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马山烟的品牌塑造

2015-04-10李鹏徐传快高岩

山西农经 2015年6期
关键词:马山烟田渠首

□李鹏 徐传快 高岩

(南阳市烟草专卖局河南南阳473034)

试论马山烟的品牌塑造

□李鹏徐传快高岩

(南阳市烟草专卖局河南南阳473034)

野马山牌冶烟叶是南阳浓香型烟叶的典型代表,曾为南阳乃至河南烟草赢得了无数荣光,其展现的野津巴布韦香型冶风格至今仍为老一辈烟草人所津津乐道。近两年来,南阳市局(公司)提出了野重塑马山烟,打造渠道牌冶的重大举措,野马山烟冶的真容才得以重视,南阳烟叶的的质量信誉才得以恢复发展。

马山烟;烟草;品牌

本文DOI编码: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6.075

“渠首牌”烟叶与“马山牌”烟叶,虽然代表不同时代南阳烟叶的风格特点,但在其质量内涵上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南阳烟叶的生产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集成。探寻马山烟的由来,打造“渠首”烟叶品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马山牌”烟叶的发源

马山位于伏牛山南麓,距南阳西部60km,距内乡北部20km,因汉光武帝起兵打天下时在此得善马而赐名为马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州烟草研究院和河南省许昌烟草研究所在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进行优质烟开发研究;20世纪90年代,省局(公司)在南阳的马山、三门峡和洛阳的崤山、驻马店的铜山、信阳的灵山进行“四山五区”优质烟开发,2002年~2006年省局正式立项进行“四山五区”优质烤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从此,“马山烟”以“黄灿灿、软绵绵、油糊糊、香喷喷”的质量风格,成为南阳烟叶的代名词,享誉省内外,受到众多厂家的青睐和好评。

1.1品牌发轫

1982年秋季,河南省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组巡视内乡时,发现马山口镇樊岗烟叶收购点所收烟叶独具特色,当时河南省公司烟叶处副处长侯文华首先提出要在马山进行优质烟开发研究。之后,选取烟叶样品送至郑州烟草院和郑州卷烟厂化验评吸,受到专家和领导好评。于是,省公司决定把马山作为全省优质烟基地进行开发研究。1983年~1985年,郑州烟草院选派专家武国俊,省农科院许昌烟草所选派专家刘鉴家、刘子修、俎文录常驻马山口镇老庄村。内乡县政府成立了“马山优质烟基地开发领导机构”,制订了“马山优质烟基地开发技术标准”。

1.2技术措施

马山优质烟基地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1、品种选择。明确规定了选用的品种为“红花大金元”、“长脖黄”、“K326”、“G80”和“G140”。

2、茬口选择。烟草种植在山岗、丘陵区,前茬为红薯、谷子、芝麻等当季不施肥或少施肥的土地。

3、肥水管理。烟草当季以充分腐熟农家圈肥、牛马鸡粪及芝麻饼为肥源,辅之以烟草复合肥,达到底施纯氮2~3kg,并同时增施磷钾肥;对烟田及时进行深耕,年内起垄,撒施农家肥。同时针对年降雨量850mm、但时空分布不匀的烟田墒性特点,实施了对雨水的“夏收、秋贮、冬保、春用”的旱作栽培措施,有效地改变了烟田中“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相比例,改善了“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素的利用效率,使烟叶大田的生产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移栽技术。使用划块育苗、营养钵、营养袋育苗及划块育苗法,达到了二寸见方定苗。大田移栽方面,统一“行距三尺,株距一尺半”,每0.66hm2密度1 333棵的统一模式;移栽时,统一实行拉线定距定穴“三角定苗”的方法,确保烟苗整齐划一。

5、烘烤工艺。选用了许昌烟草所杨树申研究员开发的改良“巴西炉”,采用“低温慢烤,宁糟勿青”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使烟叶质量、产量有了新的提高。

6、田间管理。在马山优质烟基地开发过程中,精耕细作,中耕培土,打顶抹杈,涝排水、旱浇灌。

1.3质量特点

1、田间评价。烟田平均株高1.0~1.3m,单株18~ 22片叶,叶长0.37~0.47m,大田烟叶长势呈桶形或腰鼓形,相邻两行间烟叶似交似不交。烟田呈现“主料烟”的中棵长势,生长清秀,营养协调,分层落黄,原烟单叶重3~6g,亩产量在90~130kg。

