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5-04-11胡本春郭庆生安徽省马鞍山市社会主义学院马鞍山243000
胡本春 郭庆生(安徽省马鞍山市社会主义学院,马鞍山243000)
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胡本春郭庆生
(安徽省马鞍山市社会主义学院,马鞍山243000)
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我国各级政府里的一支重要的参政议政力量,其重要性不断凸显,作用力不断提升。与其他参政力量相比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有其新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基本方式有直接参与政务,提出议案,撰写调研报告与发表观点等常用方式,但在新常态下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也面临一些挑战,导致其作用效力有限。基于此,需要新的探索,需要新的路径来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
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策略
在我国政治语境中,知识分子主要分为两类:党内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党内知识分子是指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知识分子。而党外知识分子通常指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各界知识分子,包括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单从党外知识分子的特性看其具有广泛性、特珠性。所谓广泛性是指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类别具有广泛的范畴,不限于某一工作范畴。所谓特殊性是指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是指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可以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作为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直接参与政务,也可以作为重要力量对政府的事务发表意见,提出议案。
一、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新特点
(一)一致性
首先,与党内知识分子相比,党外知识分子与党内知识分子在参政议政的本质目的方面具有一致性。具有共同的目标,即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当前的主要目标都是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共中央提出的 “四个全面”建设。其次,从整个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来分析,其参政议政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就是提升该群体的社会价值,服务社会,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奋斗。
(二)特殊性
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具有特殊性。首先是由这一群体属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言论、思想、行为等各方面必须与党保持一致,对各级政府的施政策略给予有力支持。但一旦有的施政方略出现问题,有些党内干部也只是私下里 “发发牢骚,提提意见,当事后诸葛亮”,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敢公开提出反对意见,致使有些政府部门施政策略问题得不到有力的制止,最终造成决策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阻碍地方的长期发展。面对上述情况,相对来说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所受限制的因素要少很多,因为他们不是完全站在执政党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执政党邀请他们加入执政团队、参政议政,就是希望发挥他们 “党外”的背景以及专业特长提出独立的、客观的意见,他们愿意参政议政也不完全是为了迎合执政党的思维,所以,这种背景下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特殊性就体现出来了。他们的参政议政效果具有独立的、客观的、公正的、有时候甚至是催化器或减压阀的作用。其次,从群体自身来看,党外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学历高,成员人数较多,文化素养较好,政治觉悟较高的群体。该群体的外在 “政治吸引力”较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一群体都是各个政党竭力争取的一个群体。再次,作为一支独立的参政议政力量,在我国这一群体参政议政的角色定位始终是合作方,通俗地说,就是与中国共产党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朋友。所以,党外知识分子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越俎代庖。作为参政议政力量,必须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后,该群体参政议政也有其 “特殊目的”,是为了这一群体的 “特殊利益”,希望实现这一群体的话语权,不断凸显这一群体的特殊影响力。具体目的可细分为:有的希望参政议政实现自己个人的理想;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使自己的研究价值最大化,通过政府的政策为自己的研究“背书”,使研究成果获得最大影响力;有的是为了寻找安全感,希望通过参政议政寻找归属感。
(三)依附性
首先,依附性主要指我国党外知识分子作为参政议政的力量,其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以后,为了广泛地发扬民主,共商国是,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支重要的参政议政力量纳入进来。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那么,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可能性要有很大的疑问。其次,无论是 《宪法》,还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规定我国只有一个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所有其他的力量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再次,就执政权力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党内知识分子自然自觉地参与到党的事业中,党内知识分子与党的执政权力比较密切,相对而言,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则疏远一些。例如,在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中,虽然有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政府部门担任重要职位,有的甚至是部门负责人,但其前提是必须在部门党委、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基本方式
(一)直接参与政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上的各种先进力量被纳入到各级政府执政团队中,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就是一支重要队伍。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被各级政府选配到执政团队中,有的甚至担任省级、市级政府的副省长、副市长。应该说,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党外知识分子加入执政团队担任部门岗位职务级别不断提升,数量不断增加,角色扮演不断多元以及话语权不断凸显。
(二)提出议案、建议、提案
从某种意义上看,绝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方式还是提出议案。在每年的 “两会”上,我们会发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里有一定数量的党外知识分子就其所关心的话题向人大、政协提出议案、建议、提案,希望能引起重视并有效解决。特别是我国高校里有大量的高学历、有研究专长并在该领域有一定建树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就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的议案,这种议案基于比较客观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社会关注度并能得到各级政府的快速回应。比如针对外出务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学问题、看病问题,城市发展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等提案,大多数都是由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
(三)撰写调研报告
很多党外知识分子通过撰写调研报告来参政议政。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智库建设,所谓智库就是一个出谋划策机构,主要职责是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决策提出意见、见解和操作方案,就政府关心的议题撰写调研报告。党外知识分子就是智库里的重要成员,他们以专业视角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撰写调研报告,为各级政府施政决策提出见解,发挥影响力。
(四)发表观点
