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探索
2015-04-11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朱亦希
文/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朱亦希
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是电子政务领域,非技术的政务工作人员如何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现精细化管理,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早期电子政务的数据采集录入、办公自动化等以流程为核心的项目中,尚可以凭借政务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经验和充足的资金投入来获取较好的项目结果。但在以数据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清洗、合并和迁移都费工费力,如果不能对项目过程实现有效管理,终将导致项目过程反复,成本超支,管理失控。因此如何利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对项目过程节点进行有效划分,对项目过程进行统计跟踪,就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大数据建设项目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拟以上海市区县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例,介绍如何将项目需求、项目资源结合所选技术,定义了精确的项目任务,并设计合理的项目任务路径;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调整项目进度提供参考依据。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本文希望能从业主的自身业务经验出发,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推导和设计出有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为提升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电子政务和项目管理
“项目是为了生成一种唯一的产品、服务或者结果而投入的临时性努力”。这一定义反映出项目具有目标性、专门性以及临时性的特点。“电子政务过程”强调应把电子政务看作一个系统和动态的发展过程。电子政务项目过程有以下特点:
1.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集成平台上进行政府资源整合、企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整合以及社会服务整合。
2.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范围覆盖政府、企业、公众等,涉及面广,影响面大。
3.电子政务项目强调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并不追求技术的绝对领先。
4.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原因在于各部门的部门利益可能会不一致。
二、研究对象
“实有人口”是一个新概念,包括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当前的“实有人口”管理机制是:人一到辖区住下,一定要纳入“实有人口管理”,进行严密登记,并纳入信息查询系统。上海市某区实有人口数据库,包括户籍人员、来沪人员的基本数据、状态数据、业务数据,可以丰富地展示一个人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街道人口维护部门进行日常维护更新。
区县作为实有人口管理的一个汇聚点,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其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开展相关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又有贴近群众的街道和居委会组织可以采集最新的第一手资源,而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各类市级数据库和条线数据库获取数据以同最新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比对。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县层面有资源,有条件进一步提升实有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并为相关条线提供第一手的最新更新信息,提升条线数据库的准确性。
图1 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逻辑结构图
区县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区县自建的应用系统,如街道-居委会信息系统、人口系统、房地办系统等采集数据。同时通过专用数据接口获取条线或市级数据。在区县实有人口数据中心存有每个数据来源的所有历史时期的版本,并提供数据比对功能,将不一致数据提交给各数据来源进行裁决,并将最后裁决结果纳入当前可用数据版本。
从上图看,应用数据库随业务部门需求推进建设,区县实有人口数据中心业务需求清晰,信息系统构建相对简单。最为复杂的是与众多条线数据库的对接。这些条线数据库在区县层面的人口、单位信息均在百万条以上,调试一次数据导入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以往的管理模式采用每个条线数据库单独立项处理,无法通过经验积累,提升数据接口工作的项目管理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程序员对区县数据中心数据结构理解不到位,外部数据库内部数据问题等原因,导致数据导入工作往往不能一次完成,在个别项目中,造成工作反复,项目进度严重拖延。
三、项目管理过程分析和改进
本文作者经过若干个条线数据库接入项目实施后,经过梳理,提炼出了一个数据接口项目的大致工作过程。
图2 项目计划甘特图
该项目过程的任务设计原则上参照瀑布式软件开发过程,但是每个节点增加了面向非技术人员的汇报:
1.需求分析:完成数据格式分析报告,解释外部数据库与区县数据库的差异和处理方法;完成数据量评估和测试过程。
2.开发和测试设计:完成测试报告和预期测试结果。
3.试运行:通过小批量数据多次测试,找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数据中的问题,逐步清晰完成运行报告。
4.运行:完成汇报,解释多少数据可实现接口,多少数据有问题,问题如何。
通过项目汇报,促使技术人员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复核,不断强化项目阶段成果。在项目任务编排上,通过前期数据分析检查外部数据结构化水平,预先剔除不干净的数据,提前消除了潜在风险。特别针对测试环节,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逐步扩大数据量的方式来测试程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稳步扩大成果,防止因个别数据问题出现任务完成状态的反复。
从任务分析上看,测试数据准备耗时较少,而试运行和运行均主要为机器工作,人工资源使用率不高,同时接口程序开发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可形成配置型产品,从而进一步缩短开发过程。分析结果指向唯一不可压缩的任务为数据结构解读和数据量分析,这正是整个项目的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多个项目集中开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采用数据库分析小组而非单独数据库分析师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加深工作小组对区县数据中心结构的理解,形成相互检查审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四、实践情况
经过后续项目的实践检验,单一项目的时间跨度,可从原来的半年缩减到1.5个月。同时于2014年,同步开展了三个外部数据的接入项目(考虑到协调外部数据库的联系工作存在困难,2014年仅开展了3个项目)。采用围绕项目资源的规划方法,总工期和项目投入均远低于2010年—2012年探索期项目执行情况。
由此可见,采用项目管理的甘特图分析方法,可发现项目资源利用的问题,围绕这个方向进行改进,可提高项目资源利用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在项目编排过程中,以消除风险为原则,结合汇报和检查,不断消除不确定性,落实项目成果,可起到避免项目过程反复,项目进度失控等问题。这也证明了项目管理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中,只要坚持不懈地注重经验积累和规划分析,就可以逐步提高项目控制水平,而不像以往认为的那样:“每次都项目都不一样,不能有效实践项目管理知识”。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利用项目管理知识分析了类似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大型数据库项目建设过程,可以将原先粗放式、外包型项目管理模式,提升到优化资源投入,排除项目风险的精细化项目管理模式。其经验对后续工作和其他电子政务正在准备开展的大数据共享类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发展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大量项目从原先全部自行开发逐步过度到利用已有产品和服务满足电子政务新需求的开发模式中。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政务工作人员利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政务经验,面向风险消除,面向优化资源投入等项目管理方向来设计项目执行过程,从而实现精益求精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本文作者后续还将继续在电子政务领域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数据,在工作任务耗时的正态分布分析预估、需求量化分析等方向继续研究。更进一步将定性分析的项目管理推进到定量分析的水平,为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1]王雪华,郑佳露,王蕾.项目管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4(7).
[2]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Z].
[3]高明鸣.项目管理在电子政务过程中的枢纽地位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4]孙荣燕,侯刚,杜波.基于实践的电子政务多部门业务协同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政策,2010(12).
[5] 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7w7QopUKibxqFJQZGte1sRLsFsOKInW-roPV5GZ3JnjQ8YNuEz6rMB3iXkO7-LohjzSz0dCHAr__NP1PVxzDS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