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之间
——简析纪录片的多维真实

2015-04-10武恒

视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本质纪录片现实

□武恒

虚实之间
——简析纪录片的多维真实

□武恒

大多数人对于纪录片含义的理解,都集中在对于“纪录片”三个字的字面意思的解析,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纪录片”三个字并不具有足以表达整个纪录片类型的含义的能力,纪录片只是对一类与虚构的故事片相对应的影片的总称。它的定义并不是确定的字面的意思,而是相对的或者说是模糊的。就像西部片是电影中的一个类型,而我们并不能单纯地说西部片就是地理位置处于西部的影片,而其他地方的类似的影片就不是,西部片只是一类具有相同风格的影片的概括性称呼。纪录片同样也是如此。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记录与纪录片

1926年格里尔逊在观看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纳》后,在《太阳报》上撰文提出来“纪录片”一词,并给纪录片下了定义,即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从格里尔逊对纪录片进行定义到如今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但对纪录片概念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

在探讨纪录片的本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所探讨的纪录片的范围,即本文探讨的纪录片的边界在哪里,这样才能避免更多的争议。首先,本文所讨论的纪录片的本质,并包含的纪录片素材;对于其题材的真实性,进一步说对于纪录片素材的真实性本身就没有争论的意义。所谓非虚构(不能理解狭义上的客观真实)是纪录片的底线,即作为记录片的素材(人物和事件)必须是非虚构的,当然这里的非虚构包含客观的现实和依据客观现实所进行的真实再现。其次,另一边界在于纪录不是纪录片。纪录片是经过创造性处理的纪录,这时的纪录片已经属于艺术的范畴。没有人会去拿一段监控录像到影院进行放映,还会有人承认那是纪录片,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还有其他类似监控录像的纪录形式的视频,虽然都是客观真实的纪录,但都不属于纪录片范围之内。最后,就是新闻片也不属于本文讨论的纪录片的范围。新闻片是一种记录真实的并不具有艺术性的视频,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一个事件客观地真实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解读事件的含义,它只是事实的客观再现;而纪录片却是有一个主题思想,并且是制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主观的思想。然后新闻片与纪录片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也有着不同的用途。新闻片的存在并不是给观众一种静静欣赏的感觉,它要让观众客观地去审视;纪录片可能更有一种融入感。新闻片的真实是单一的真实,并不能像纪录片一样去表现多维的真实。本文真正探讨的是纪录片本身,即纪录的现实经过艺术处理以后而成为纪录片这一形态上来说是否真实,即经过艺术化的成形的纪录片。

二、不存在纯客观真实的纪录片

那么纪录片是不是正如60年代持“直接电影”理念的人们所认为那样:纪录片就是窥视现实的窗子,而其他的任何形式的纪录片都不是真正的纪录片,其实这种理念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其实并不存在真正客观的纪录片。下面本文将从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层面来探讨为什么不存在纯客观的纪录片。

(一)上镜头性——摄影机介入、被摄者的不自觉表演

现实被表现出来要经过摄影镜头的摄录,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化学-光学的反应,然后显现为影像。虽然影像在表面看来与现实并无差异,但事实上,这时的影像已经不再等同于现实,它是被摄影机中介化的现实,摄影机作为工具媒介已经改变了现实。首先,在摄影机进行取材拍摄之前,会进行位置、构图、场景的选取,这时就已经有创作者的主观介入。其次,从硬件层面来说,摄影机镜头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摄影机镜头的光圈大小、焦距的虚实、镜头距离的长短等因素都限制了影像画面的空间范围,取景框的大小范围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就对现实起了限制的作用,这样展示给观众的影像,只是局部的真实的现实;对于被画框遮住的现实,我们就无从得知,这种限制可以看作是创作者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最后,从被摄者层面来看,人作为一种能感知各种情感的动物,对于自身的安全范围特别敏感。如果将摄影机对准了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他会感觉到一种不自觉的不安感。这种感觉会让他想要保护自己,想让自己让别人看来自己是理想中的样子,所以就会不自觉地去表演。这种表演性已经将纪录片的素材真实(现实中真实的人)转化成了纪录片的目的真实(画面中真实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客观真实已经消失了。

(二)剪辑的必要性——艺术性处理

对于纪录片来讲,剪辑本身就是对现实影像的一种分解作用,被分解了的现实再组合到一起就已经有了重大的变化,变成了影像。在这其中创作者经过将不同的镜头组接到一起,来更好地诠释自己的思想。这种影像虽然在镜头层面来说与现实相同,但在段落层面,就不再是现实的复原了,而变成了能表达思想的整体。所以只要经过剪辑的片段,就具有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也就不存在真正客观的真实。可能存在的只是镜头层面的真实的素材,在纪录片整体层面来说,是不再存在客观的真实的。

不论从单镜头的摄影方面,还是整体的剪辑方面来看,纪录片所呈现的影像都不应该被解读为对现实的再现,即客观的真实。摄影机并不是如持某种理念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纯粹的纪录事件,它的介入本身就已经改变了现实。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幻想里,理想去追求客观的真实。对于纪录片是客观的真实的这一极端的理念,其对纪录片的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反而从各个方面限制了纪录片的发展。

三、纪录片的真正本质——多维真实

如果说对于纪录片是客观真实的这一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那么对纪录片的本质又该如何界定呢?

纪录片的本质是多维真实的,即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的真实。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可以将真实分为表象真实和本质真实,前者就是现实的真实,也就是纪录片素材必须具有的,后者是经过艺术处理形成的真实,也可以称为艺术真实或目的真实等。而纪录片的真实性其实是指的多维度的真实,即表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

首先,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创作者对于纪录片具有完全控制的能力,在纪录片创作之前,创作者会选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而这个主题又必须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否则,所谓的创作就失去了意义。而创作者的目的达成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地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面对的是现实的素材,即生活的表象真实。然后其使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处理方式对表象的真实进行了选择,这一选择的过程,创作者始终面对的是真实的素材。最终把选择的素材经过一系列的创造处理变为纪录片产品,而最终的产品也是真实,即本质的真实。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是根据现实的真实所摄制的影像,不过影像最终反映出来的不再是表象的真实,而是这一事物的本质真实,也即作者的目的真实。纪录片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表象真实、选择真实、目的真实,所以纪录片的本质应是多维的真实的统一。

其次,从观众的接受角度看。纪录片本身经过创作者的创造以后,已经变成了具有作者目的、真实的纪录片,它所表达的是经由创作者揭示出来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真实。而当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观众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状态,观众对于他所要观看的纪录片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观众会按照自身的知识层次去理解纪录片所表达出来的本质的真实,依据文化程度的不同,对于隐含其中的真实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观众观看纪录片后会进行自己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观众形成了自己的观看真实。这里的观看真实不同于创作者的目的真实,这是属于观众的心理的真实。观众的心理真实同样影响着纪录片的本质,因为同一部纪录片,不同的观众对其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理解,但又都属于广义的真实的范畴。

不论是创作者对纪录片创作过程的干预而形成的本质的真实,还是观众在接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真实,都说明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不是客观的真实,它的本质并不是单纯的客观真实,而是哲学上的多维真实。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本质纪录片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