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梦衣裳

2015-04-10刘梅花

红豆 2015年4期
关键词:积雪草草药衣裳

刘梅花,本名刘玫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西凉草木深》。出版散文集《阳光梅花》《草庐听雪》。在《读者》《芳草》《青年文摘》《红豆》《散文》《飞天》《朔方》《散文百家》《海燕》《安徽文学》《福建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文学港》《四川文学》等四十多家纯文学刊物发表大量散文作品。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考试卷。

每一味草药都有自己的衣裳。朴实的,清雅的,绚烂的,都暗暗使着一股子劲儿,打蕾的打蕾,撒叶的撒叶,毫不含糊地蓬勃生长。

有一种草药叫三枝九叶草,长得还行,茎如粟秆,叶青似杏。叶子上顶着几丝细细的刺,有时候开个白色的花儿,有时候开个紫色的花儿。根入药,紫色,多须。这是它的正常形态,环境若是改变,它的衣裳可就不一样了。

时珍说,三枝九叶草生在大山中,没有人烟打扰,它长得甚是得意,张扬,洒脱,肥硕。一根有很多茎,茎粗壮,一二尺高。一茎分二桠,一桠三片叶子。叶面光滑,背面黯淡,有些许茸毛。总的来说,叶子很薄,边缘有细齿,微微的一点刺儿,不甚锋芒,只有触摸才能体察。

至于长在平原地带的三枝九叶草,衣裳还是那件衣裳,但收敛黯淡了很多。叶如小豆,枝茎紧细,很紧凑,也长不高,很抑郁的样子。根像黄连,叶刺要尖锐一些。最最重要的是,它生长的地方不能听见水声。若是有水声吵着它了,药效减半。大概,没有好衣裳穿,又听见水声哗哗的很烦,比较生气吧。

偏风不遂,皮肤不仁,都可以用三枝九叶草来治疗。取三枝九叶草一斤,剉成细末,白绢袋盛了,放到瓷器里。然后灌入无灰酒两斗,浸之,层层密封,酝酿七八天,可以了。取酒温暖饮之,酒到微醺就行,不要酩酊大醉,那样不好。酒喝干了,再续一些,接着喝。喝着喝着,病就好了,无不效验。不过呢,准备酿药酒的时候,要清寂干净,鸡儿狗儿都赶走,不要近前。

无灰酒是个什么酒呢?就是不放石灰的酒。古人在酒内加石灰以防酒酸,但能聚痰,所以药用须无灰酒。一般是黄酒最好。酿酒的时候,有坐灰、清灰的程序。发酵酒时,酸碱度适中,无须再加石灰,就叫无灰酒。

积雪草。弘景说,积雪草方药不用,想此草以寒凉得名耳。

时珍说,积雪草是一种蔓草,功用大概和薄荷相似。也有人叫胡薄荷,比薄荷的味道少了一点甘味,喝茶很不错。这味草本来也是薄荷,蔓生的,在寒凉的深山背阴处过日子。

积雪草的衣裳很漂亮,朴素,悠然,不雕琢。但它长着长着,突然就离开山间皈依了佛门。山里不见踪影,平川也没有,它到底去了哪里?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积雪草选择了寺院墙的砖砌间。别处都寻不见。它换了一件衣裳,和薄荷不像了。叶子圆圆的似铜钱,引蔓铺地,散发出很清淡的香味儿,像细辛,不见开花。它把碎花衣裳丢在世俗里,只穿了素淡的青衫。

寺院的墙壁上,积雪草恬静生长,铺满一面墙,又绕过去铺另一面。听经闻法,兀自生长,连花也不愿意开,独自行走江湖。寺院的僧人采摘了叶子泡茶,还是那份儿清淡的幽香味。祛风散寒,肺热咳嗽,消食积饱胀,都用积雪草来医治。

古代名医董炳记载了验方说,男女血病,积雪草很好,方剂的名字叫九仙驱红散,治疗呕吐诸血及便血。用积雪草五钱,当归酒洗,栀子仁酒炒,薄黄清炒,黄连清炒,条黄芩酒炒,生地黄酒洗,陈槐花炒,各一钱,上部加藕节一钱五分,下部加地榆一钱五分,水二钟,煎一钟服,神效。董炳说,此方的得来很神秘,主治与本草不太相符,不知道什么原因。

钟是古代器名,一种是圆形铜壶。另一种指酒杯、茶杯,与“盅”通。我算了一下草药的剂量,应该是这样的,用一铜壶水煎熬草药,熬成一茶杯差不多了。至于上下部,是腰为界限,吐血为上部,便血为下部。

牵牛子。牵牛花开,沾着露水,一朵朵的多么漂亮啊。那是牵牛子的衣裳,绚烂而飘逸,清美之极。花落了,牵牛子才探出脑袋来,准备入药。中医里一般叫它二丑子。

那时候,家里开了诊所,我抓药。一味味草药摊开在纸上,觉得妖娆。草木枯萎了,却有一种饱满的妩媚。一脉幽淡的草木气息,指间缭绕,舍不得挥去。抓到二丑子,总是忍不住笑,你怎么这样的丑啊?一丑得了,非要到二丑里去。

