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五四”精神 重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

2015-04-10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五四自由

冯 笑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西安财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 西安 710100)

重拾“五四”精神重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

冯笑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西安财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五四”,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真正开启;“五四”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史上具有开启现代性精神的纪元功能。竭力奋斗、敢于牺牲;善于思考、富于远见,既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抛弃奴性的自由天性和现实批判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是“五四”精神的内涵和“五四”知识分子的品格特质。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元素的萌生严峻挑战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存在和主体价值实现。追寻“五四”、重拾“五四”精神,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新的进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四精神;知识分子;自由;价值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2.004

一、“五四精神”——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五四”,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时代,更是一种精神。“五四”,新知识分子群体形成,新知识分子群体的自信、自觉构建起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一) 竭力奋斗、敢于牺牲

“五四”,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怒火燃烧的时代。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进步诉求,时代心态可用激愤来表达。陈独秀、傅斯年等个性鲜明、英勇无畏、胆量过人、豪放不羁,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中最有志气、最有血气、最有修养的杰出代表。一代热血青年“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正是具备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魄力,五四知识分子才敢于不断进取、勇往直前,铸就了英雄凯歌。

陈独秀称“直接行动、牺牲精神”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他尖锐指出:“中国人最大的病根,是人人都想用很小的努力牺牲,得很大的效果。这病不改,中国永远没有希望。牺牲小而结果大,不是一种好现象。在青年的精神上说起来,必定要牺牲大而结果小,才是好现象。”116凡有志青年必将毫不迟疑地积极地参加到社会革命和行动中来,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并随时准备付出、牺牲。陈独秀本人即是一个抛头颅、洒鲜血、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断头流血、在所不辞的英雄形象。身教胜于言传,作为青年人生导师的陈独秀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并称“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陈独秀为新青年树立了光辉榜样。

(二)善于思考、富于远见,既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

五四知识分子认为,理想社会应是积极、进步、自由、平等、真、善、美、和谐、全社会幸福的状态,而非保守、消极、束缚、阶级、假、恶、丑、不和谐、只有少数人幸福的状态;理想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新青年的自觉、自省。陈独秀指出: “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33首先,新青年要对自身价值和责任有充分的自觉、自信,认识到青年时代是人生当中最为珍贵的时期,也是最可以有所作为之重要期,同时明确自己已成为社会前进中不可或缺之重大力量。继而,在充分自觉意识下,挣脱旧樊笼的束缚,冲破旧思想的羁绊,投身改造社会之实践,与旧势力做坚决斗争,为理想社会之实现奋斗终生。

从古至今,从未有过个人未发展而社会发展之状况;凡社会取得较大进步之时代,必然是启于个人之思想启蒙,后群体之觉醒,最后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五四知识分子的自觉是中国社会觉醒的先声。

(三)彻底抛弃了奴性的自由天性和现实批判精神

“从事批评和维持批判的立场是知识分子生命的重大方面。”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就在于他们能立足并敏锐审视现实,及时指出当代社会问题与症结所在,运用批判理性思维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提出独特见解和解救良方。

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影响,造就了中国国民性中的奴性思维。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率先“残酷”地撕裂国民心中的痛,犀利的笔锋直戳要害:中国人已被奴役太久,“国民劣根性”深入民族骨髓,现时代中国人最需要的是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自由和解放成了五四精神最实质的精神内核,也是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和方向。

(四)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激情与作为精英的使命感的结合,造出了极为动人的精神景观。”——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五四知识分子尤为典型。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奋勇救国、引领时代。何谓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除了具备一定知识素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其自觉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回首“五四”,我们沉浸于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又见仁见智、争论不止的社会氛围之中,那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大师辈出的时代。他们有的提出教育救国,有的提出实业救国,有的甚至以身殉国;他们无任何个人之私利,所言所为无不以“天下”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他们以自己的学识、思想、智慧和价值取向指引了一代国人,尤其是指引了青年一代。

