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015-04-11吕世勇
张 磊,吕世勇
(贵州财经大学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养育、承载、仓储、景观等功能。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构成了现今中国社会的城乡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生态矛盾和资源利用矛盾,多种矛盾的叠加对土地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压力[1]。因此,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价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对缓解上述矛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处于长江及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对两江下游区域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独特的喀斯特地质条件使得贵州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承载力小,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石漠化比较严重,土地质量逐年下降。近年来,贵州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发展战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日趋紧张。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实现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有关学者关注的重点,如:肖玖军等[2]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贵州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朱健等[3]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土地自然资源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3个方面对贵州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梅志敏[4]对贵州省2005年的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当年的土地利用为不可持续状态,并提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运用高科技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改良天然草场等对策建议;李莉等[5-7]采用定性及比较分析归纳了贵州省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对策建议;王永平[8]分析了贵州省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土地问题及实质,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已有研究看,主要分为定性研究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在定量分析方法上也有多因素综合评判法、生态足迹法和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然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其状态究竟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而言没有明确的标准,其本身是一个模糊的社会经济问题,界限难以准确划分。要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可靠性,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集合论为理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模糊、不易定量的因素或指标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其原理是依据隶属度理论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定量问题,优点在于结果清晰、全面性强、各项指标之间相互有比较。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9]。为提高贵州土地的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
1 贵州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2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全省土地总面 积 为 1 760.99 万 hm2,其 中,农 用 地1 479.9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04%;耕地455.44 万hm2,占25.86%;建 设 用 地60.91 万hm2,占3.46%;未 利 用 土 地220.14 万hm2,占12.5%。同2011 年相比,农业用地减少0.99 万hm2(其 中,耕 地 减 少0.57 万hm2),林 地 减 少1.23万hm2,园地增加0.85万hm2,建设用地增加1.91万hm2。
1.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人均占有率少是贵州人地矛盾突出的表现。2012年底,贵州省人均土地面积为0.51hm2,仅为全国人均土地面积(0.71hm2/人)的71.83%,人均耕地面积为0.13hm2。另外,随着贵州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主要表现:耕地减少势头难以遏制,虽然实施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因经济发展侵占耕地的势头依然难以遏制,2012年 耕 地 面 积 较2010 年 减 少0.81 万hm2;土地后备资源缺乏,2012 年底未利用土地220.1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5%,人均未利用土地面积仅为0.06hm2,且这些未利用地多分布零散,土壤贫瘠,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投入多。
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根据2012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显示,贵州省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4.04%,耕地约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0.77%,呈现以大农业为主的用地格局,而对于地区经济贡献大的建设用地比例仅为3.46%,土地利用经济效率低,2012 年贵州省地均生产总值为3.86万元/hm2,只 相 当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5.4万元/hm2)的72.37%。
3)土地资源利用影响因素多。贵州省山地面积比重大,根据2005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显示,全 省 坡 度 大 于25°的 耕 地 有73.39 万hm2,15°~25°的耕地135.04万hm2,二者占耕地总量的46%以上。同时,土地利用中限制性因素多,中低产田比重大,裸岩多,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土中夹杂砾石,水源保证率低等,全省地带性土壤属黄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质地黏重养分含量不高,呈酸性,其他土类除紫色土外,一般肥力也偏低,结构性差[5]。
4)生态环境脆弱。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2010年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5 269.4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37%,水土流失也加剧了土地的石漠化,2010年贵州省各类石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1.34%[10]。
2 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
2.1 构建评价指标及确定权重
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及其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以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为准则层,包含15个三级指标的三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表示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表1)。
2.2 确定评语集
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状况,将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为可持续、中度可持续、低度可持续以及不可持续 等4 个 等 级,即 评 语 集:V ={V1,V2.,..,V4}={持续,中度可持续,低度可持续,不可持续}。同时,通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统计资料,并进行专家咨询,得出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等级(表1)。
2.3 模糊综合计算
根据指标及相关专家对土地可持续评价的一般性见解,在评价指标与评语集之间建立合适的模糊影射关系,通过隶属函数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从而得到模糊隶属度矩阵Rij。
式中,Rij为准则层评判结果集(B)中各参评因子对应于评语集中第j级的相对隶属度矩阵。
表1 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The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Guizhou