2、外观评价。原烟颜色正黄、金黄,烟把竖起而不四散下垂,似乎粘接在一起,把粘接的烟叶用手分开,似有轻微的咝咝声;细看烟叶,浮现光泽,手摸如绸缎,表面如锦帛,细腻具颗粒感,弹性十足,光滑粘手,软绵绵、油糊糊,肉腻腻;手捧到鼻尖嗅其味,其香扑鼻,点燃后吹灭,其香味纯和,挥之不散;烟叶熄下明火后仍持续燃烧,烟灰呈灰白色至白色;当时的验级人员收烟休息之际,双手十指均附有粘粘的一层油腻的烟油,用清水不易洗净。

3、化验评吸。香味纯正,甜中微带酸性,无青杂邪味,刺激性无到小,卷烟燃烧速度适中,阴燃持火力较强到强,一支卷烟点燃后直到完全燃尽,烟灰灰白到白色,聚结力较强。河南农学院贾琪光教授评吸后,称马山烟具有津巴布韦香型。上海卷烟厂总工程师张逸宾盛赞马山烟,可以做为“熊猫”卷烟的原料。

1.4开发成效

在开发过程中,著名烟草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先生,郑州烟草院周国柱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曹志洪博士、李仲林研究员,中科院青州烟草所佟道儒研究员,中科院昆虫所侯陶谦研究员,省农科院许昌所梁洪敏所长、刘鉴家、杨树申研究员,河南农学院贾琪光、刘国顺、杨铁钊、蒋士君教授,省农业厅杨荫庭厅长,省烟草公司张国显,上海卷烟厂总工程师张逸宾等众多单位领导、专家多次莅临内乡,蹲点研究,实地指导,为马山优质烟基地开发献计献策。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关怀下,马山烟基地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1984年,内乡县获全省优质烟生产金杯奖;1985年,《马山优质烟基地开发》科研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参加了全省连续多年的《烟草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烟草地膜栽培试验》、《烟田施肥试验》及《微量元素在烟草上的应用》等多项省下达的试验项目,为马山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198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要求各重点植烟县送检中黄三级和上黄二级各三个原烟样品,经对外观表相、内在化学成份及原烟样品的评吸,全国共检测了127个含美国、津巴布韦等世界先进烤烟生产国在内的共计127个样品中,综合评价较好的共有7个(综合评价“质量档次”栏目中,“较好”为最高档次),其中内乡县送检的6个样品中就占到了4个,其结果在当年全国昆明烟叶生产工作会议上公布;2000年,全国烟草科研工作成都会议上发布资料,全国216个烤烟参评样品中,评选出了6个最接近国际水准的样品,其中南阳选送的内乡样品就占了2个。

2 “马山牌”烟叶去哪里了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马山烟”质量风格逐渐弱化,主要表现为:单叶重过高,叶片过大过厚,弹性差,色泽暗,油分少,香味淡。“马山烟”去哪儿了?中棵烟去哪儿了?一些专家和厂家均提出此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原因是烟农期望值越来越高,片面追求高产高效,施氮量过大,种植密度过稀,采取大水大肥等措施,导致“马山烟”特色弱化,形成烟叶“大、深、厚”,致使“马山烟”的质量风格扭曲变味。

目前,在实际烟叶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追求高产高效倾向,实际单产多数为200kg左右,少数甚至更高。单叶重方面,下部叶普遍超过10g,中部叶普遍为15~20g,部分超过20g;上部叶多数为20多g,少数甚至更高。施肥方面,施氮量偏高,亩施纯氮达到4~ 5kg,部分烟农为了追求高产,甚至高达5kg以上。种植密度方面,普遍存在偏稀问题,多数烟田行距1.2~ 1.3m,株距50~60cm,每0.667hm2株数1 000棵左右,甚至几百棵。

