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春拳传播过程中女性的“出场”及作用

2015-04-10张勇张振东王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咏春拳拳种出场

张勇,张振东,王钰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2.郑州大学 体育系, 河南 郑州 450001;3.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

咏春拳传播过程中女性的“出场”及作用

张勇1,张振东2,王钰3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2.郑州大学 体育系, 河南 郑州 450001;3.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咏春拳传播过程中以女性形象出现的形式及其意义.主要结论:咏春拳女性创拳说是女性首次“出场”,处于弱势的女性自我意识爆发是咏春拳在女性群体中传播动力,文人的美人审美需求则是咏春拳在男性群体中的传播基础,制止暴力而非崇尚暴力是咏春拳国际传播过程中非暴力的“女性”形象,注重咏春拳传播活动的女性特征,可以促进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咏春拳.

咏春拳;起源;女性创拳;传播

社会由男性与女性组成,在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社会里对于女性的关注较少,女性自我意识也在这种两性地位中失衡,女性被边缘化的过程中丧失主体性.马克思曾指出,社会进步程度反映在对妇女的解放程度.但从文化的层面看,女性的解放更为重要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男性世界对女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可.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掀起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篇章,党和国家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中国社会必将更加注重对包括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的保护,而女性意识也将凸显更重要的作用.中国武术是民族传统技击类体育运动.探究中国武术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用是对武术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带着时代新气息的解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界对武术女性群体传播实践问题的关注以推进此类研究的进展,另一方方面有助于唤起女性群体的抗暴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虽然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以男权主义为中心,但民族传统文化中不乏有推崇女性以及弘扬女性美的因子.作为传统体育的中国武术,有女性创拳的美丽传说,流传着“柔弱以胜刚强”的技击神话,在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下,剖析中国武术传播过程女性形象的“出场”特征及其作用,有利于大众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丰富而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

1 咏春拳创拳说:女性形象首次“出场”

中国武侠传记中的红线、聂隐娘、红拂女的侠义气概,表现了那一时期女性对抗束缚和压抑的两性关系强烈的自我意识.[1]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的创拳说是一个拳种形象建立的首要环节,且这些说法不是一人完成,往往是数代拳种习练者和传承人口口相传最终成形,反映出门派内部跨越时空传承下来的一种对拳种形象最基本的定位.咏春拳,也称为“泳春”,关于咏春拳创始人的传闻较多,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矛盾.大凡谈及咏春起源,则都会提及南少林永春殿、福建永春县、五枚和严咏春.总体上看这些起源说都没有非常确凿的证据支撑,但通过这些说法可以初步对咏春拳有个定位,对分析和理解咏春技法及其武术文化有着重要意义.[2]据现有资料,咏春拳起源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版本:第一,咏春拳由福建永春县方七娘(也有“严三娘”的版本,《永春县志·方技传》所记载丁七娘,据推断为同一人)创立,她将白鹤的姿态与少林武技融合一体,开创了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独特“鹤法”.[3]所以就取所在地名“永春”作为拳种名称后逐渐衍化为“咏春”.第二,因南少林永春殿而得名,永春拳是由当年进殿所习练的一种南派拳法,全称应该为“少林永春”.因少林弟子至善禅师避难至佛山(也有传说是广州),咏春拳在这一区域而得以发扬.第三,五枚创咏春拳,由避祸于川滇边界大凉山的五枚师太看见“蛇鹤相争”悟出拳理进而创出“咏春拳”,后将该拳传授给严咏春,然后逐渐发展延续至今.第四,严咏春创拳,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咏春拳起源说.严咏春据传原籍福建,自小随五枚师太习武,因看见“蛇鹤相斗”悟出这套拳法,创出咏春拳.[4]