有些党外知识分子在网络、博客、微博里就关心的社会问题发表观点,这些知识分子在网络上有大量的 “粉丝团”与 “后援团”。当他们提出的观点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时,很多 “粉丝”会不断转发,展开讨论,有的时候一个 “不起眼”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共鸣,进而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并最终得以恰当解决,这也是一种很流行的参政议政方式。如2012年12月6日,《财经》杂志记者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国家发改委前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并最终引起中纪委的介入,使腐败分子刘铁男最终倒台。当然,有些党外知识分子出于个人目的,在网络上随意发表未经证实的观点,意图吸引眼球,造成轰动效应,有的甚至肆意渲染西方的价值观,鼓吹西方的 “普世价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成绩,对此我们应该发挥各方力量开展有效治理。
三、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面临的新挑战
当然,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支重要的参政议政队伍,在新时期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一)多元政治思潮的影响
首先,思想多元。知识分子与生俱来就有思想、言论自由的特质,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比较独立,对社会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各项改革措施的不完善,各类人群在思想价值领域容易出现真空、错乱、迷茫甚至颠倒的现象。知识分子作为新鲜事物的第一传播者、接受者,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言论态度,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角度,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可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频繁以及与世界各国交往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政治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传入我国。比如西方的三权分立、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等观点在我国受到一定数量的党外知识分子的鼓吹。甚至某些不明真相的党内知识分子也信奉拿来主义,不结合中国国情、民情,在各种场合为西方基本价值观歌功颂德,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2015年1月2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袁贵仁指出:“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1]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迷失自我,思想滑坡。一些党外知识分子感到自己在某一领域几十年辛辛苦苦的研究,也没有换来多少的物质财富和多高的社会地位,特别是与一些私营老板、个体业主、企业高管相比很自卑。理性思维被感性思维压倒,感性思维支配理性思维,打政策的擦边球。于是利用一切机会投机钻营,有的时候为了赚钱失去底线,不讲道德,缺失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和价值观。例如很多高校的领导、教授,在使用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时,虚开发票、巧立名目地骗取科研经费。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组织机构比较松散
首先,机构不完善,职能简单。目前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该会是党外知识分子自愿结成的地方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通过联谊交友,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架设党和政府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引导并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参政议政能力较强、与党真诚合作的党外知识分子队伍[2]。但是据调查这类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也就是最近几年在中央的号召下在各地刚建立起来的,建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组织还处于成长期,组织架构还不成熟,其凝聚力、动员力、影响力不足,很多工作的开展还是在摸索时期,工作成效开展不明显。如笔者所在的安徽省马鞍山市,该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于2012年成立,会长由该市的一名副市长担任,会员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杰出人士,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挂靠在该市市委统战部。省内其他地市,比如芜湖、六安、滁州等地对于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机构的设立方法大多都是按照这种模式。这一组织和众多的其他民间组织一样,机构职能比较简单,一年也开不了几次会,每年年初定个任务,年末开会总结,选几篇优秀调研报告,报送各级政府,其功能得不到最大的发挥。特别是在参政议政这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第三方的特殊角色;如何搭建有效平台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献计献策的合力;如何有效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力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事,为民解困等方面都面临一些问题。其次,缺乏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组织,对基层政府来说是一个 “年轻”的组织,还处于成长时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通过课题组对安徽各地的调研,情况确实如此。比如在安徽阜阳、淮北等地调研的时候,课题组得知由于该组织成立时间不久,其成员由于本职工作忙以及上级领导对该组织的不重视等原因,大多数组织没有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没有系统性的建设构想,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也比较模糊。
(三)自身优势不断消失
自身优势的不断消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外在环境改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去三十年我国各类高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各类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在各行各业发挥自身的作用。特别是国家推行公务员招考制度以来,最近十几年进入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学士、硕士、甚至博士。过去几年很多地方政府还面向社会和高等院校引进了大批具有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名校博士、高校教授、企业精英等,应该说现在很多政府机关人员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专业素养都很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党外知识分子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党外知识分子最大的优势是因为这一群体的文化层次高,专业技能强,政府的很多决策需要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但现在这种优势逐渐丧失。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对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如果党外知识分子不主动作为,积极参政议政,那么可能其政治参与的空间会有所下降。从上述分析可得知,不是党外知识分子自身的能力下降了,而是外在大环境已经改变了,而且这种改变对党外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是逐步的,是一步步侵蚀其 “优越性”,对这一群体带来客观的挑战。
(四)参政议政方式有限
方式的多元、渠道的畅通是公民有效地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保障。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问题首先面临方式有限,渠道较窄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党外知识分子对政府决策发挥的影响有限。以担任职务为例,目前在各级政府里,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主要岗位的大多是在科教文卫领域,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目前党外知识分子担任部门 “一把手”的只有科技部部长万钢。相对来说,担任政府 “关键”岗位部门领导的比较少,比如经济、财政、人事等,在基层政府也是这种情况。至于在一个单位内部,党外知识分子担任的岗位也不是一些 “重要”岗位。所以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只是一种 “配角”而已。有的知识分子在各级人大担任人大代表,在各级政协担任政协委员,由于我国的人大、政协机制还不完善,人大代表的 “作用效力有限”,其每年工作主要是提出议案,举手表决。久而久之,导致这一群体的工作动力不足,对其能力提升带来负面影响。
四、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的新策略
