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5-04-10张帆王刚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布鲁姆化学研究组

张帆,王刚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药物化学是建立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构效关系、体内代谢过程、作用机理以及寻找新药途径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连接化学与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和药理学的桥梁学科,为其他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储备知识。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956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首次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手册》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四本著作之一,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1]。知道(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对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理解(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初步的领会,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能理解资料的意义,用自己的话对学过的资料进行重述、解释或推断将来的趋势;运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概念、法则、原理初步的直接的应用,能将获得的知识用于适当的情况;分析(analysis),能将整体资料分成组成部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如完成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论文综述;评价(evaluation),是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理性的深刻的对材料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2]。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不但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了准则。因此,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各个国家的各层次、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根据学生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的掌握程度和辽宁医学院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出发,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法应用于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课堂教学过程和考试命题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等。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引导一切教学活动的航灯。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将传统大纲中的“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转化为“知识目标、理解目标、应用目标和分析综合目标”四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基本概念、各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结构特点、代表药物的结构式、化学名;理解目标包括各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或作用机制和化学性质、典型药物的代谢过程、各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应用目标包括代表药物的合成、药物的鉴别;分析综合目标包括根据构效关系设计新的化合物、分析比较同类药物在稳定性、作用强度、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区别。例如,非甾体抗炎药一章可将教学目标表述为知识目标:列举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写出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羟布宗、萘普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吡罗昔康的化学结构、化学名和用途。理解目标:阐述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阐述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内代谢过程。应用目标:写出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扑炎痛、吲哚美辛的合成路线。分析综合目标:分析阿司匹林合成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分析淘汰非那西汀,保留对乙酰氨基酚的原因;解释扑炎痛的设计原理。

这样的表述不仅将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一章节的某个知识点,而且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水平,从低层次的简单记忆到高层次的分析综合,从知识培养到能力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新的教学大纲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即使授课经验相对不足的青年教师也能更好的把握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撰写教案、讲稿和课堂教学上更加有的放矢。

2.指导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知识目标和理解目标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而对于应用目标和分析综合目标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一章节的开始,教师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授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掌握程度有初步的了解,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在听课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测验,评价学习效果,指导期末复习。

3.指导考试命题。考试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出思考题,通过提问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同时还应兼顾教学目标的各个层次,不但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记忆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在命题时可以适当调整知识、理解、运用和分析综合的比例,以达到不同的考察重点。对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运用和分析综合的比例,通过药物设计、结构修饰等题型,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根据抗代谢原理设计出尿嘧啶的代谢拮抗物;根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光毒性较小的新化合物;分析红霉素的稳定性,并举例说明提高稳定性及活性的半合成红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这些试题可能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也摆脱了对基本原理和构效关系的机械性记忆,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而对于三本和专科的学生由于能力要求和就业方向的不同,则着重考察知识目标和理解目标,增加药物在生产实践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题目,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择业时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就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例如,阿司匹林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是如何引入的?用什么鉴别方法检测杂质的存在?配制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时需采取哪些措施?

三、效果观察

将辽宁医学院2012级药学专业29~33班共140名学生作为教学实践对象,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9~31班共8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32~33班58人为研究组采用目标分类理论教学。期中、期末分别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难度适中的试卷。期中考试为50道单项选择题;期末考试包括20道单项选择题、5道名词解释、8道简答题和3道论述题。通过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目标分类理论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取得的初步效果,具体见表1。

对于以客观题为主的期中考试,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别较小,研究组的平均分略高于对照组,不及格率也略高于对照组。在成绩分布方面,研究组也没有突出的优势,除优秀人数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外,良好人数百分比和中等人数百分比都与对照组相当。

表1 对医务人员从事工作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及职业道德了解程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对于以主观题为主的期末考试,研究组学生在平均分和成绩分布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出突出的优势。研究组的优秀率、良好率分别高出对照组8.3和13.2个百分点,而不及格率却低于对照组7.6个百分点。此外,从试卷分析来看,对照组学生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为主的题目失分较多,常常答题无法切中要点,死背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所答非所问。而研究组学生在这些题目上相对失分较少,能够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灵活应用。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期中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无法对化合物设计和结构修饰等方面进行考察,主要的命题内容为基本概念、代表药物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和药理作用等,更多的是对知识目标和理解目标的考核。此时,传统教学模式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分类教学理论的优势并未凸显。而期末考试中简答题和论述题占卷面70%的分值,命题内容也更广泛,命题形式也更灵活多样,主要考察的是应用和分析综合目标,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此时,目标分类教学理论完胜传统教学模式。二是期中考试题型为客观选择题,即使题目不会也可以在5个选项中随机选择,有25%的几率答对题目。而期末考试80%的题目都是主观题,没有可供选择的选项,题目不会就很难答对。

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研究创新的源头,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使药物化学课程易学易懂,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蕾,关宿东.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60~362.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4.

猜你喜欢

布鲁姆化学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超声医学科教学读片中的应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基于“数字布鲁姆”理论的空间形态构成知识更新与慕课建设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