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
2015-04-11珠海市香洲区香山学校
文珠海市香洲区香山学校 陈 杏
以生为本 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
文珠海市香洲区香山学校 陈 杏
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抓文本,析学情,预设快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教学积极、有效地进行。在备课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将文本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成是一名读者和学习者,认真学习文本的知识内容,透过文本字面意思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做到文本了然于心。其次,教师必须清楚了解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分析学情,结合学情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再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趣味性和快乐性,积极探索文本内容衍生出来的课外知识。通过字、词、句、章节等文本内容中蕴含的乐趣努力为学生预设快乐,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例如依据三年级学生对谜语这一方面的兴趣,在教学《荷花》这一课导入部分,我引入了一个小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一看到这个谜语,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纷纷动脑猜谜,经过讨论很快猜出谜底是荷花。我也顺势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将学生在课间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创造了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与学生一起进入一次愉快、轻松的学习之旅。
二、创情境,展魅力,传染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动听的朗读声、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等,都能在课堂上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奇妙效果。学生每一天都带着好奇、带着期盼来到学校、进入课堂,学生期待与他们一同学习的是一位充满朝气、激情、乐观向上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能坚持二十分钟,如何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的激情和耐心引导了。上课初,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用自身的高昂情绪去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注意力、情绪跟着教师所讲内容一起跌宕起伏,产生共鸣。教师的情绪要融入到文本中去,随着文本内容而产生变化,选择适合文本的情绪,让学生在听课中产生“眼前一亮”的效果,并能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不会过早疲劳。除此之外,在教学之外,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用渊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这更能彰显人格魅力。
三、抓特点,选教法,创造快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用刻板的方法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破除一成不变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录像来获取知识。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有关知识,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兴致盎然。例如在《春日》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视频,学生仿佛身在其中,看完后再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对春天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为学习此诗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也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了文章主旨。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组荷花的图片,然后朗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更好地理解“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的深意。再如学习《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由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候我还在课堂上让学生唱歌,我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就请学生齐唱歌曲《小燕子》。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宽松愉悦,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