只是调侃它罢了。对着草药说话,觉得心里暗暗喜欢。实际上,二丑子的意思不是长得丑陋。牵牛子有黑白两种,黑牵牛多生在野外,藤蔓上长着细细的白绒毛,折断茎,有白汁。叶子像枫叶,有三个叶尖。白牵牛大都是人家庭院里栽种的,开花叫牵牛花。藤蔓微微有点红,无绒毛,有柔刺,也不甚锐利。折断茎,有浓汁,很猛烈渗出来。叶团有斜尖,茎叶很像山药。

时珍说,牵牛子叫二丑子,是因为丑属牛,隐去其名,黑的叫黑丑,白的叫白丑。两样就称为二丑子。《神农》里没有牵牛子的记载,后来才加进本草里去的。

原来草木也是有属相的。有没有属老鼠的草药呢?是不是很贼眉鼠眼啊?

脸上生了粉刺,黑丑研末,加一点别的草药末,洗面,慢慢就好了。面上长了雀斑,黑丑末加鸡蛋清,做面膜。风热赤眼,用白牵牛。

茉莉也是一味药。草药里叫柰花。当然,茉莉的衣裳仙风道骨,清美飘逸,算是草药里的品牌衣饰了。茉莉不是中华原产的,舶来品,原出在波斯,移植到南海,慢慢传进来。时珍说,茉莉其性畏寒,不宜中土。

时珍又说,茉莉本来就是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雅士张敏叔呼为远客。名医嵇含写草木,呼为末利。也有的医药书籍里叫抹厉。佛经里叫抹利。王龟龄呼为没利,洪迈叫末丽。杨慎说,今人叫末利花者,晋书里叫柰花。

张敏叔这些人,都是古代有学问的人,雅士,名医,文人,很受世人的尊敬。多少达官显贵,死了就灰飞烟灭,无人惦记。唯有他们,世世都被人敬重。李时珍因为留下《本草纲目》,后世尊为医圣。一声时珍,多少敬仰啊。

胡人发音很含糊,读出来大概就是茉莉的音差不多吧。古人把柰花蒸油取液,作为润面养发的油脂。用了,面如桃花,身体清香。长发黑亮,飘逸柔美。但是更多的用处,是入茗汤。一盏茉莉花茶,清香四溢。

茉莉的根有毒。时珍说,古代江湖上的诈术,很玄乎。用无灰酒研磨茉莉花的根,磨好后服下,磨一寸,则昏迷一日乃醒过来。磨两寸,则昏迷两天。磨三寸,就昏迷三天。

若是磨一尺,怕是醒不过来了吧?假死成真死了。还不知道有没有后遗症呢。

大夫也用茉莉的根。凡跌打损伤,骨节脱臼者,就给病人服用了酒磨茉莉根,从容地捯饬着接骨,捏骨,绷绑架,固定断骨。这样,病人迷糊着,不知道疼,安静地等着接好骨头。

三七。俗名字叫山漆,金不换。时珍说,当地人说,三七是味道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大概不是这样的吧?也有人说,叫山漆是因为能合金疮,如漆粘物。至于金不换,是说它贵重也。

三七这味药非常好啊,在旧时光里它简直是圣药。两军对垒,一声呐喊,开始厮杀。一场混战之后,满地伤残。刀伤,箭伤,撕裂伤,血流不止。有新鲜的三七,就嚼烂敷在伤口上,布条包扎,血即刻而止。没有新鲜的三七,就用晒干的三七粉末止血,疗效是一样的。一株三七,可以救活一个兵士,是军中要药。

时珍说,但凡杖扑伤损,淤血淋漓者,嚼烂三七,敷伤处,疼痛慢慢减弱,由锐疼变为钝疼,直到不疼。青肿淤血经过一夜就消散掉了。若是有人受杖之前,偷偷先服用三七几钱,挨打则血不冲心。杖后赶紧再服几钱,则很快好了,不伤筋骨。

很想栽种一盆三七,叶子苍凝老绿,开一攒红色的小花朵,在书桌前晒着太阳,慢慢长呀。一袭绿衣裙,怎么看,都好,合着心意的清雅。

人要回到大自然才好。每一株草药的心里,都有一件最美的衣裳,春绿秋黄。每个人的心里,总藏着一重水云间,闲听山风清泉。真正的安静,是无声处倾听花落草长。凡尘里的素淡,就是门前的小径,花开如沸。还要有一卷书,字字珠玑,读来满心的清香。

猜你喜欢

积雪草草药衣裳
不打扰是一种慈悲
被光阴治愈
草药王
金衣裳
金衣裳
漂亮的七彩衣裳
石头穿上绿衣裳
五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