近些年来,宜烟茬口如芝麻、红薯、谷子愈来愈少。大多数烟田种植在玉米等不适宜茬口上,玉米茬高达80%以上。这些不宜茬口残存氮、氯量高,除草剂残留量大,土壤板结严重。烟叶前期返苗慢,后期贪青晚熟,落黄难,不易烘烤。当前使用的密集烤房,由于烘烤主要用传统三段式工艺,造成烟叶油分少,浓香风格弱化。同时,由于烟叶氮素过剩,养分不协调等造成烘烤难度大,烤坏烟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2014年长期干旱下烤青和烤黑烟更为突出。

3 “渠首”烟叶品牌的开创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为扩大烟叶品牌的影响力,南阳市局(公司)根据南阳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烟叶质量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水利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充分挖掘“马山牌”烟叶质量风格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以融增香,厚而留长”的南阳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提炼出了“水韵生态,浓香天成”的南阳烟叶品牌内涵。这既体现了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优良的生态环境,也展示了南阳烟叶“生态、浓香、优质、安全”的质量特色,更将南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为烟叶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阳实施的“渠首”烟叶品牌建设,主要措施归纳为以下几点:

3.1匡正生产导向,叫响“渠首”烟叶品牌

2014年以来,市局(公司)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科学研判,针对目前烟叶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及南阳烟叶生产现状,提出了“重塑马山烟,打造渠首牌”的重大举措。利用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工作总结会、专题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讲建设“渠首”烟叶品牌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统一烟草系统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在系统内外已营造了打造“渠首品牌”的深厚氛围,在广大烟区形成了建设“渠首品牌”的共同认知。

2015年,市局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质量信誉为核心,强力推进南阳烟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再上新水平、新台阶。经过充分论证,制订出台了《南阳烟叶品牌建设纲要》,加快了“渠首牌”烟叶建设的步伐。

3.2强力推广减氮降氯增密技术,恢复“马山烟”的理想株型和质量风格

1、制定套餐施肥方案。按照土壤化验结果、前茬作物施肥状况和品种需肥差异等因素,科学制定套餐施肥标准。根据工业企业反馈意见和生产现状,减少氮用量,亩施纯氮比2014年减少1kg左右。重视增加有机肥用量。2015年,全市购进各类有机肥3 000t,其中腐熟饼肥2 050t,高碳基肥500t,氨基酸蛋白肥200t,生物碳肥120t,普通有机肥130t。同时,改变施肥方法,纠正垄后施肥,“一炮轰”的传统习惯,采取施肥起垄一次到位的办法,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育强大根系,促进烟株早发旺长。

2、成立供肥工作队。为确保烟农按套餐标准落实,防止施肥走样变形,市县层层召开施肥现场会、培训会,引导烟农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在肥料供应上,创新供应方法,号召系统内干部员工全员行动,成立供肥工作队,像卷烟配送一样,把各类肥料按套餐标准精准配送到田间地头,配送到农户,监督烟农按套餐标准施入烟田,确保烟株营养均衡,达到中棵烟的理想株型。

3、实施降氯专项行动。在生产布局调整中,及早规划,使烟田逐步向土壤含氯低的宜烟区转移,实现基本烟田土壤与生态环境的优化。禁止前茬作物使用含氯肥料,试验探索种植禾本绿肥或高富集氯越冬作物。在规划的轮作区域内,轮换种植其他作物期间,对于不使用氯基化肥,种植芝麻、油菜、红薯等适烟前茬的农户,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在栽培技术上推广应用“马山烟”旱作栽培技术,做到早整地,早起垄,揭膜培土,科学灌溉,防止大水漫灌,全面推广滴灌技术。做好烟田排水系统,防止烟田渍水,防止烟株根系受淹和氯离子随水上移。

4、落实增加密度措施。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参照“马山牌”烟叶有关技术,合理密植,纠正密度过稀做法,防止烟株个体发育过旺,叶片肥厚,防止烟株长成“树”,形成“黑暴烟”、“牛皮烟”,使烟田整体发育达到理想的中棵烟即“马山烟”的长势长相,生长清秀健壮,营养协调,不肥不瘦不黑不黄。岗丘地行距1~1.1m,株距50cm左右,1 200~1 300株/0.667hm2;平原地,行距1.1~1.2m,株距50cm左右,1 100~1 200株/ 0.667hm2,单产150kg左右。市县公司在起垄和移栽环节,层层召开现场会,并进行专项验收,对行距过宽或密度过稀者及时纠正,并进行通报。

