学怕被提问,另一方面是授课老师不想“为难”他们,最终使其失去互动机会。最糟糕的是,经过长期积累,许多藏族同学下意识地自认为缺乏独立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沟通的能力,对其全面发展形成严重的不良心理暗示。长此以往,造成藏族大学生学业成就感低下、环境融入程度低,不仅打击了他们成为社会栋梁的信心,而且在边缘化心态下难以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政治上追求进步渐渐失去信心,缺乏入党的动力。
三 改进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重视培育藏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高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聚集了诸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袭。“青年是党的未来,青年中孕育着党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159这也是对共产党人后备军的要求。信仰决定行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培育藏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藏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到维护国家稳定、防止民族分裂的高度上来。进一步来讲,藏族大学生入党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价值,藏族大学生作为藏族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争取一个思想成熟、条件成熟的藏族大学生入党,就相当于吸纳了一个家庭或者整个家族团聚在党的周围,听党的话,跟党走”[4]。这对维护国家稳定、遏制民族分裂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当藏族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进一步坚定其入党的信心。可见,在藏族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中,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2.充分尊重藏族大学生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异,充分理解他们的历史和情感,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的时代内涵,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示范、教育活动,使藏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祖国观和民族宗教观,培育藏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5]126-133。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先进共产党员,尤其是切合藏族同学生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宣传力度。用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用党和国家为藏族人民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用坚守藏区的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的突出贡献,感召广大同学,让他们进一步相信党、依靠党、跟党走,使他们认识到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感情上进一步向党靠拢[6]。同时,针对藏族大学生这个群体,还要加强民族史的教育。通过民族史教育,使学生知道藏族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特殊贡献。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强调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其次,可以邀请优秀藏族大学生党员毕业生担任兼职组织员,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与藏族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分享自己入党后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自己在建设祖国、建设藏区中所取得的成就解读对党的认识,使他们在藏族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一定示范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党对藏族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7]177-185。
(二)针对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分类服务机制
1.给予藏族等少数民族同学入党名额,完善培养程序。首先,各高校应根据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成绩、评优获奖方面的实际情况,适当分配一定入党名额。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培养程序。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藏族同学在大一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到大四仍不符合现有入党标准,感到非常失落。辅导员因此用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名额,安排其直接入党。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政策,却会对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消极影响。他们会觉得自己只是因为个人的民族身份才得以入党,虽然组织上入党,却没有获得肯定评价的感受,增强了其挫败感。实际上,党员不仅是一种政治身份,更意味着比身边普通的同学更具有责任心和先进性。今后,应当安排他们跟其他汉族同学一样通过正常的培养程序入党,帮助他们在入党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激励,从而增强使命感。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合理的、系统的、差别化的少数民族入党名额制度,并予以正确执行。
2.建立分类评价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它要吸收先进分子、优秀分子入党。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业成绩和获奖经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参考指标,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中侧重以学生的成绩或者所获奖励为主要指标来确定发展对象,有其合理性。如前所述,藏族大学生由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以及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学习成绩或者所获奖励达不到学校发展党员的要求,失去了向党靠拢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更加注意藏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政治觉悟是否达到发展对象的标准,看其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是否有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与行动,而不能单纯以成绩优秀及评优获奖作为达标依据。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既要参考学习成绩、评优获奖次数等因素,也要增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操行考核[9]151-152。
(三)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加强藏族大学生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宣传
1.高校院(系)党组织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党员教师应带头担任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导师,既要大力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专业课、思想政治课程、平时的谈话等形式,对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播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他们的诉求,以藏族等少数民族的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向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宣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性,使党建工作充满信任和温情。
2.当前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与途径大大拓宽。传播党的知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 QQ、短信、微信、飞信、微博等多种现代交流工具,传递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表达教育意图[10]。有鉴于此,高校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藏族大学生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QQ群、微信群,同时通过短信、飞信等多种现代交流工具传播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藏族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丰富教育内容,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融入歌舞比赛、组织观看红色电影等藏族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愉快地接受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3.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而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休息、学习、娱乐、交往的场所,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宿舍资源,在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支部。安排既了解藏族等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又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同时将藏族大学生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学生混合安排到有学生党员的宿舍。这样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他们宣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在宿舍内营造友爱互助、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宽松、开放环境,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了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扩大藏族大学生社交范围,拓宽藏族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信息渠道。
(四)多渠道提高藏族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信心
1.设立合理的教学制度。由于起点低,接受我们调查的藏族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一直处于劣势。不少藏族同学进入高校后,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专业学习受到影响,取得优良成绩甚至合格成绩的难度较大。学校为照顾其中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采取了降低及格分数线的办法。但从我们访谈获得的信息看,藏族大学生对此并不完全赞同。不少藏族同学认为,这不仅会纵容其放松学习,还会导致他们降低自信。我们建议,学校要因材施教,加强一对一辅导,切实提高其学习能力,慎用甚至不用降分及格的办法。
2.提高教师对藏族学生的期待指数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平等公正的教育对待,这种平等公正的教育对待不是要求教师要一视同仁,而是要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距,重视学生的特殊性,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对待学生,对于能力不在同一学业水平上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合理的区别对待[1]。高校应当多角度地评价藏族大学生,给他们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肯定他们的进步,扬长避短,促进藏族大学生政治素质、知识技能和社会交往的均衡发展。高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既要考虑到藏族生源的特殊性,又要积极推动他们尽量融入环境,切忌任意降低对藏族大学生的期望和评价。
[1]杨小峻.促进西藏高校藏族学生教育过程公平的探讨[J].民族论坛(学术版),2011,(7):93-97.
[2]张兴海.高校要成为信仰播种机[EB/OL].[2014-05-01].http://www.qstheory.cn/zxdk/2014/201409/201404/t20140428_ 344299.htm.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四川组工动态[Z].2013,(8).
[5]西南民族大学组织人事部.对当前高校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探索[C]//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干部处.学习探索实践——四川省高校组织工作研讨班交流材料选编,2010.
[6]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Z]. 2013.
[7]耿金富.发展党员工作规程与方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8]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
[9]张金华,马冠朝,沈霞.构建多维角度的学生党建之路——以宜宾学院为例[C]//屈川.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视角.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徐辉,元章.大数据时代党员干部的12堂必修课[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Being Admitted into the Party
RAN Jing1,TSERING Quzhun2,LI Lei3
(1.Personnel Division,Chengdu Normal College,Chengdu,Sichuan 611130;2.The State Tax Bureau of Rutog County,Ali area,Tibet 859000;3.School of law,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among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task which contributes to national stability,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areas.However,Tibetan college students’admittance into the Party is now in a complex situation.By doing a survey,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among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To solve those problems,the non-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and adaptability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Classification service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ultivate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faith as well as to the education of Party’s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Multiple channels should be employed to improve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onfidence so as to attract more excellent ones to join the party.
the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recruiting Party members;non-ethnic universities
G645
A
1000-5315(2015)02-0108-06
[责任编辑:张 卉]
2014-12-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镇化进程中藏族就业状况调查与政策法律建议”(11AMZ006)的阶段性成果。
冉静(1968—),女,重庆市人,成都师范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研究员,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第27届进修学者,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次仁曲珍(1990—),女,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人,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国税局干部;
李累(1968—),男,四川邻水人,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