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015-04-10李贵峰
摘要: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有别于传统德育的特点,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趋利避害,从政府、计算机企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有效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1-0061-02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伙伴,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当前网络文化环境下,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必须重视且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
如今,网络的影响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不仅限于通讯,而是形成了影响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继而有了文化的意义。在当前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区别于传统德育的不同特点。
(一)教育内容更加复杂
网络文化环境下,信息资源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此大量的未经筛选的信息通过网络高效快速地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内容更加复杂。相较于传统德育,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教育内容上,既包括传统的道德规范,又要与时俱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教育方式日渐多样
网络文化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使得学生和教师同步获得信息成为可能,甚至有的学生比教师知道得更多、更早,其获得的信息已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由此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增强网络使用及学习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三)教育主体走向交互
传统德育中,主体自主参与程度较低,教育方式多采用灌输,而在网络文化环境下,信息的猎取与交流主要依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面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取舍,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反思,这种自主参与又潜移默化的交互平台,令教育主体逐渐发生变化,师生间相互影响、平等对话成为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特点。
二、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也受到了一些不健康信息的影响,继而造成网络沉溺甚至网络犯罪。网络文化环境好似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才能在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避免其不利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发表的观点与意见,这些均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新途径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地了解,并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然后有的放矢,加强引导和教育。
2.网络文化环境拓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空间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触角已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校园文化,而是延伸至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在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更便捷沟通的桥梁,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以社会、学校、家长、媒体“四位一体”为特点的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3.网络文化环境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素材
网络文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容量巨大且丰富多彩,由于网络的便捷,信息传播跨越了地域和时空,使得更多权威且丰富的信息资源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量陡然增加,由此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素材。
4.网络文化环境增强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模拟各种现实生活的情境,由于其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教育的实效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二)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的道德取向紊乱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多元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大行其道。在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下,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并未完全成熟,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受到严重影响,发生紊乱,有些大学生崇尚西方文化,而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则表现出淡漠甚至排斥。
2.网络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淡化
由于网络上行为主体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约束,使得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德自律性缺乏。一些自我道德约束力差的大学生,比较容易遗忘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可能做出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比如在互联网上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浏览甚至传播淫秽信息等。
3.网络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扭曲
网络文化环境下,人际交往减少,人机交往频繁,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逐渐淡薄。人际交往的缺乏,往往会使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等症状。过多地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社会,分不清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容易导致人格分裂,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4.网络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
一些大学生过度崇拜网络技术,以致在网上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甚至网络犯罪。网络技术异化诱发的大学生高科技犯罪案件在我国已有发生。由于大学生在认识问题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存在局限,道德行为失范就成为可能。
三、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网络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政府、计算机企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推进网络法制建设,严厉惩戒网络犯罪
要预防和遏制各种网络失范行为,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管网络上出现的不健康内容和违规行为,做到依法治网。要重视利用网络打击遏制各类犯罪,加强对付网络犯罪的警察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袭击网站、散布破坏性病毒、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窃取机密、非法交易、传播色情等网络犯罪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二)计算机企业要加大安全技术研发,净化大学生上网环境
对于网络上蔓延的各种不文明的言行,要加强监控和过滤,必须大力研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做到以技术治网。只有抢占技术高点,才有可能威慑罪犯。因而要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的研制,防止国内外黑客的入侵和机密信息的泄露。编制新的软件程序,用于过滤网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限制浏览不健康的内容,防止有害信息在网络上流传,以净化大学生的上网环境。总之必须使计算机的防御系统强健起来,这是计算机企业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三)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
学校要发挥网络文化环境的优势,将校园网络建设成为集思想性、教育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信息及时在网上呈现,并发动教师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在线上,将教育与服务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线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比如,通过团日活动、专题讲座、辩论赛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健康上网。
(四)大学生要提升个人修养,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文化环境是一种道德的他律性环境,这对于尚未能做到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就会放松对自身的道德约束。因此,大学生要做到文明上网,就必须具备道德自律精神。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应表现出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自己做起,严格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不主动搜索不良信息,不浏览低俗网站,不复制、不传播有害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恶意发布或传播谣言,不盗用他人帐号等,自觉抵制网上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以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自觉提升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
总之,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网络文化环境这个大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更加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使大学生真正具备网络道德主体精神,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呈宇.网络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3,(3).
[2]汪华,张远登,涂运祥,谈朝阳.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对策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5).
[3]王文昇.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4]王宇亮,张井文,刘子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14,(1).
[5]高鸣,贾敬远.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6]李贵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与实践[J].世纪桥,2013,(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