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春光里的世外桃源
2015-04-11文·图/白英
文·图/白 英
党家村春光里的世外桃源
文·图/白 英
“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
①悠然
早就听说韩城的党家村,它曾被称作陕西的“小北京”,不是它和北京有什么关联,而是民居建筑首屈一指!春光明媚,清风徐来,驱车出韩城,沿108国道向东北行进,也就几公里,转入进村的乡间公路,停车驻目眺望,塬下的沟谷里,藏龙卧虎般铺排着一处洋洋洒洒的古村落,座座四合院相互连接,桃花遮掩着青砖瓦房。远远看上去,乡风浓郁,生机勃勃。矗立在路边的大型广告牌告诉我,这里就是“民居瑰宝”党家村!
建在深塬人未识
我到过不少古村镇,与其他古村落不一样的是,党家村建在深塬的底部,俯瞰全村的风貌,村容如舟,布局紧凑,比一些明清时期的古镇更为古老,更为厚重,更有自己独到之处,只因“建在深塬人未识”,名气和人气比不上壁垒森严的山西大院、小桥流水的江浙人家。环视静卧在沟谷地带的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整个村子在强烈阳光的反射下愈发显得古朴典雅,无声地洋溢着一种岳高尚静藏群壑,海大犹居纳百川的雄浑气魄。真可谓寓华于朴而深藏不露,寓浓于淡而恰到好处,不愧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正值早春,整个村落静悄悄的。从塬上下坡步入村中,村里的道路正在整修,神奇的是这紧临黄土地的村内却无尘无泥,虽然距离国道仅2公里,却显得深幽静寂,恬淡自然,将其比作世外桃源一点都不为过。村口处,一位脸上刻满核桃纹的老者安详地坐在古街前,跟前摆着一些朴拙的弹弓、键子等自制的玩具向游客出售。他悠闲地享唱着小曲,抽着旱烟,沉浸在往昔的岁月中。时空仿佛在这里倒流,回到了过去。
显然,一行人的到来惊扰了老人的雅兴,他自我介绍道,他叫党天明,是土生土长的党家村人,今年已八十岁了,对古村的历史那是了如指掌。看到我们对古村兴趣浓厚,老人立刻显出了高兴的神情。他说,党家村的风水极好,这里东距黄河仅有3公里,周围的土塬有40余米高,常年有沁水绕行,村子建在狭长沟谷之中,冬暖夏凉,且免于大风的侵袭,加上西北地区干燥气候和当地红粘土的土质,不易风化,因而使得村子保存到今天。按老人的说法,我仔细观察,村中的大巷、主街正好与周围的地形相契合,多为东西走向,这样既能顺从河谷空气的流动方向,又能满足村庄的排水需要,并有利于居民行走,可见在修建民居时,当地人深得“因地制宜”的精要。千年的风雨沧桑,黄河不知改了多少回道,惟有这个村落,古风犹存,不染尘埃,这可以说是历史的造化吧!
文星荟萃名遐迩
说起党家村的历史,党天明老人更是滔滔不绝。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先,故称党家(贾)村。古村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至今已近700年,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党家村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高潮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公共建筑。至此,党家村就以村富有和住宅好闻名遐迩了。
顺着老人的指点,远远地看到村东南有一座六层六角形文星阁风水塔,作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表示着这里曾经文星荟萃。沐浴在阳光下的高塔,就像是一根直插云霄的桅杆,挺拔中透着一股坚韧。六根铁绳从顶下牵起六角飞檐,飞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铁铃,风吹铃摆,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近前细看,塔中各层匾额题有 “大观在上”“直步青云”“文光射斗”“笔参造化”等,塔内供奉有孔子、魁星爷,由此可知党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风水塔寄托“修身齐家”的生活理想。别小看这不起眼的乡村,走出去的儒商墨客不在少数,全村明清两代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取得功名。究其原因是这里重教育,守节操,他们崇尚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真可谓古村悠悠,人才荟萃。
在党家村东哨门外大路北侧建有一座节孝碑,引人注意的是青石基座上两丈多高的碑楼。此碑雕刻精美,工艺非凡,是比较罕见的砖雕艺术精品。楼顶悬山两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沟、五脊六兽。脊为透雕,横脊中部耸有一座1公尺高、四面透风的两层圆雕小阁楼,檐下为仿木砖雕。横额上雕着 “巾帼芳型”四个字,额框由游龙、麒麟、香炉等图案的透雕组成,整个碑楼可以说集党家村砖雕之大成。
精美雕饰兼神形
走在干净的村路上,一股清风迎面而来,身心倍觉舒爽,旅途中的劳累荡然无存。古老的宅院,肃穆的祠堂,大红的灯笼,郁郁葱葱的田野树木,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图画。特别是那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砖木石雕尤为让人喜爱,就是你不小心抬头,也会发现倚靠的,竟然是石雕门,而那浮雕,却是已经不常见的“狴犴衔环”;再一侧身,那门柱上,不是浮镂砖雕“墀头”吗?至于砖雕狮头、戏纹柱础石、三羊开泰础石更是随处可见,也许这就是党家村的魅力。
