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面针害虫种类及危害特点调查

2015-04-11黄夕洋孙世荣向巧彦蒋水元

贵州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两面针汁液若虫

李 虹,黄夕洋,孙世荣,向巧彦,蒋水元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541006)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系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1],其根是我国传统中药和著名的民族药。近年来,广西、广东、上海等地不断地研发两面针新药,并以两面针为主药或辅药开发制成许多用于治疗骨科痛症、内科感冒、妇科炎症、皮肤炎症、牙痛等疾病的药物[2],如三九胃泰、金鸡胶囊、金鸡片、金鸡颗粒、复方两面针含片、两面针止痛片等。由于两面针的规模种植,其虫害已具多发性和多样性趋势。生产中主要依赖农药防治,部分药材出现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对其持续发展极为不利[3-6]。因此,于2010-2012年对广西桂林、柳州和南宁两面针种植基地的虫害种类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人工栽培两面针的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研究方法

在2010-2012年期间,每15d定期对桂林两面针试验地的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进行观察统计,不定期对柳州和南宁两面针种植基地的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进行调查。并通过灯光诱捕、黄板诱杀进行虫类收集与鉴别。对于无法确认的虫类直接取虫及其蛹,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请专家进行鉴别。

被害率=(发虫株或器官/调查总株或器官)×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害虫种类

从表看出,广西两面针的虫害有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吮吸式害虫、害螨、潜叶害虫、卷叶害虫、刺吸害虫等7个类型,共8目24科32种。各类害虫中,严重危害(危害率70%以上)的有鞘翅目(Coleoptera)的蛴螬(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直翅目(Orthoptera)的花生大蟋蟀[Tarbinskiellus portentosus(Lichtenstein)]、鳞 翅目(Lepidoptera)的柑橘凤蝶(Papilia xuthus Linnaeus)和同翅目(Homoptera)的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Kirkaldy)共4种;中等程度危害(危害率31%~69%)的有鳞翅目(Lepidoptera)的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柄眼目(Stylommatophora)的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similaris Ferussae)、鳞 翅 目(Lepidoptera)的 大 灰 象 甲[Sympiezomias velatus(Chevrolat)]、同翅目(Homoptera)的桃一点叶蝉[Erythroneura sudra(Distant)]、半翅目(Hemiptera)的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Fabricius)]、螨目(Acariformes)的柑橘全爪螨俗称红蜘蛛[P.citri(Mc Gregor)]共6种。其余22种为轻度危害,被害率在30%以下。

表 危害两面针的害虫各类Table Pest species of Z.nitidum

2.2 危害特点

2.1.1 地下害虫

1)蛴螬(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是金龟子的幼虫,属多食性害虫,常咬食两面针的根、地下茎,断口整齐平截,幼苗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种子被害后不能出苗,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在苗期刚移栽时这种现象极为严重,导致整片毁苗重新种植。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

2)花生大蟋蟀[Tarbinskiellus portentosus(Lichtenstein)]啮食和破坏两面针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尤其对两面针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也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

3)小地老虎的1~2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危害;3龄后分散,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轻则仅食叶肉,重则咬断幼茎、幼根或叶柄造成缺苗断垄,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在苗期刚移栽时这种现象极为严重。

4)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昼伏夜出,21:00~23:00时为其活动取食高峰。喜食刚发芽的种子,主要咬食两面针的地下部分。成虫和若虫咬食植物的幼苗根和嫩茎,同时由于成虫和若虫在土下活动开掘隧道,使苗根和土层分离,造成幼苗干枯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断垄。

2.1.2 食叶性害虫

1)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similaris Ferussae)取食两面针叶片和幼苗,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初孵幼虫仅食叶肉,稍大则将茎、叶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时可发现其排泄的黑色粪便。在蜗牛爬过的茎叶上,常可见其留下的银白色痕迹。

2)野蛞蝓(Agriolima agrestis Linnaeus)取食两面针叶片和幼苗。初孵幼虫只取食叶肉,稍大则将茎、叶吃成孔洞或缺刻。其爬过的茎叶上,常可见留下的银白色痕迹。有时可发现其排泄的黑色粪便感染霉菌而造成植物体腐烂。

3)大灰象甲[Sympiezomias velatus(Chevrolat)]成虫取食两面针的嫩尖和叶片,轻者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重者将两面针苗吃光只留茎秆,造成缺苗断垄,危害一段时间后入土食害根部。严重时会导致大量幼苗死亡。

4)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Lewis)]主要危害植物的花,吸取树木伤口处的汁液,导致花朵腐烂,或嚼食叶、芽及果实。其成虫产卵于含腐殖质多的土中、堆肥和腐物堆中。