在中国传统武术131个拳种由女性创立拳种确实少见,咏春拳的女性创拳说能够流传且保留至今,笔者认为这和中国人对女性形象的基本认同和自古以来就就有的“女神信仰”有关.印度佛教中观世音的原型是“威风大丈夫”的男性形象,在传入中国后,逐渐变为女性形象并随之固定下来.[5,6]在古印度的等级中妇女相当于首陀罗处于社会最低层,在《摩奴法典》中,还被认为是“诱使男子堕落”的一类人,甚至与魔鬼相提并论,视为修行的大敌.所有原始佛教从婆罗门教中吸取了素材,创造出了“马头观音”,后转换为男人身的形象.如藏传佛教中的观音就保留了观音的男性形象.因为在中国大众看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救人于危难的观世音是一个女性形象则更加让人感到亲和,曾出现“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的景象.[6,7]其次,与传统文化中的女神信仰暗合.氏族部落中女首领崇拜,形成了如女娲这样无所不能的女神形象,并最终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影响到民族心理以及大众宗教信仰.因而,以女性创拳说奠定了咏春拳特有形象,具有明显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也正因为大众对于女性形象定位,促进了咏春拳在中国的流行和传播.

2 咏春拳女性群体传播动力:女性自我意识爆发

古代的女性“为弱、为从”,社会地位明显附属于男性,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有“爱妾换马”的故事,并在知识分子的作品中屡次出现,鲁迅曾提出,“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8,9]所以,女性在以男性标准和理想构建的父权制下,女性想从被设计的角色规范中挣脱出来势必困难重重.[10]正如尼采所说,男人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而女性则模仿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11]当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然开始寻求改变与突破.第一种突破就是外向的扩张,如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建功立业;谢道韫危难时刻手刃数名杀害儿女丈夫的盗寇;镜湖女侠秋瑾常身带短刀穿着男服,并亲身上阵最终为革命捐躯.第二种则是内向的隐逸,因为“至柔”是“中国女性生命美学的之至要”.[12,13]咏春拳有着女性创拳的独特的“出场”方式,且咏春拳的技法符合女性身体和心理特点,女性练习咏春拳技艺不仅是掌握防卫能力的过程,也是自我意识爆发的体现,在拒绝“被动受制于人”的过程中仍保持着女性的敏感与细腻、优雅与庄重,而这正是将上述两种自我意识表现方式综合起来的新途径,坚强地对抗暴力而不失女性柔美.正因为咏春拳具有如此的气质风格,被定为香港空乘人员培训课程,在精致典雅的攻防动作里体现的不止是面对格斗技击中的镇定,也塑造了稳重高雅的女性形象.

3 咏春拳男性群体传播动力:文人的美女意象审美需求

林语堂的“女性智慧与女性逻辑的那些特点,就是中国人心灵的特点”,以及鲁迅的“男扮女、女扮男,是中国传统文化男女之大防的畸形表现”,是中国武术中的女性意识的民族文化根基.在中国古来有之的女性意象一直存在于艺术、诗歌其他艺术领域中,屈原以“香草女人”自喻,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所表达的“女人是水做的”,唐伯虎著名的仕女图,还有阮籍毫不掩饰的对女性之美的赞扬.马叙伦认为,中国文化“美的观念起源于女性的美丽和对这种美的感受”,反映出女性是在男性知识分子中常是审美对象.[14]王安石新法失败后所作的《君难托》中“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因为长期受制于君权统治下,“男人女性化心态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文人心性中的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臣妾意识”成为了一种隐性基因,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臣服权威、唯唯诺诺的君子人格.而自元至清,文人经历元蒙和满清的民族歧视和明王朝的苛政挤压,“八娼九儒十丐”的社会等级划分又让底层文人如弃妇般无奈和失落,自然就出现“以女自况”的比喻[15,16].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同时存在男性和女性意识(荣格认为人是先天的男女同体),即男女双性化气质( androgny).不同于毫无掩饰地强调“征服”的西方男性特质,中国男性强调“君子无所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及“儒,柔也”.[17]儒家的阴性文化特征积淀了历代文人的失意和无奈,却同时塑造出文人心中的美女意象这一审美情趣.咏春拳创自女性,动作典雅精致,无论观赏与演练犹如一幅滚轴水墨仕女图缓缓展开,满足文人延续数千年的美女意象审美的需要.女性创立的咏春拳,不仅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拳种,提升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更加重要的是对于男性一样展现出不可低估的吸引力.合乎中国古代所萌发的“清淡”审美情趣和创作机制,正是中国男性群体可以接受和喜欢咏春拳的一大原因.[18]