3.3着力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确保烟叶质量安全

强力推广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重点的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打造“渠首牌”有机烟叶。2015年,以推广烟蚜防治烟蚜为切入点,以发展绿色生态烟叶为核心,全面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市局拿出专项推广经费100万元,在内乡余关建成一个二级繁育点,扩建繁育棚96个,在方城金叶园建立一个研发基地,实现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烟田100%全覆盖,基本涵盖了南阳重点烟区。通过几次统一放蜂,有效预防了烟田病毒病传播,防治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6月26-27日,国家局烟蚜茧蜂防治技术推广检查组验收后,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已初步构建了烟田绿色防控体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烟叶农残,减少了面源污染,提升了行业正能量,赢得了烟区干群的好评,打造责任烟草新名片。

3.4制订得力措施,确保品牌建设落到实处

1、出台《南阳烟叶品牌建设纲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2015年,市局公司制定了《南阳烟叶品牌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品牌建设目标,制定了品牌建设措施,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提炼出了“水韵生态,浓香天成”的南阳烟叶品牌内涵,加快了品牌建设步伐。

2、加大示范引领力度。2015年,全市创建高标准示范园区10多个,辐射面积2 000hm2;与上海集团、浙江中烟、吉林中烟、湖北中烟、河南中烟创办国家级基地单元7个,其中2个为特色烟基地单元,基地单元面积占总植面积的60%以上,收购量占总收购量的70%以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烟农等种植主题、新型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占总植烟户数的80%以上。

3、强化科技创新。近几年来,自育了“渠首”系列品种,目前已具备省级现场鉴定及示范条件,新型烤房建设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新能源烤房被确定为省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受到国家局的高度关注,全省“烘烤设备及烘烤模式变革现场会”将在南阳召开。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本地化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已申请“一种蚜茧蜂自动捕集装置”和“一种折叠式蚜茧蜂繁育棚”两项专利。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40多个,自选“渠首牌”有机烟叶等试验示范10多个。

4、狠抓技术培训。市局(公司)确定2015年为技术培训年,市县两级邀请河南农大刘国顺、许自成、蒋士君、符云鹏、时向东、宋朝鹏、任天宝等教授,河南省农科院张翔、李淑君、朱银峰、闫晓毛等研究员、湖南中烟汪耀富博士等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实地指导。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员6 000多人次,实现了技术培训全覆盖。内乡县创新培训办法,采取理论与实践、室内授课与实地参观、走出去与请进来等形式,突破课堂讲授,转向田间地头和烘烤现场,彻底解决服务烟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系统内干部员工和抓烟行政领导及广大烟农转变观念,树立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品牌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5、制订奖惩考核机制。在烟叶生产环节,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收购质量管理、服务营销、质量评价、宣传造势等品牌创建全过程,制定了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烟叶“质量信誉深化年”活动,设立烟叶质量奖,突出质量导向,突出品牌导向,与领导班子薪酬挂钩。2014年,市局(公司)对种植面积最小,收购量最少,但烟叶质量信誉最好的西峡县,给予重奖,评为年度工作先进单位。

通过上述措施的全面落实,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烟田生长清秀健壮,烟株过度发育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中棵烟的长势长相,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达到了“黄、亮、软”的优质烟标准,受到许多领导、专家和工业企业的好评,为打好2015年烟叶质量翻身仗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7月23-25日,国家局“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专家组,顺利通过了对内乡县余关乡浓香型烟叶核心示范区的田间鉴评,来自全国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工业企业及省级公司60余位专家学者给予充分肯定。

1004-7026(2015)06-0122-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2

A

猜你喜欢

马山烟田渠首
藏马山滑雪记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苟征戈 罗一 马山作品
烟田施肥起埂机的设计分析
乡村振兴的藏马山样本
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闸室抗震稳定性分析
青海湖游记
四川省烟田空心莲子草危害调查及化学防除
黑龙江省灌区渠首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烟田水利设施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