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提升要素水平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5-04-11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成果要素驱动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李毅中

创新驱动提升要素水平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李毅中

中央提出,经济发展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我想就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工业经济要素水平,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正确分析粗放式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要素驱动。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资金、科技等要素。过去的问题在于,推行要素驱动的方式是粗放型的,在落后薄弱的基础上,肯定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但长期以来着眼于规模与总量,重视量的扩张,而对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往往重视不够。

在资源利用方面,过多消耗资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GDP占全球13%,能耗占四分之一,资源环境已难以支撑,企业物化成本也大幅上升。

在生产工具方面,短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虽然也注意设备更新、改造,但对提高装备效率、追求产品质量重视不够,以至于现在不少企业设备陈旧,没有及时淘汰、更新。

在劳动力方面,强调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业务能力、文化素养方面重视不够;对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重视不够。其后果,一是劳动生产率低,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二是人工成本明显上升,劳动力成本是十年前的2.7倍。

在资金方面,对于加速周转、提高效率重视不够。经济发展走高负债的路子,企业高负债经营,地方也债台高筑。虽然赤字率、财政负债仍总体安全可控,但绝对数很大。再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九五、十五期间,大致投入5元新增GDP l元,而2014年需投入11元,投资效率明显下降。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科技贡献率仅为50%,而先进国家这两个指标都在60%-70%。约有一半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予人。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缺陷,经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二、创新拉动经济,需从五个方面入手,提升生产力要素水平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创新一般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科技创新。创新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顺畅,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契合紧密。科技创新要强调自主创新,但不会关起门来一切从零开始,仍然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掌握经济发展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第二是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品种与质量,凝结更多科技与管理的成果。消费品注入绿色环保元素,融入文化时尚创意;工业品转向中高端,技术含量高,性价比好;服务注重人性化、个性化。从而可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是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科学、现代、信息化,管理覆盖全过程,全方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建立在企业自主基础上的行业管理,提升运营、运行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府转变职能是根本性的制度保证。

第四是产业组织创新。从工厂到公司,从企业法到公司法,从企业职能部到事业部,科学、现代、网络化的组织创新日新月异。产业链不断完善,大中小企业合理匹配,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互联网时代新模式层出不穷。

第五是商业模式创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规模化生产向柔性化、社会化、网络化生产转变,个性定制正当风行,现代智能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商业形态蓬勃发展。

上述5个创新,会扭转以往粗放式要素驱动存在的问题,优化提升了生产力要素、改善了生产关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生产资料方面,创新能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业可实现绿色低碳.维系资源、甚至创造自然财富。消耗少了,排放少了,大自然能自我修复。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可相互促进。

生产工具方面,创新能使生产装备与流水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具的效率大大提高,使精准制造、极致制造、敏捷制造成为可能。

劳动力方面,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可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换人,人控机器”,高技术岗位增多,可通过远程教育、仿真模拟等现代手段更好培训员工。我国劳动生产率2014年人均为7.23万元,比上年提高了7%,成绩虽然可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或很大差距。

资金资本方面,金融、资本市场创新可聚集社会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与使用效率,盘活各类资金、基金存量,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国家提倡建立各种基金——包括转型升级基金、新兴产业先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是更多吸引民间资本的混合型基金。

科技方面,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是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必由之路,而新技术是新产业的灵魂。科研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必将催生更多的优秀成果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三、产学研用相结合,改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抓好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

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要进一步改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多年来实行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科技成果转化始终是薄弱环节。研发的目的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了市场,研发成果要从论文、评奖、样品中解放出来,变为工程设计、实体项目,变为产品、商品,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另一个含义是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研发、试制、设计、制造和营销全过程,不仅带来了市场信息、用户体验,而且通过参与建立了互通信任,从而加快了研发进程,疏通了推广使用途径。生产和消费的无缝联接进一步催生了个性定制、大众创新、协同研发、众包设计等新业态新模式。这就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制造业产学研用相结合开放式的创新体系。

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还不顺畅。一些科研人员反映,有些成果在国内不受重视,有的不得已先转到国外,然后再回来,曲线迂回;一些国内专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假冒伪劣得不到应有处罚;成果转化得不到应有回报,这些都妨碍了科技创新。还有科研人员呼吁,不能靠管理经济的办法管理科技创新,创新风险大,要有容错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化特别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互联互通互动,打造促进转化的合作平台,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改进成果平价办法,创新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得到各类基金的关注和支持。

科技创新要下功夫抓好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一是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的灵魂是高新技术,国家17个专项几乎涵盖了七个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十二五”已有明显进展,还需要适应新趋势进一步充实完善,“十三五”都应该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通过行业联合攻关突破共性技术,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弱化了。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同行企业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既浪费资源又耽误了时机。科研设计院所企业化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创收是必须的,但仍要把创新放在首位,要发挥行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应由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组成产业联盟,协力攻关,成果共享。三是企业层面技术革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要靠企业组织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企业有成熟的经验。多年来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专业团队,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或依靠公共服务平台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企业淡化了。企业要重视发挥员工作用,开展群众性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

猜你喜欢

成果要素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验收成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