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分析

2015-04-11欧水平周小爽杨建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微粉

欧水平,王 森,陈 灵,周小爽,杨建文,△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贵州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分析

欧水平1,王 森2,陈 灵1,周小爽1,杨建文1,2△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贵州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从中成药制剂、现代研究等方面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研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建议从配伍前后活性成分吸收、代谢等环节,阐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科学内涵,为药对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属于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全草,其性甘寒、微苦;半枝莲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味辛微苦。二者均以全草入药,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软坚等功效[1-2],在临床应用中常以药对的形式出现在各类经典名方中,以2∶1、1∶1、1∶2比例居多,对肿瘤、炎症等疗效确切[3-4]。本文旨在对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在中成药制剂、现代研究等方面的药对配伍进行分析总结。

1 中成药制剂

分别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别名为检索词,查阅《新编中成药》第二版[5],含有白花蛇舌草药材的中成药有51个,含有半枝莲药材的中成药有26个,其中14个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配伍。

表1 中成药制剂中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配伍

2 现代配伍研究

在治疗癌症方面,临床上多以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配伍组成复方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潮州和汕头等地居民则用白花蛇舌草加半枝莲煲水饮,有抗癌、消炎解毒功效。潘敏求等[6]对建国以来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主要临床文献进行了调研,总共收集234个方,共用药280余味,其中用药频次在50次以上者25味。归纳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使用86次,频率36.8%。全淅强[7]用中肝合剂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特别是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合剂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健脾的功效,处方为白花蛇舌草86 g,半枝莲86 g,炒白芍34.4 g,炒鸡内金25.8 g,炒青皮25.8 g等,煎成1000 mL,每日3次,每次30 mL口服。该合剂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刘瑾等[8]通过建立移植性H22动物模型,观察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对移植性小鼠肝癌H22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可抑制H22瘤体生长,高剂量组肿瘤抑瘤率达47.55%,与软坚口服液结果相近;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基因表达,高、中剂量可升高Bax蛋白基因表达。隋在云等[9]通过研究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配伍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H22肝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于G1→S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减少增殖有关。王爱洁等[10]探讨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配伍对小鼠H22肝癌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PCNA亦称周期素,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是DNA复制必需的,其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形成呈正相关,是评价肝癌发生、发展和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1: 1配伍能够减少PCNA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周期,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游雪秋等[11]研究结果表明,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对癌细胞均具有直接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可延长肝癌小鼠的存活期。贾泰元[12]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其抗肿瘤效果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监护机理而实现的。

张玉等[13]发现,消癌解毒方对H22肿瘤有抑制作用,抑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MMP-2活性有关。张赛丹等[14]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均含有不同数量的多糖,并采用超声提取白花蛇舌草,即半枝莲质量比3∶2的多糖成分,培养人肝癌细胞系7402细胞株进行体外抑瘤实验,经测定其多糖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前期研究也表明,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配伍在抗H22肝癌方面的应用中,较单用其中任一味药效果更好,1∶1配伍后的药效比任一味药简单的剂量加倍效果更好,可抑制H22瘤体生长,且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

在白花蛇舌草复合制剂及联合使用抗肿瘤的实验研究中,同样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对癌细胞株以及自发性肝肿瘤的抗癌研究表明,该药对两种癌细胞均具有直接抑制增殖作用,并可延长荷癌小鼠的存活期[15]。抗癌康胶囊[16]是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郁金、人参等组成,通过连续灌胃给药,提示高剂量用药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另外,石贤枝等[3]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3种常见配比(2∶1、1∶1、1∶2)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不同配比组方对药对提取浸膏总黄酮的量、组成、清除DPPH能力、清除·OH能力及螯合Fe2+离子能力均有较大影响,其中1∶2配比药对的活性较强,且还原能力及保护DNA免受·OH损失作用与药对配比相关性不大。陈柳萌等[17]进一步研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部位,寻找药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测定各提取物对5种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毛霉、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提取物对霉菌和酵母菌均无抑制活性,药对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上清液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最强;析出浸膏无抑菌活性,但其经过大孔树脂富集后,抑菌活性得到显著增强,其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活性强于提取上清液,抑菌效价值达8.37 ug/ml,F2-10组分是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部位。

3 展望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以其生理活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高效性而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对其单味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但目前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只停留在配伍后简单的成分和药效研究上,而对阐明药对配伍前后的关键环节——ADME(即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研究不够深入。方剂配伍的本质不仅表现在方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新的药效物质或使原有的药效/毒性物质溶出增加或减少,而且还表现为改变直接作用物质的体内过程。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与代谢是中药产生生物效应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配伍前后药效作用发生的关键过程。因此,建议从吸收、代谢等角度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进行配伍应用环节的再研究。

3.1 配伍对吸收的影响

胃肠道转运吸收是口服中药复方药物传输到靶点的关键步骤,配伍可影响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目前这些研究多局限于考察配伍后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总量、吸收百分率、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通透系数等指标的变化[18-19],配伍改变中药活性成分肠道转运吸收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

配伍引起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改变是导致药效物质变化的重要机制。化学药的研发中已开始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机制来指导复方制剂的组方及临床合理用药[20]。建议先考察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前后活性成分的吸收量、百分率、速率常数等指标变化,再对配伍前后怎样影响各自的体内吸收过程进行研究,从活性成分的外排转运蛋白、肠上皮细胞内代谢酶活性、细胞膜流动性等角度研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吸收机理,寻找中药方剂配伍的普遍科学规律,探讨中药配伍的作用本质,进而应用这种规律指导现代方剂的科学配伍,为临床组方提供依据。

