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2015-04-10薛春凤

机械工程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车间管理系统档案管理

薛春凤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北京 100076)

车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薛春凤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北京 100076)

车间作为企业生产的核心部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实力和经济效益;而车间档案管理为工厂的生产运行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支撑,是生产决策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工厂发展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将成为主导。文中对国内外几种较为先进的车间档案管理模型进行了介绍,数字化、信息化以及面向互联网通讯是现代车间档案管理系统的突出特点,但在档案管理系统安全性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车间;档案;管理;互联网+

0 引言

车间作为企业的一级生产管理组织,有着承上启下、组织落实、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和完成任务的作用。在当代市场竞争中,生产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大小,车间的生产效率也成为制约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车间生产的优化与升级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档案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1],作为原始记录,档案在书面文献中具有最为突出的凭证作用;其次,档案既是知识、信息的源泉又是案例、事实的载体,因此还有着显著的参考作用[2]。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既是管理者高效正确做出判断与决策的基石,也是评价管理者决策的重要标准。车间档案管理服务于企业发展,是信息交互和反馈的关键环节,为生产纲领制定、产品工艺路线规划、工人设备管理、车间绩效考核等提供了合理的参照。高效科学的车间档案管理对于激发企业活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效能建设等有着显著的作用。

1 车间档案管理组成

对于不同行业,其生产车间各有其特点,即便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车间也不会完全相同,车间档案管理的组成也是这样。但是,不同企业车间档案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设备档案、人事档案以及生产技术档案(图1)。设备档案是指对车间设备信息的记录,包括生产设备采购记录、检修记录、报废记录,车间基础设施的维护记录等。人事档案是指对车间人员信息的记录,包括管理人员、行政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生产技术档案是指对于生产信息的记录,包括设备参数、生产纲领、工艺路线、工程图和产品信息等。

图1 车间档案管理组成示意图

2 现有车间档案管理系统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车间档案管理系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变,管理系统组成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这些变化带给工厂以及企业的效益也是显著的。如何提高查询的效率、准确性、灵活性,同时大幅度地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以及工作强度,建立更为合理科学的档案管理系统结构,是目前车间档案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1996年,英国利兹大学的Harris等[3]提出了基于EXPRESS-G的工厂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Hogg的IDEF0档案模型[4],该模型的特点是:用户可以查看到某一档案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有关该档案的一切行为的详细描述,这有利于用户快速理解档案内容。该系统的数据库支撑为EXPRESS-G,但是该数据模型容易受到处理系统的限制。整个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有限的数据支撑实现较为完整的档案存储。图2所示为该系统的整体档案管理过程。

2005年,浙江大学汪黎祥[5]提出了基于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应用服务供应商)的分布式协同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指将档案管理委托给服务商,通过网络交付,使档案管理系统以最小成本被高效执行,对于小型工厂,运行风险可以被分摊,IT应用技术可以及时更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的是B/S结构扩展后的多层结构,是面向企业级的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图3)。B/S(Browser/Server)网络应用系统结构是指针对一个应用系统,在同一个网络中,仅需要安装服务器软件,而不需要为每一个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单独安装客户端程序,原有的客户端被IE(Internet Explorer)等通用浏览器所替代,具有开发成本高但维护运行成本低的特点。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工厂信息化起点低,“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并不适用,国外企业“先建局域网,后上互联网”的老路同样行不通。基于ASP的分布式协同档案管理系统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中小企业车间档案管理信息化指明道路。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郑博[6]提出了一种基于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自适应通讯环境)框架的C/S结构的远程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企业下辖跨越地理界限的不同车间之间实现创建、封存、权限管理和信息保护等档案管理功能。该系统中ACE框架很好地实现了档案系统远程管理的通讯问题,具有更新扩展方便的优点。C/S(Client/Server)网络应用系统结构是指在一个系统当中,用户利用专门的客户端(Client)进行操作,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访问服务器(Server)数据,从而实现相应的业务操作,具有开发成本低、专业针对性强的特点。该系统利用C/S结构来降低服务器端的负载要求。整个系统组成为:服务端部分—Login_Server、Remote_Operate、Parser、Syn_File_System、Updata_Broadcast及 Connection_Manager; 客 户 端 部 分—Login_Client、Operate、Operate_Rec(图 4)。该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远程档案管理,并且采用C/S系统结构既降低了服务端负载要求,又降低了开发成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工厂或车间。