②正在维修的文星阁与党家村学校
③四合院
④节孝碑
①石雕与门楼
脚步轻轻,徜徉驻足,这份难得的古意早已把人醉倒。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虽说已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但恢宏的气势依然,显示着主人家当年的华贵。华美讲究的建筑装饰,花样繁多的精致三雕,称得上是雕刻艺术的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青石雕成,或人,或兽,神态、表情、动作各异,神形兼备,栩栩如生。门枕石雕为方形或鼓式,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得形体生动,神态逼真,没有布阵,自成方圆,未闻呐喊,透现威严。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侯(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与典雅的门楼相映成趣。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寓示着主人对幸福美满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像这样把现实生活起居的空间拓展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还具有跨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这些建筑艺术,已不再单纯是生存的需要,而是人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精神图腾,生动地体现了文学、道德、美学相融合的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是劳动人民在建筑装饰上创造的伟大文明成果。
典雅民居驻光华
党家村的主要民居形式是各个时期、各式各样的四合院,进出间,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北京、河北、山西的不同,这里的四合院大多是长方形的,每院占地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用料讲究,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组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可以说是汲取了各地四合院的精华,俗称全欢四合院。个别的是正方形,有个好听且象形的名字,叫“一颗印”。目前,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在党家村有120多座。这里,可以说是明清关中民居文化的代表,以四合院为载体,又荟萃了丰富鲜活的关中地区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②砖雕
③家俱
④窗格
⑤木雕
我们随意踏进一处党姓后人所居的明代四合院。主人盛情,开启了门房里的过洞门欢迎我们。这个过洞门,平时是关闭的,只有尊贵的客人光临才开启。朝里望去,屋皆砖木结构,前是门房,里为厅房,左右是对称的厢房,四方皆为歇檐,形成回廊,正中为一方天井。整体建筑,厅房最高,门房次之,门楼又次之,寓意子孙连升三级(脊)。厅房是供奉祖先牌位、招待客人之所,为四合院的主体。房脊上雕有六兽,前檐为活动屏门,饰以木雕图案,遇有红白喜事时,则可卸掉,于厅内设席宴客。檐柱内方外圆,寓意为人处世要内方外圆。厢房是晚辈的居室,兄东弟西,门房里则住着长辈。四房的门窗,均朝院内,大门关上,则四合院自成一体。再看院内更像是关中民俗博物馆,眼前是琳琅满目的木雕、铁铸、漆器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有明、清时代的铜盆、马车、水车、风车,有完整配套的清代中晚期家具,还有满是福禄寿的窗棂门扇。主人热情地打开一个个大樟木箱,呈现面前的是明、清时期的皮影、脸谱、服饰、鞋帽、绣品、织品。你能想到的和你根本想不到的,一应俱全。整个四合院,就是一个孕育传统文化的处所。
时间不知不觉地消磨在这充满魅力的村落,穿行在历经沧桑的巷道上,看着这布局紧凑,错落有致的村落,不由得也沐浴在这典雅浓郁的文化气息中。该离开了,却依依不舍,回头再望,那百十座四合院默默地迎接着人来人往,过往繁华却宠辱不惊,历经沧桑却光华永驻!(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张籍匀)
地理位置:党家村位于陕西韩城市东北9公里处。
交通:去党家村应先至韩城。北京、西安有直达韩城市的火车,下车后可乘中巴车到党家村,每10分钟一班,车票 3元;打的20元。小吃:芝麻烧饼、过桥馄饨、花椒叶煎饼。
住宿:党家村内有民居可提供住宿,每个床位10~20元不等。韩城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标准间价格在100~28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