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挑战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考量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全球化、市场化、科技化、割裂化等无不对知识分子的生存和自我价值的认可给予冲击。

(一) 消费主义时代生存环境的考验

二战后,经济发展获得全球共鸣,一时间占据了全球中心。与此适应,消费主义价值观盛行,消费主义时代已悄然降临。中国在这场全球行动中,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其中。参与全球化盛宴的过程中,消费主义理念、价值观逐步形成并渐成趋势。“经济一旦启动,便会产生许多属于自己的特点。接踵而来的市场经济,不仅没有满足知识分子乌托邦想象,反而以其浓郁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倾向再次推翻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力。”消费主义时代下,知识分子边缘化趋势增强,主体认同感趋弱,甚至一部分知识分子提出“集体自焚,认同市场,随波逐流,全面抹平”。进而在市场诱惑下,蜕变成为“追逐名声的动物”。

(二)信息化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知识分子的阻滞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获得共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把科技放在一个至高位置,甚至唯科学主义、工具理性主义控制了话语权。这直接影响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存和追求真理、执着崇高、崇尚道德、批判现实等社会职能的有效行使。在一个科技至上年代,人文知识分子退缩到一个狭小的边缘领域,物质生活相对贫困、社会关注度低、自我价值无从体现,这一生存状况令人窒息,严重阻滞了人文知识分子的发展。

(三)大众文化崛起对知识分子异化的考验

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如今之中国,大众文化、普通文化“井喷”式发展,对精英文化、高雅文化形成强烈冲击。“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高兴”,同时以短、平、快的特点俘虏了大众,形成快餐消费文化心理。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甚至媚俗文化的勃然兴起,置知识分子于“冷宫”,无人再有耐心聆听知识分子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大众更钟爱集体狂欢式娱乐文化。这使得知识分子群体处于自说自话的极其尴尬境遇并面临被异化的考验。

(四)碎片化、私人化空间对知识分子公共性的挑战

随着后现代的到来,“宏大叙事”渐渐瓦解,社会总体性、普遍化特征弱化,知识分子学院化、专业化、精细化趋势增强,知识分子公共精神逐步衰退。正如利奥塔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元语言、元叙事的解体,随着一体化知识状态被分解为各自为政的语言游戏,以往的普遍主体便急剧地退隐,‘社会主体自身也消融在各式各样的语言游戏之中了’”。碎片化、私人化社会空间的日渐建构对传统知识分子公共性精神造成难以避免的割裂。更多知识分子是以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身份出现,而非以对整个社会深度关切的公共知识分子面貌呈现。

三、“五四”精神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

(一)知识分子不应成为政治和政党的附庸,要保持自己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

知识分子“是对真善美这些人类精神生活目标的自由追求者,是人类自我意识和人生最高价值的体现者;而当他在创建和探求这些无限价值的同时,必然也是对有限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存在的不懈的批判者”。此即为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元素: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

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品格特质即是独立精神,丧失了这一点,就无法正常履行其理性拥有者、社会批判者、社会实践者和建构者的功能。这也是“五四”精神的要义所在。“官本位”的封建传统和政治依附情结、屈从于权势的惯性思维,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与政党特别是与执政党保持着过于亲密的关系。从社会功能来看,知识分子当然应当积极参与政治,但不可成为政治和政党的附庸, 要保持自己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唯有此,才能不囿于政权,忠于真理。从当下中国现实出发,培养知识分子独立精神气质势在必行。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不缺知识,缺的是人格。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国民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拥有知识的人也与日俱增。但令人惋惜和心痛的是广泛的人格缺失。人格,可称之为知识分子的生命,无人格,知识分子焉存?然今日之中国竟有大量无人格无尊严之假知识分子。回顾历史,有时是必然的,在那里我们或许可以找回自己遗失的心灵。林贤治称“五四”为“没有学者的时代”。陈独秀等原本可以潜心做学问的学者,放弃了这一权利,充当了社会革命者的角色,他们深明学术的重要性,但他们把人的价值看作是终极价值,学术也只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工具而已。今日之中国,则有太多知识分子颠倒了这一关系,他们只是做学问,却忘了做学问是为什么;更为甚者,连学问也不真做,只把学问当阶梯,或为升官或为发财。用“五四”精神重塑当代知识分子,重塑尊严与人格、回归本我是知识分子群体的应然选择。