4 咏春拳国际传播中作用:建立止戈为武的中国武术特有气质

正如王岳川教授提出,文化形象建设和文化输出工程,绝不是一个方面或一个领域的任务和工作,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平常对外交流中举手投足中就传输了信息,建立了形象.随着中国传统武术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拳种技术传播的同时,文化传播也在同时进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但西方看东方仍戴着有色眼镜.[19]中国的美食、功夫反映了中国特有文化,展现的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咏春拳创拳传说是如隽永的小诗给技击格斗平添了一份温情和想象,体现出道家所提倡的“柔以克刚”,佛家的临危不乱的“平常心”,不仅仅是技击思想闪耀着智慧光芒,更加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不断崛起而逐渐提升的文化输出中的文化形象建设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体现了国家与民族尚礼仪、从克制、讲进取的形象,中国的太极和咏春拳,前者刚者平静而和谐,后者柔者坚强而不失典雅和精美,以女性创拳者形象出现和传播咏春拳,对于中国和平崛起之路有着对外不可轻视的宣传作用.

5 结 语

在中国传统武术诸多托神话人物、知名将领、英雄好汉建立创拳形象,咏春拳是极为少见的以“女性”为创始人的拳种,而咏春拳女性形象只是完成首次“出场”,女性群体自我意识的爆发、男性群体美女审美意象、国际传播过程中“和平崛起”形象需要促进咏春拳传播与发展.我们应该基于咏春拳的“女性”形象和作用的理解做出更加合理的发展策略,更有效地推广咏春拳的特殊技艺和独特文化.

[1] 杨芬霞.男权视阈下的女侠传奇[J].贵州社会科学,2006(03):129-131.

[2] 隋国增.咏春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2):86-88.

[3] 徐海涛.永春白鹤拳的传播衍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1-2.

[4] 许宇斌.“反清”时期咏春拳起源的文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1(29):255.

[5] 朱子彦.论观音变性与儒释文化的融合[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24-29.

[6] 刘玉霞.浅谈观音信仰的世俗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65-166.

[7] 屈川.观音信仰与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4-25.

[8] 焦凤翔.文人的风流豪情与文化“潜规则”——“爱妾换马”故典透视[J].衡水学院学报,2010(06):56-59.

[9] 万隽媛.美女与怨妇——传媒对女性形象的扭曲[J].东南传播,2005(21):44.

[10] 周志艳.元代文人地位变迁与元杂剧中女性意识的突显[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04):31-34.

[11] 秦俊香.试论建安文人诗赋中女性的悲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58-61.

[12] 王绪霞.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157-158.

[13] 胡景星.从生命美学角度反思中国女性体育弱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19-31.

[14] 常勤毅.女性的精雕与人性的扭曲——从两部史诗论到中国封建文人的女性审美心态[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65-68.

[15] 王天婵.从元杂剧反面女性形象看元代文人心态[J].武夷学院学报,2009(01):51-54.

[16] 英子.三生花草梦姑苏——兼谈明清时期苏州文人创作中的女性视角[J].江苏地方志,2002(04):33-35.

[17] 杨雨.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J].文史哲,2004(02):109-111.

[18] 杨柳.女性意识的觉醒——唐传奇女性形象解读[D].中国石油大学,2011.

[19] 王岳川.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9.

【责任编辑:徐明忠】

Process of women Wing Chun in the spread of “play” mode

ZHANG Yong1,ZHANG Zhendong2,WANG Yu3

(1. P.E. Inst. ,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2. P.E. Inst. ,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3.Foreign Languages Inst. ,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 and significance of Wing Chun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female image of the. The main conclusions: Wing Chun Statement of female boxing said of women for the first time “appearance”, self consciousness of disadvantaged women eruption is Wing Chun communication power, scholars in the female group beauty aesthetic demand is the Wing Chun in the male group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to stop the violence and non violence is the Wing Chu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on Violence “female ima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female characters of Wing Chun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can spread and popularization of Wing Chun promote better.

Wing Chun; origin; women a fist; spread

2014-11-17;

2014-12-17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BTY057);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TSSK2014B13);安徽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YQQ004)

张勇(1980-),男,安徽肥东人,安徽工程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武术教育与武术传播的研究; 张振东(1961-),男,北京人,郑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G852.15

A

1672-3600(2015)03-0098-04

猜你喜欢

咏春拳拳种出场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咏春拳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瞒天过海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