最后通过各参评指标的权重与隶属度进行合成运算,得到综合评判结果B。
B=U×R
式中,B 为评判结果集,U 为各参评指标的权重,R 为隶属度矩阵。
由于参评因子的指标性质存在正负差异,因此采用升(降)半梯度模糊分布函数计算各参评因子的相对隶属度[10-12]。
相对隶属度公式:
式中,xi为评价指标Ci的实际值,Gij为评价指标Ci对应评语集V 中第j 级的标准值,Gmin为评价标准的最小值,Gmax为评价标准的最大值。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公式:
式中,U1,U2,...,Un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b1,b2,...,bm为各个评判指标对指标层的相对隶属度。由此模型计算出一级综合评价结果并构成新的模糊矩阵,再运用B=U×R 模型通过重复计算得出二级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可持续利用分值进行模糊评分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度。
2.4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2009-2013》《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网站、贵州省统计局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具体指标值见表2。
表2 2008-2012年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实际值Table 2 The actual value of index in sustainable land utilize evaluation in Guizhou from 2008to 2012
3 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结果
3.1 土地的生产性
从表3看出,贵州土地产出水平逐年提高,土地生产性从2008年的低度可持续提高到2012年的可持续水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单位面积产出从2008年的2.022万元/hm2上升到2012年的3.863万元/hm2,年增长率高达17.56%,但仍然与全国平均水平5.4 万元/hm2有较大差距。随着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不断提高,大批闲散土地被开发,垦殖指数从2008年的25.461%上升到2012年的26.69%,但随着大批闲散土地的开发,贵州省后备土地资源也在不断减少,2012年未利用地较2011年减少0.92万hm2,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将制约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3.2 土地的稳定性
2008—2012年贵州土地稳定性经历了中度到低度可持续交替变化的过程,最终步入可持续水平(表3)。其中,自然灾害成灾率是影响土地稳定性的最大因素,2008 年土地成灾率为14.272%,到2009年降为6%,2011年升至17.09%,2012 年又降为3.73%,5年间大幅波动,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13.36百分点。表明,贵州省土地系统稳定性不强,贵州是我国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省份,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大规模土地开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虽然在特定年份的表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其本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干扰,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贵州不断出现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另外,贵州省土地化肥施用量2012 年较2008 年增长95.5%,大量化肥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稳定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如引起土壤酸度变化,特别是在连续施用单一品种化肥时,短期内即可出现土壤酸化现象;同时,在降雨和灌溉作用下,可溶解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造成土壤贫瘠化,甚至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
3.3 经济的可行性
从表3看出,2008—2012年贵州土地经济可行性从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其次是人均GDP。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2012年《国发2号文件》的支持,贵州省加快了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 年的11 758.76元升至2 0 1 2年的1 8 7 0 0.5 1元,人均GDP从2008 年的8 824 元升至2012年的19 710元,分别增长59%和123%。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土地集约利用、可持续利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3 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判结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land utilize evaluation in Guizhou
3.4 资源的保护性
2008—2012年贵州土地资源保护性由低度可持续状态向可持续状态转变(表3)。近年来,贵州省在资源保护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08 年的31.2%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9%,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从2008年的21.55%升至2012年的39.6%,人均绿地面积从4.44m2升至6.68m2,资源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3.5 社会的可接受性
从表3看出,2008—2012年贵州土地社会可接受性从低度可持续向中度可持续转变。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科教投入在逐年增加,从2008 年的245.75亿元增至2012年的513.92亿元,总共增长109%。科教投入水平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土地管理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土地利用水平,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4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2008年低度可持续转为2010年中度可持续,最后到2012年转为可持续状态。总体上看,5年间贵州土地利用水平有显著提高,不断朝着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发展。但制约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因素依然较多,如:土地利用效率与全国相比还存在差距、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降低土壤质量、科技投入水平不高等。鉴于此,贵州省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1)积极开展天然林防护工程、石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不断提高土地稳定性水平。2)改善土地利用模式,继续走集约土地利用之路,发挥土地的多种功能,提高土地产出。3)加大科研投入,摸索出符合贵州省情的土地利用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4)严格土地管理,利用3S技术,对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与管理,对违法用地、占地依法严惩。
[1] 于伯华,吕昌河.基于DPSIR 模型的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9):53-58.
[2] 肖玖军,周 焱,蔡学成,等.贵州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1):21-27.
[3] 朱 健,韩会庆,张朝琼,等.2000 年与2010 年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5):228-231.
[4] 梅志敏.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198-201.
[5] 李 莉.贵州山区土地合理利用及实现途径[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8(4):39-42.
[6] 高 雪.贵州土地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3):74-76.
[7] 吴秀国,马明英.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142-145.
[8] 王永平,张 瑜,黄海燕.贵州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2):243-247.
[9] 刘 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0] 杨光檄,付宇文.2000—2010年贵州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4(4):14-16.
[11] 尹 奇,谢婉菲.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C].Proceedings of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0)(Volume 5),2010.
[12] 刘 洋,吕建树.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烟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