3.2 配伍对代谢的影响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药物配伍能明显影响药物成分的动力学参数,且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相关。中药进入人体进而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必会引起整个生命网络中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个层面结构与功能状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会体现在相关代谢物在量上的改变。代谢组学能够灵敏全面地测定给药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对药物的反应,其核心是研究外源性物质对生物体所产生的整体性效应,用它研究药物对机体所形成的内源性代谢物组的系统作用时,其研究方法与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是一致的[21-25]。因此,可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来研究中药的这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代谢组学对认识中药的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对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性、作用机制研究乃至在治病中正确用药及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26-29]。根据中医理论和中药的作用过程,可以推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作用过程发生在下列环节:① 药剂学环节,配伍前后活性成分的变化;② 药动学环节,机体对配伍前后活性成分的吸收、代谢过程变化;③药效学环节,配伍前后对药效的增强作用。因此,要阐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作用机理,就要针对上述3个环节进行整体研究。综合代谢组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探讨配伍前后活性成分的变化、体内动力学过程与相关生物标志物群的整体量变关系,整体阐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精华,2种或多种药物配伍应用,既可避免单向用药的副作用,同时还可提高方剂疗效并缩短病程产生系统优势,全面兼顾病情。因此,今后在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的研究中,从配伍前后活性成分吸收、代谢等环节,阐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的科学内涵,为诸多药对的研究提供方法学的借鉴,并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配伍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1]孙琳.李铁临床应用活血中药的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6):646-647.

[2]王洪琦,成晓燕,胡玲.清热解毒中药诱导肝癌H22细胞HSP70表达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 (5):396-398.

[3]石贤枝,曹树稳,余燕影,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9,40(9): 1434-1438.

[4]陈洪.肿瘤和方加减治疗胃癌康复期20例[J].福建中医药,1997,28(1):24-25.

[5]宋民宪.杨明.新编中成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潘敏求,曾普华,潘博.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规律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41.

[7]全淅强.白花蛇舌草及其有效组分对癌症的治疗作用[J].中医学报,2011,26(161):1155-1157.

[8]刘瑾.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配伍微粉对移植性小鼠肝癌肿瘤组织Bcl-2,Bax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227-230.

[9]隋在云,王爱洁.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配伍对小鼠H 22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290-292.

[10]王爱洁.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配伍对小鼠H 22肝癌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07-908.

[11](日)游雪秋.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对癌细胞株以及自发性肝肿瘤的抗癌作用[J].和汉医药学杂志,2000,17(4):165-169.

[12]贾泰元.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6(18):202-203.

[13]张玉,吴勉华,陈海彬,等.消癌解毒方体内抑瘤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34-237.

[14]张赛丹,方岩雄,陈敏敏,等.几种传统中药中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7,30(2):179-182.

[15]怡悦.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对癌细胞株以及自发性肝肿瘤的抗癌作用[J].和汉医药学杂志,2000,17(4):165-169.

[16]罗基芳,张忠芳,董虹.抗癌康胶囊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4):534.

[17]陈柳萌,曹树稳,余燕影,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提取物抑菌活性部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93-95.

[18]张玉杰,杨洁,邹晓翠,等.黄连肉桂药对配伍对黄连总碱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21.

[19]廖正根,平其能,萧伟,等.桂枝茯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5,3(5):303.

[20]Zhang L,Zhang YC, Zhao P,etal. Predicting drug interactions:an FDA perspective[J].The AAPSJ,2009,11 (2):300.

[21]NicholsonJK, Connelly J, Lindon JC, Holmes E.Metabonomics:a platform for studying drug toxicity and gene function[J].Nat.Rev.Drug Discov,2002,1(2):153-161.

[22]Dettmer K,Aronov P A,Hammock B D.Mass spectrometry–based metabolomics[J].Mass Spectrom.Rev,2007,26(1): 51-78.

[23]Lindon J C,Nicholson J K.Ananlyticaltechnologies for metabonomics and metabolomics,and multi-omic information recovery[J].Trends in Anal.Chem,2008,27(3):194-205.

[24]William J G,Wang Y Q.Mass Spectrometry:from proteomics to metabolomics and lipidomics[J].Chem.Soc.Rev,2009,38: 1882-1896.

[25]许国旺.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33.

[26]朱明丹,杜武勋,姜民,等.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 (1):69-71.

[27]梁逸曾,余雁,易智彪,等.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823-826.

[28]高扬,张安晶,胡元会.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710-716.

[29]王广基,郝海平,阿基业,等.代谢组学在中药方剂整体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天然药物,2009,7(2):82-89.

Research Overview and Prospect of Combined Hedyotic diffusa and Scutellariae Barbatae Herba

OU Shui-ping1,WANG Sen2,CHEN Ling1,ZHOU Xiao-shuang1,YANG Jian-wen1,2△
(1.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3,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Zunyi Medical College,Guizhou,Zunyi 563003,China)

In this paper,the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of Combined Hedyotic diffusa and Scutellariae Barbatae Herba research in China are review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cuban records,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modern research.The author also propose the plan of the absorption,metabolism and other links of active ingredient after compatibility for considering,clarify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compatibility,and provide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drug pairs.

Hedyotic diffusa;Herba Scutellariae Darbatae; Drug pairs

R289.1

A

1006-3250(2015)02-0215-03

2014-11-17

欧水平(1985-),女,四川人,医学博士,从事药剂学的临床与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杨建文,男,主任药师,从事中药学的临床与教学研究,Tel:0852-8608336。

猜你喜欢

白花蛇舌草微粉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白花蛇舌草煎汤内服外洗治粉刺
白花蛇舌草种子形态特征与发芽研究
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钢渣和高炉渣微粉技术研究
微粉在冶金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开发
同时完成微粉碎和微粉分选的两道工序,粉碎效率高浙江丰利省级新产品白炭黑粉碎机亮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