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实践研究

2015-04-11罗萍唐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广东协同院校

罗萍,唐俊

(1.广州大学社科处 ,广东 广州 510006;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环境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实践研究

罗萍1,唐俊2

(1.广州大学社科处 ,广东 广州 510006;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环境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就业之间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协同创新角度出发,首先对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指导思想下如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协同创新;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

1 相关研究

1.1 关于“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

协同创新(Synergy Innovation)就是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其本质为一种管理创新。祁艳朝(2012)[1]对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了初探。朱方来[2](2012)提出了以合作教育绩效、合作科研绩效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来实现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政校行企的协同创新。因此,本研究借用“协同创新”的理念,主要用于指导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这里的“协同创新”专指学校与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以及学校与学校的协同创新,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1.2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本人总结出来主要分为两个维度的研究:

第一、对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

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王一群[3](2014)认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职学生就业的选择度和学生的质量,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规模。陈振斌[4](2014)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为当地的企业提供输送专业技能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不同地区经济作用方向的研究。

主要研究地区经济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如楼飞燕[5](2014)指出,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白洁[6](2014)以淮安市为例指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设置与当地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等。

2 广东高职院校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现状分析

2.1 广东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

广东地理位置优越,其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及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成为全国经济发达的领先城市之一,广东的对外贸易的开放,使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的升级,形成了以制造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广东经济的支柱,机电、建筑和信息产品等优势产业,各类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在广东省的产业支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改造传统服务业的缺点,大力发展服务旅游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是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2.2 高职院校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现状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复合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学生就业以后岗位的设定方面占优势,但是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涉及到地方政府、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三方关系的问题,如何实现双赢,只有让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教育规划和体制机制的制定者,企业是人才资源的使用者,学校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规划主要的实施者。只有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在体制机制、教育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存在着与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创新改革成为政府、学校及企业联合思考的部分,我们要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为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方针,促进其与区域经济建设的互动发展。

3 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国内各高校针对协同创新的实践,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研究学科建设创新;二是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三是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研究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四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研究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产学研组织形式是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高职院校需要逐步过渡到以协同创新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创新项目为牵引、人员可以交叉流动的产学研教育发展模式。

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专业的“中德项目”为例来分析创新产学研教育发展模式在中国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项目(简称:SGAVE)是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五大汽车制造企业共同推出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目标是提高培养新型的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适应现代汽车行业的需求。

学院参与中德项目的教师必须到德国进行SGAVE的培训,因为教师要充当考官的角色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培训内容分别是SGAVE项目及课程背景介绍、考试的框架及制定、考试的章程、考官的角色和技能;考试流程的示范演练、考官手册的介绍;专业技术提问及评分。培训内容严格按照中德SGAVE项目教学框架的考核要求进行,让所有考官体验到全新的考核模式,明确了考试不是要难倒学生,而是考查学生到底会什么,中德项目的教学大纲中有16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个全新的考核过程是按照完整的工作流程思路展开,以仪表ESP报警灯闪烁来到经销店维修为例,考官要对学员从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全面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与国内的技能抽查考核、技能大赛考核模式完全不同,中德项目考试不仅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考核学生交流、对话、沟通、计划、检查等能力。考试过程中,考官有两个身份,既是客户,又是考官,学员也同样有两个身份,既是机电维修工、又是服务接待。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让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体验了不同的德国模式的考试。

学员在毕业时通过考试之后将得到一份带有专业技工头衔的、符合国际标准的SGAVE证书。其在培训计划,组织专业课程的设计上都非常重视。学校建立很强大的实训车间,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然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边学边练,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把企业和专业同时进行,学生毕业时,获得毕业证书和中德国际标准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依据工作任务设定相应的学习行动领域,明确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创新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为社会汽车电子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和创造经济价值。

4 协同创新视角下实现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

广东高职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要实现广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需要学校、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如何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怎样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面临的重大需求是关键问题。

4.1 政府的杠杆作用

目前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资力度很大,如建设省级高校示范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层出不穷,政府牵引高职院校要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专业学科,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因此,高职院校应发挥政府、学校、企业三主体的作用,完善专业结构建设体系。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对专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达到政府、企业、学校利益共享,互利多赢的格局。

4.2 加大广东省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创新的主体主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在这些要素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知识增值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创新活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最有效模式。例如:高职院校之间以及与科研院所之间融合的协同创新;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融合的协同创新;高职院校与地方(区域)经济融合的协同创新;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融合的协同创新。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国家高职院校骨干校建设中,教师需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目前的骨干高职院校中已经有98%的是“双师素质”的教师,他们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都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在广东众多优秀大型企业的背景下,高校都把师资力量培养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为学生创造更优异的实操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学校和企业人才资源实质性共享的长效机制。

4.4 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体系在评估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上能给出相当有说服力的支撑,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评价,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性评价、实训基地建设适应性评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适应性评价等。其作为改革的依据可以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调整,课程的改革起着创新机制的作用。

[1]祁艳朝.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2(10):67-68.QiYanzhao,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cooperative innovation mode and mechanism[J].Heilongjiang Journal of education,2012 (10):67-68.(in Chinese)

[2]朱方来.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2(7):156-157。Zhu Fanglai.The research on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 for the 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the Shenzhen Polytechnic[J].education in the research of.2012 (7):156-157(in Chinese)

[3]王一群.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探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3):1-4.Wangyiqun.The research on the explo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n Shi Technical College (Comprehensive Edition).2010 (3):1-4.(in Chinese)

[4]陈振斌.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53-54.Chen Zhenbin.The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2014 (1):53-54.(in Chinese)

[5]楼飞燕.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8-99.Loufeiyan.The research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J].China adult education 2014 (1):98-99.(in Chinese)

[6]白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88-89.Bai Jie.The research o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J].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2014 (3):88-89.(in Chinese)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LUO Ping1,TANG Jun2
(1.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8170,P.R.China,2.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P.R.China)

At present,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the most close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y,employm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can adapt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firs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ic adaptability,then discuss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how to form.at last,give the developme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the local economic.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gional economy;adaptability study

G718.5

A

1672-6332(2015)01-0059-04

【责任编辑:杨立衡】

2015-03-15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三批课题(2013A03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五批校级教改课题(JY201321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专项课题(JY2014B08)

罗萍(1977-),女(汉),湖南永州人,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社会统计与社会政策。E-mail:514923134@qq.com

猜你喜欢

广东协同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广东舆情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