针对工厂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电子图档案管理问题,在200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常小强[7]提出了基于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的电子图档案管理系统(图5)。该系统采用B/S结构及ASP.NET技术并使用Object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可使用户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和图纸工作流程管理。该系统极大地解决了当前车间生产所面临的工艺档案管理问题——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的安全性低及共享管理难以实现等等。

图4 基于ACE框架的远程档案管理系统架构图[6]

图5 工程图档案管理系统图[7]

针对车间人事档案管理,在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李楠[8]提出了基于Java EE平台工厂员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采取面向服务的系统设计思想,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模式,以集中式资源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据映射机制和业务逻辑组件,实现了优良的面向服务开发方案。通过对全面的业务指标体系和需求的差异性的分析研究,采取参数化的系统设计思想,实现了从软件配置上解决业务需求问题,做到快速开发、高度复用、度身订制的要求。整个技术架构采用MVC的设计模式,将业务处理、业务逻辑控制、业务展示区分开,系统以MVC模式分层,各层之间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传递数据,在基础服务应用平台的支持下,满足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开发、管理、集成的需要。系统整体用例图和数据流图如图6所示。

3 车间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工业的产业升级,促使制造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制造哲理和生产模式,如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并行工程(CE)与敏捷制造(AM)等;并且,在现代制造生产中,产品日趋多样化,加工数据日益复杂化,对车间档案管理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车间档案管理有如下发展趋势:

1)向“互联网+车间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车间档案管理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互联网+车间档案管理”模式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车间管理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传统的档案管理之中,提升工厂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企业发展新形态。

2)车间档案管理信息化。在信息产业的冲击下,传统的车间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工厂发展要求,车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已成必然。数字化车间档案系统以其更加灵活、节约空间并极大地减轻档案管理员工作量等特点受到更多工厂青睐。

3)车间档案管理分散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型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日益扩大,车间档案的分散化管理系统能够为中小企业分担运营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市场对于基于ASP的车间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也逐年增长。

4)车间档案管理动态化。车间档案管理日趋动态化,并行工程与敏捷制造要求车间档案管理与工作流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对产品生产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记录管理。车间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为车间生产的信息反馈提供基础。

5)车间档案管理安全性。面向互联网通讯的车间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车间的生产、管理效率,但是,目前车间档案在互联网通讯中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安全的车间档案管理系统是企业防止商业机密外泄的前提,因此,车间档案管理安全性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4 结论

车间档案管理作为车间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信息支撑。因此,车间档案管理系统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生产力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来讲,国内企业车间的档案管理系统大多还是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档案,其共享性、灵活性差。但是,随着互联网在传统行业的普及,车间档案管理信息化正朝着“互联网+车间档案管理”模式转变,并且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关理论模型。但无论是现有的ASP分布式系统还是远程控制系统都存在着互联网通讯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关于“互联网+车间档案管理”模式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可在安全性、灵活性、准确性等方面对车间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

[1]冯慧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8.

[2]丁海斌.论档案的价值与基本作用[J].档案,2012(4):12-13.

[3]Harris S B,Owen J.Engineering document management strategy:analysis of requirements,choice of direction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1997,211:385-405.

[4]Hogg I.Engineering document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industry[D].Leeds,England:University of Leeds,1995.

[5]汪黎祥.基于ASP的分布式协同文档管理系统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6]郑博.面向于中小型企业的远程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7]常小强.工程图文档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8]李楠.企业员工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编辑 黄 荻)

G271

A

1002-2333(2015)07-0067-04

薛春凤(1963—),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与档案学。

2015-06-15

猜你喜欢

车间管理系统档案管理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招工啦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扶贫车间”拔穷根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把农业搬进车间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