“古往今来,献身真理的人,常能和寂寞为友。真理是轻微的声音,他要诉诸于清醒的心灵。太好热闹、不甘寂寞的人,周旋在鸡尾酒会里,听一片喧笑,到哪里去找真理的踪影?真理不靠权威成长。大众人起哄只有把真理吓跑。……独自的探索是通向真理的幽径。多数的协作和讨论可以启发,但最后的吸收和创造还是着落到个人独自思考。”[10]生存于消费时代的知识分子只有甘于寂寞,不为金钱和权力所动,不为大众文化的热闹景象所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才能永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现实批判精神。

(二)继承“五四”遗产,肩负启蒙事业

“五四”面临的任务究竟是反对帝国主义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还是反对封建主义启蒙中国民众的心智?是救亡还是启蒙?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显然我们把前者放在了首位。因而,“五四”可谓是20世纪中国不彻底的一场启蒙运动,21世纪启蒙事业当继续。今日之国情是,相对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文化发展明显滞后,这成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滞。因此,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当前主要任务就是继承“五四”遗产,实现文化自觉、自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引领大众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子是时代的眼睛。这双眼睛已经快要失明了。我们要使这双眼睛光亮起来,照着大家走路。”[11]重拾“五四”精神,重新照亮前进道路,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让一切短视的现实主义远离我们。我们应须趟一条沉长的路,除了这一条远路以外,别无近路可抄,也无近功可图。”[12]

[参考文献]

[1] 胡明.陈独秀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2]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

[3]王富仁.灵魂的挣扎.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

[4]许纪霖,陈思和,蔡翔,等.道统、学统与政统.读书,1994,(5):47-48.

[5]陈晓明.填平鸿沟,划清界限——“精英”与“大众”殊途同归的当代潮流.文艺研究,1994(1):42-55.

[6]周宪.崎岖的思路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88.

[7]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91.

[8]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7.

[9]邓晓芒.当代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书屋,2004(8):6.

[10] 林毓生.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325.

[11]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543.

[12] 殷海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殷海光全集:第15卷.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0:1408.

[13] 张爽.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14] 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5] [希腊]米歇尔·瓦卡卢利斯.后现代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收稿日期]2014-11-06

[作者简介]冯笑(1977-),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2-0016-03

Following the Spirits of May 4thMovement and Displaying
Again the Value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Feng Xiao

(CollegeofPoliticsandEconomics,ShaanxiNormalUniversity,

Xi′an710119,China;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DepartmentofIdeological

andPoliticalTheories,Xi′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Xi′an710100,China)

[Abstract]May 4thMovement is the real initiator of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while the spirits of May 4thMovement serves as an epoch-making inspiring mark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s. The spirits of "May 4thMovement" connote struggling and sacrificing, being thoughtful and having foresight, which belong to the modern times and yet goes ahead of its time. Besides, the liberalistic spirit which has abandoned its servile nature, and the spirit of criticizing realism, as well as the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shouldering the duty of bettering the world as their own mission"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demonstrated as getting ready to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y, are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pirits and the amazing traits of intellectuals in May 4thMovemen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nitiation of the postmodern elements challenges the surviv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realization of their subjectivity value.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to pursue May 4thMovement and display again its spirits in their seeking for new ways ahead.

[Key words]spirits of May 4thMovement;intellectuals;liberty;values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五四自由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怒江州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暨“怒江青年五四奖章”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共青团曲靖市委成功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表彰座谈会
习朱会确定“五四”登台
五四精神及其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