5)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木橑尺蠖是一种暴食性的杂食性害虫,初孵幼虫一般在叶尖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将叶食成网状。2龄幼虫则逐渐开始在叶缘危害,大龄幼虫蚕食叶,造成孔洞,此虫发生严重时可把叶片、花吃光。

6)中华蚱蜢[Acrida chinensis(Westwood)]的初龄若虫喜群集食害叶的部分,被害叶片呈网状,稍大后即分散取食,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整个叶片只留下主脉。

7)柑橘凤蝶(Papilia xuthus Linnaeus)为两面针的重要害虫,卵散产于枝梢、嫩叶尖端。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食两面针幼芽、嫩叶、新稍及成叶。初龄幼虫使叶吃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后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严重时可见幼苗整株叶片被吃光,影响两面针的生长。

8)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的幼虫有转移危害习性,生性活泼,遇惊扰后常迅速倒退;3龄幼虫开始卷叶;4龄幼虫则将叶片全卷成筒状,潜伏其中取食为害,食量增大,有时把几个叶片卷缩一起;老熟幼虫化蛹时先做1个虫萤,在其中化蛹,越冬代3龄~4龄幼虫在卷叶里吐丝结茧蛰伏。

9)丽绿刺娥[Latoia lepida(Cramer)]的初孵幼虫不取食,1d后脱皮;龄幼虫先取食蜕,后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3龄以后咬穿表皮,5龄以后自叶缘蚕食叶片,幼虫6~8龄有明显群集危害的习性,虽然6龄以后逐渐分散,但脱皮前仍群集叶背。老熟幼虫于树枝上或树皮缝、树干基部等处结茧。

10)小蓑娥(Alania minuscla Butler)的幼虫具有趋光性,多聚集于两面针枝梢顶部危害,夜间出囊蚕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出大的缺刻或孔洞,甚至吃光。

2.1.3 吮吸式害虫

1)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Kirkaldy)]的成虫和若蚜群集危害新梢、嫩茎和嫩叶,吸取汁液,使受害叶片向背面横卷,严重时叶背布满蚜虫,嫩梢萎蔫,并向其他植株扩散,能诱发煤烟病。在两面针植株上,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虫害,除1-2月少见外,其余月份均可发生。

2)麒麟掌臀纹粉蚧(康氏粉蚧)(Planococcus citri Risso)的成虫和若虫多聚集在茂密、隐蔽处危害,吸取寄主幼嫩部分的汁液,引起幼叶、幼芽早落。被害叶的叶背或叶脉产生白色蜡粉状物或白色绵状物。

3)桃一点叶蝉[Erythroneura sudra(Distant)]的成虫、若虫刺吸寄主植物的嫩叶、花萼汁液,形成半透明斑点或白斑,严重时植株叶片苍白,提早脱落,树势衰弱,影响生长。

4)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的成虫、若虫刺吸寄主植物叶片的汁液,消耗叶片的养分与水分;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芽生长受阻。被害叶片初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全植株叶片苍白色,提早脱落,树势衰弱,影响生长。

5)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尤喜吸食两面针嫩叶汁液,成虫分散在叶背或芽上栖息吸食,能飞会跳。若虫集中在新梢危害。成虫和若虫在嫩梢、幼叶、新芽上吸食危害,常常导致嫩梢、幼芽干枯萎缩,新叶畸形卷曲。若虫的分泌物还能引起煤烟病。

6) 黑 刺 粉 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的成虫喜聚集在刚抽出的嫩枝、嫩叶上吸吮汁液,致使枝叶黄化、枯萎,严重的可引起落叶、落果,致使减产,树势衰退,并可诱发煤烟病和黑斑病,导致植物叶发黑、枯死、脱落。若连年受害,则会引起植株死亡。

7)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Fabricius)]以成虫、若虫吸食两面针幼嫩顶梢部位的汁液,造成叶片枯黄和提早脱落,树势衰弱,嫩梢顶端干枯变黑引起暂时停止生长。

8)麻皮蝽[Erthesina fullo(Thunberg)]成虫及若虫均以锥形口器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脱落,树势衰弱,嫩梢顶梢干枯变黑,并暂时停止生长。

9)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的汁液。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萎,影响生长。

10)牧草忙蝽[Lygus pratensis(L.)]以成虫、若虫刺吸嫩芽、幼叶及叶片汁液,幼嫩组织受害后出现黑褐色小点,然后变黄枯萎,展叶后出现穿孔、破裂或皱缩变黄。