(一)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抵制西方各种思潮。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概念,在我国境内的任何组织都应该在这一纲领下行动。17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卢梭在他的 《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谈到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一些自以为是别人的主人,其实比起别人来,还是更大的奴隶。”[3]意思是说绝对的自由是不能实现的,自由是妥协的艺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各个时期,始终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支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力量。当下的社会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旧体制的影响没有完全消去,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就有可能迷失自我。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教育、引导。第一,从思想上自觉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社会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开创一项前无古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事业。所以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非议,党外知识分子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用理性思维去分析问题,积极发挥自身的 “正能量”去引导、化解各种负面影响,弘扬社会正气,自觉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各阶层人民一起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第二,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所以说选择什么指导理论,选择什么发展道路,选择什么制度,其立足点是国情、民情。党外知识分子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知识的力量,自觉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部分人经不住金钱、美色等各种 “糖衣炮弹”的诱惑,迷失自我,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部分领导干部陷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泥潭而不能自拔。2012 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 “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实行以来,极大地扭转了社会风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4]。党外知识分子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手中握有一定的公权力。党外知识分子担任领导职务,要明白公权力 “姓公而不姓私”,必须用好权。在献计献策时,所提交的议案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华而不实、形式主义,争取每一份议案都能反映问题,反映民意,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作用力
必须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作为各级统战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推进。有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发展规划与激励机制,党外知识分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不断显现,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尽快完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组织结构。在每个单位,中共党员都有自己的党组织,党组织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党外知识分子也应该有合理成熟的自我组织。据调查,在地级市基本都建立了这类组织,在县一级目前还没有这类组织,建议条件成熟的地区,在县一级尽快设立这一组织。第二,敞开通道,扩大会员数量。现在很多地方的党外知识分子想加入这一组织,以便利于参政议政以及在组织的关怀下提升能力,但是有的地方对会员设置的门槛比较高,有的必须是有高级职称,有的是必须担任领导职务,有的必须是有一定知名度,等等,导致一部分年轻的党外知识分子很难加入这一组织。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政治感兴趣,关心政治,关注当地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所以应该适当地创造条件,在吸纳会员时应考虑到年龄、职业、意愿等多重因素,力争建立老中青有机结合,门类齐全,功能互补的人才队伍,不能一味地以职称、学历、级别等条件为硬性要求。第三,建立有序学习机制。制定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培训计划,以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为重点定期开展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根据会员特点,按需培训,按需施教,以能力提升为中心,依托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单位,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参政议政能力。
(三)合理定位角色
摆正位置,主动作为。当面对角色差距,角色矛盾时,党外知识分子要能区分自己的角色定位,合理定位在每一时段所扮演的角色,做到工作、家庭、社会等角色的有机融合,合理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对于已在政府机关内部担任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要做到有权有责,依法行政。撰写调研报告,提交议案,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获得最真实的资料来反映问题。
(四)创新参政议政的方式
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支重要的参政议政力量,各级统战部门必须重视并运用好这一鲜活力量,创新参政议政的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首先,加强社会实践。党外知识分子要想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效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建议各级统战部门定期安排党外知识分子到各个部门、基层一线去挂职锻炼,采用纵横结合、上下联动的方式多渠道开展此项活动。比如企业的到政府,政府的到企业,事业单位到政府,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上级部门到基层一线,一线部门到上级部门等多种方式,丰富党外知识分子的视野,增强阅历。其次,加强部门联合,多出优秀的调研成果。党外知识分子先天性的优势是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涵盖社会各个层面。为此一切有志于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党外知识分子都是依靠力量。为了有效发挥其参政议政的作用力,特别是提升议案、调研报告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与所在政府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的有机联系,把政府各部门最关心的议题,搜集整理后委托给各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由联谊会委托相关专业人士,搜集专业资料,集中调研,开展专题论证,最后集中攻关,争取调研报告或者议案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的重视,提升参政议政的影响力。最后,积极运用网络平台。除了传统的参政议政方式外,建议各级统战部门支持各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立自己的网站,给所有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参政议政平台,特别是为没有加入联谊会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舞台。允许党外知识分子在网络上就关心的社会问题发表观点,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为党外知识分子拓宽参政议政的渠道,创新参政议政的方式。
[1]袁贵仁.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底线[EB/OL].(2015-01-3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5-01/30/c_127438496.htm.
[2]顾汕竹.安徽省成立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EB/OL]. (2012-02-23).http://www.ahtz.gov.cn/dwzsfz/2012-02/23/ article_127.html.
[3]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4]王岐山.坚持党的领导依规管党治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N].人民日报,2014-11-03(03).
(责任编辑:刘颖)
10.3969/J.ISSN.1672-0911.2015.04.021
D613
A
1672-0911(2015)04-0021-06
本文系2014—2015年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重点立项课题:“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策略”(项目编号:KY2014006)研究成果。
2015-04-19
胡本春 (1982-),男,安徽省马鞍山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郭庆生 (1963-),男,安徽省马鞍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研究馆员,科研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