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2015-04-10于佳鑫申淑征

关键词:独生子女思想大学生

于佳鑫,申淑征

(沈阳音乐学院 学生工作处,辽宁 沈阳 110818)



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于佳鑫,申淑征

(沈阳音乐学院 学生工作处,辽宁 沈阳 110818)

在高校中,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且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会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矛盾特征。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对策

随着高校中独生子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独生子女大学生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 他们代表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潮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特征,常常呈现出矛盾状态,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等;又有消极的方面,如依赖性和自我意识较强、心理素质较差等。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在教育过程中正确认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准确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其中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模式方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强化思想教育,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道德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竞争和平等意识增强。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大环境下,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特征,再加上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他们的思想变得更为开放,视野更加开阔,观念越来越新。他们普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新知识、新技能特别敏感,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更加广泛,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敢想敢做,善于表现,崇尚自由与个性,注重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对成功成材、实现自我的欲望也更加强烈,渴望通过大学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2)自我意识更强,不擅长人际交往。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在家庭中占有中心地位,父母的娇惯和宠溺使得他们习惯于从自我角度去看待、处理问题,形成了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追求自我、突出自我,遇事先考虑自己,不会换位思考,很难理解体谅他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常常我行我素,用自己贯有的思维方式去处理自己遇到的人与事,不顾各种规章制度,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这就导致了独生子女大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无法接受不同看法,更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当别人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者产生消极情绪,这些不健康的心态,严重影响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关注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薄弱。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时,往往更加关心自身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过于重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帮助别人。他们更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而不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腐败现象和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很多独生子女功利意识不断加强,价值目标更加现实化,缺乏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比如,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很少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这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表现。

(4)耐挫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较低。在顺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在活泼、聪明、自信的同时,还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特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常常产生畏缩恐惧情绪,遭受打击时往往自暴自弃。他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心态,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事物的发展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时,会出现很强的失落感,或者表现出自卑或自负。当进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以后,独生子女既失去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又要面对很多陌生的同学,这种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变得十分敏感,别人的一个态度、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波动,极易产生悲观颓废等消极情绪,更有一些心灵敏感脆弱的独生子女,会产生退学、自杀等偏激念头,影响了他们顺利地成长成才,甚至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5)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他们往往会形成很强的依赖性,而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很多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动手自理或解决的事情,都由父母代劳,很多独生子女甚至连刷碗、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更何况是对学习的计划和对人生的规划。这就导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不仅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更缺乏担当的勇气和魄力。这种依赖性不仅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和经济上,也常常表现在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上,他们心理脆弱,遇到困难喜欢逃避,面对失败喜欢归咎于他人,遭受打击往往一蹶不振,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二、影响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各种思想与文化相互碰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呈现出社会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趋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正以各种形式不断影响着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也不断渗透到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中,在激发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同时,也给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严重阻碍了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很多媒体的负面报道及对事实的歪曲,也造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扭曲,对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几乎都没有吃过苦,相反,他们大多数家庭物质生活优越,从小就养尊处优。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由以往的四世同堂变为“三口之家”,父母围着孩子转,衣食住行都为孩子安排得无微不至,不仅严重影响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也造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当他们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时,积极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他们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考虑问题片面极端,做事缺乏毅力和耐力,遇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或疏导,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不同的家庭条件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成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作为子女教育的启蒙老师,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往往会通过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得他们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父母对子女不闻不问,导致他们性格孤僻,不擅长人际交往等。

(3)学校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倡很多年,但因为高考的存在,我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体。在这个教育体系下,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关注更多的是知识教育和学习成绩,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也往往更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忽略教育的过程。虽然很多学校也反复强调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更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智育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仅仅学会了知识,却没有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同时,由于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感缺失、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很多地方存在薄弱环节,整体教育效果也不够理想,这也是造成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的重要外在因素。

三、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策

(1)采取多样化、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方法陈旧、教育手段落后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和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寓于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停留在召开班会和主题活动上,没有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发掘学生的内在个性和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支持他们的特长,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实践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情理交融,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鼓励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实现独特的自我价值,真正建立起适合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独生子女虽然已经进入大学校园,但由于情感和经济等方面原因,对父母仍然十分依赖。家庭的生活环境、父母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仍然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无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无法比拟的教育优势,通过家访、电话、家长座谈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定期交流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家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发展、子女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在重视独生子女智力的培养和生活的关怀之外,也重视对他们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人格的塑造,培养独生子女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包容他人,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形成学校、家庭互动,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育人氛围。

(3)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在特殊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长大,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在到了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后很难适应,很多心理问题逐渐暴露,有心理障碍和患心理疾病的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多。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范畴。以往高校通常被动等待学生前来咨询,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心理咨询有抵触心理,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停留在表面。各高校应该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约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与潜能,逐渐形成成熟的心理状态。同时,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行为模式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切合实际和符合个人发展的短期目标和远大理想, 加强意志训练和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疏导与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特征。

(4)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许多独生子女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耐心,意志薄弱。所以,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坚持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程中的平台作用,构建有特色、多元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利用寒暑期和业余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让独身子女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因势利导,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和奋斗拼搏的进取精神。同时,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带领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或者贫困地区,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在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5)有效利用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等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思想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以其速度快、容量大、形式多、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虚拟的网络环境不仅为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也引导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观念。相对于面对面的谈话与接触,大学生们似乎更喜欢这种便捷、灵活、开放、隐蔽的交流方式,他们可以更真实、更大胆、更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这种独特的作用,注重发挥网络交流平台的优势,加强校园网及主题教育网站的趣味性、知识性建设,通过打造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网络名站名栏、辅导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等,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念培养。同时,充分利用飞信、微信群、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疏导和必要的帮助,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坚强阵地,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1]周 媛.社会工作方法视野下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16):242.

[2]苏立红,孙作青,刘 博.新时期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75-76.

[3]齐 明.加强高校独生子女学生教育的探索[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1-52.

[4]赵凤琴.浅议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1997(5):38.

[5]程显志.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122-123.

[6]朱立华.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漫谈[J].中国市场, 2007(14):77.

[7]曹 晖,肖 伟,曹 聘,等.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92-596.

[8]蒋 蕾,王永利.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87-188.

[9]于 兰,高 文.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79-79.

[10]张 坤.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4):43.

(责任编辑 祁 刚 校对 伯 灵)

The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Only-child College Students

YU Jia-xin,SHEN Shu-zheng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 110818,China)

At present,the proportion of only-child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aspects such as society,family,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only-child college students show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education workers must master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only-child college students;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nly-child college students;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2014-11-12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Lslktsz2013-032)

于佳鑫(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31

C911

A

1672-9617(2015)02-0277-05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大学生之歌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