2.1.4 害螨

1)柑橘全爪螨[P.citri(Mc Gregor)]俗称红蜘蛛,喜欢高温干燥环境,因此,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危害严重。其多群集于花卉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危害。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导致植株初期叶片失绿、叶缘向上翻卷,甚致枯萎、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红蜘蛛的传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风、雨水及劳作携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

2)柑橘绣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Ashmead)]主要以成虫、若虫、幼螨群集于两面针叶片、果实、枝条上危害,以刺吸式口器刺入两面针组织内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叶背出现黑褐色,受干旱、风害时极易脱落。

2.1.5 潜叶害虫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幼虫孵化后,即由叶底面取食叶肉,边食边前进,逐渐形成弯曲虫道。成虫大多蛀至叶缘处,虫体在其中吐丝结薄茧化蛹,常造成叶片边缘卷曲。苗木和幼龄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适合其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常比成年树受害严重。

2.1.6 卷叶害虫

1)白落叶蛾(Epimactissp.)别名柑桔木蛾,其幼虫咬食嫩芽、幼叶、花蕾及幼果,并吐丝将数张幼叶缀合在一起,躲入其中危害;也常吐丝把几朵小花蕾或两个幼果连缀在一起,潜入其中取食,造成嫩芽干枯、折断、花蕾脱落及新老叶片缺刻。

2)苹小卷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oslerstamm)]幼虫可以蛀食新芽、嫩叶、花蕾。叶片被害时,幼虫吐丝将叶卷起或两叶重叠,居内取食,使叶肉呈网状和孔洞状,稍大各自卷叶并危害花果;越冬幼虫蛀食新芽或花蕾使之出现许多孔洞,花瓣被咬成缺刻状,并有丝缠绕。

2.1.7 刺吸害虫

1)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成虫和若虫群集危害花蕾、花、嫩稍和叶片,使花蕾及花凋萎,严重时全株枯萎。

2)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先从老化的茎皮部入侵,蛀成直径1.5~2mm 的洞孔,随后继续向内或韧皮部蛀食,其排出的虫粪及蛀屑堆积于茎皮内。若剥离树皮后,可见棕色或深棕色颗粒状虫粪及蛀屑的混合物。因而两面针茎内的输导组织常被严重破坏,引起植株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生长停止甚至植株死亡。

3 结论与讨论

广西两面针的虫害有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吮吸式害虫、害螨、潜叶害虫、卷叶害虫和刺吸害虫等7个类型,共8 目24 科32 种,严重危害(危害率70%以上)的有4种,中等程度危害的有6种,轻度危害的22种。虫害的发生使两面针的叶片、枝条甚至整个植株死亡,影响两面针植株的正常生理过程和光合作用,更直接影响两面针的生物产量。

针对两面针虫害特点,拟定以下防治对策:

1)加强植物检疫。首先加强本地区两面针的疫情调查,明确其危害区的分布,并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从疫区调出苗木和插条、接穗,并进行严格消毒和防护。

2)农业防治。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杀灭虫源。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1次除虫灭菌的混合药。及时中耕除草可直接杀死及恶化土中幼虫、蛹的发育条件,降低虫口密度,减低危害。结合修剪,剪除被害幼虫、卵的枝梢,消灭越冬虫源。彻底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剪除病枝,以减少虫源。

3)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及黄色黏虫板引诱害虫。根据各虫类的活动特性堆草诱杀或树干涂白涂剂,也可组织人力捕杀幼虫。

4)保护天敌。喜鹊、知更鸟、麻雀、蟾蜍、寄生蝇、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芽霉菌等都是很有效的虫害天敌,可对其进行保护及利用。

5)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菌让害虫染病死亡,如针对金龟子幼虫可使青虫菌粉1 份+干细土200份,穴施或发生严重时撒施于根际周围。

6)化学防治。农药防治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害虫选择农药进行防治,如花生大蟋蟀、东方蝼蛄、同型巴蜗牛、野蛞蝓和中华蚱蜢等害虫可用毒饵诱杀。对蛴螬(铜绿丽金龟)、大灰象甲、白星花金龟、小地老虎可用药物灌根。对于其它害虫可喷施药剂。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16.

[2] 刘绍华,覃青云,唐献兰,等.两面针的药学研究与开发利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2):131.

[3] 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64-401.

[4] 雷增普.中国花卉病虫害诊治图谱下卷[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524-643.

[5] 孙世荣,李 虹,蒋水元.两面针良种苗木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J].2011,39(4):305-307.

[6] 时 群,梁 刚,蔡 林,等.两面针林下栽培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3):131.

猜你喜欢

两面针汁液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为什么蝉会撒尿喷人?
霜花:冰冻的植物汁液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给麒麟掌给麒麟掌“打针”
壮药两面针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